兰 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是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教育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思政课建设取得诸多显著成效,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师团队不断增强。但与城镇学校相比,乡村学校教育资源相对薄弱、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针对性不强、创新性不足,部分学校或教师对思政课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教学方法上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性,致使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出现“短板”;因此,乡村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应进行创新和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中小学生品德的塑造、价值观念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成长、学习知识、形成良好性格的最佳时期;因此,要根据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良好基础,为培养振兴乡村人才做贡献。
新时期,学校在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新时期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目标。
乡村经济发展情况、生活水平条件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乡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方面也存在特殊性。在一些中学,存在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不齐,超课时、跨年级、工作量大等问题。[1]例如,一些思政课教师本身所学专业与思想政治学科要求不一致。思政课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生态、内政、外交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要求,但是很多乡村教师会存在理论上的空缺和知识上的盲点。中小学阶段,由于心理不成熟,许多中小学生出现了一些思想问题。然而,教师的理论水平不足以作为评判德育水平的标准,有一些思政教师只注重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反而忽略了对学生做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中小学部分教师仍采取古板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使得课堂教学毫无生趣。[2]特别是乡村教师存在应试教育思想,思政课的教学手段拘泥于传统教学形式,被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点“困住”。与城市相比,一些乡村思政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中尚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导致思政课上学生只能依靠死记硬背去应考试,不能从根本上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丰富内涵。这种刻板单一的教学形式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乡村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实践教学或不能开展实践教学,学生无法走出被动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相对简单,通常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缺乏多样化、创新性的考核形式。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多样性的考试模式往往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信心。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纳入最终考核范围内,更准确、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一些农村中学仍然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足,认为思政课为“副科”,分值占比小,课时量可以适当削减。[3]他们将着眼点立足于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又或者认为思政课教学与学生未来发展的关联性不大,忽视了思政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正确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以至于乡村学校的教学重点也会更多地转移到其他学科。这种情况对转变旧观念,并实现同各科教师相互配合,最终形成全面的思政教育也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思政课的效果不仅局限于学校,还会涉及家庭及社会方面,但大多数学生的父母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认识不到思政课教育的重要性。
新形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乡村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发展需要。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若不能做好中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在青春期就容易出现叛逆或产生不良行为,不仅关系学生的未来发展,还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思政教师缺乏过硬的专业素质,就不能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供更好的指导;因此,乡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切实提升乡村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定期培训,做好引导和监督工作,促进教师的全方位发展。例如,邀请其他地区优秀专家到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教学方法带入教学中,并建立相应的跟踪考核机制。
此外,乡村中小学思政教师还存在配备不足等情况,因此要切通过各种途径建设科学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确保教师人员配置的基本数量。
在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学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与教师要提高对思政课的重视度。当前,我国部分乡村地区存在大量留守儿童,大多缺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个性的养成及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乡村中小学更应该重视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的作用。
1.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
学校要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其他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并结合思政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利用好校园文化
组织学生布置一些展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内容的校园设施文化,如利用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来展示爱党爱国教育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道文化等,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如沐春风般的教育。校园文化布置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思政教育的内容及重要性,还能在实践中体味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韵味。
3.协调各方面的教育资源,统一认识,系统地发挥教育的整体作用
学校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家庭教育的力量也不容轻视。学生在中小学时期不仅依靠教师,而且更加依赖父母,学校可以组织召开家长会,或鼓励教师通过走访去了解学生情况,走访的同时也要加强宣传,提升家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巩固教育成果。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思政教师为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要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强化时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目前,思政课教学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互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采取小组讨论、创设问题、情景模拟等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充分利用乡村教育资源
城乡中小学的思政课程形式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城镇学校教育投入大,文娱设施齐全,经常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乡村中小学虽缺乏这样的能力,但并不意味着缺乏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途径,相反,乡村地区的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乡村周围的各种资源实施思政教育,如讲述乡村道德模范人物的优秀事迹,用榜样人物高尚的品德行为、优异成绩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切实做到思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2.举办各种活动深化课堂教育成果
如举办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组织学生清理乡村垃圾、美化乡村环境,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身心头脑得到放松,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激发爱护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需要注意的是,在乡村中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积极分析和调研学生学情,确保教学设计的针对性,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体现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
3.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设备广泛投入到乡村中小学,乡村教师应该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思考,也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4.融入时政热点
乡村中小学生从书本中获得的大部分知识是基础性的并且是容易理解的,可有的知识会枯燥晦涩,很难被学生真正消化、吃透,而新闻内容形式比较多样化,包含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多个方面,并都是时事热点和前沿的理论动态,更易被学生接受。例如经常组织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不仅能帮助他们准确地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紧跟时代发展趋势,还利于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使所学知识不断深化和提高。
5.建立乡村中小学同高校的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4]乡村地区中小学思政教师接触到的事物有限,为了开阔视野,跟上时代发展,要增强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现情况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吸收优秀经验,改进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形式,实现优势互补。乡村中小学还可以通过同各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合作,让更多青年大学生投身乡村教育中。大学生不仅可以为学校带来新的教学形式,还可以从价值观、个人素质、学生未来发展等多方面来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育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发展的大计。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乡村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我们要勇于正视这些问题。只有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