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猛
(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135)
财务管理风险是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投标环节预算不足、施工成本控制不到位以及竣工结算应收款项回款时间长等问题,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发生概率较高,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当前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风险产生的危害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对于财务管理风险的防控,审计是财务层面较为有效的监督控制方法之一,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已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列为常态化工作之一。建筑施工企业需充分利用审计手段应对投标、施工以及竣工结算等环节的财务管理风险,确保企业项目顺利建设,并保质保量通过验收。
1.项目投标环节。投标过程中,企业在投入大量资金、时间和人员的情况下,如果因前期调查不深入且投资决策制定失误导致竞标失败,则投入的资金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回报,会对企业内部其他项目的资源分配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引发财务管理风险[1]。
2.施工环节。建筑施工企业正式开发工程项目后,如果成本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施工成本不能顺利控制在合同约定数目内,就会直接影响项目收益率和财务管理工作。在实际施工环节,建筑项目工程造价很大程度上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如果工程建设所需的主要材料的市场价格上涨幅度增大,则必然会增加施工成本,使得实际成本与施工合同中的工程造价不一致,那么施工成本控制就会不到位,财务管理风险发生概率将明显提升。
具体实施情况中存在工程施工计划变更的情况,这也是施工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如场地问题、突发性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导致项目实施计划的变更,施工成本将随之变化,既定的项目支出增加,影响财务管理效果。
施工过程中的垫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充足的资金是保证项目正常实施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若是项目资金不到位,企业不能及时补充资金,则可能导致项目被迫中止。项目延期与合同规定不符,企业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如果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贷款等方式垫付项目资金,会导致自身承受较大的负债压力,使得施工环节的财务管理风险增加。
3.竣工结算环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结束后就进入竣工结算环节,此环节也存在较多的财务风险,如发包方延缓交付时间或者拖延付款时间都会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资金周转。
在竣工结算环节,工程结算时间晚于项目交付、各部门配合不足等情况都会导致项目建设款回收困难,而竣工结算缺少统筹规划,竣工决算结果与项目预算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都会引发财务管理风险。
在工程结算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与发包方未能就收款问题进行妥善商议,施工方忽略调查发包企业的资金情况,项目款迟迟未收回,企业的应收账款额度增加,内部营运资金风险加剧,企业的其他业务项目投资缺乏资金,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压力将持续增加[2]。
建筑施工企业形成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较多,且风险影响范围会持续扩大。本文主要从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两个方面阐述财务管理风险动因。
1.内部因素。第一,项目资金控制不到位。预算是财务管理中的主要内容,科学的预算管理是合理分配资金和资源的有效方式。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完全按照项目实际需求编制预算计划,导致资金的分配缺乏合理性,进而导致项目建设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资金短缺问题,严重情况下可能使得项目中断,无法按期交付。虽然建筑施工企业针对施工阶段制定了资金计划,但是对计划执行的控制力度较弱,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未能发挥,财务风险发生概率显著提升。
2.项目审计存在问题。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审计存在全面性不足的问题,如具体的审计工作覆盖范围不广,项目审计成效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等。还有少数企业未能将审计作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基础手段,内部审计倾向于财务内部控制层面,对项目审计的重视不足。因此,投标环节的竞标计划、竞标价格、投标预算和施工环节的成本计划、工程造价,还有竣工结算环节的应收账款管理等缺少审计监督,财务管理部门对项目各环节的风险识别缺少依据,使得财务风险应对不及时。
3.外部因素。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国家政策。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的调控力度持续加大,建筑企业需要及时掌握政策动态变化情况,快速了解有关建筑施工行业的政策,比如税收优惠政策变化。如果企业对政策把握不准确,则可能影响经营决策、财务决策等,税务筹划也难以实现预期避税和提升利益的目标,使得内部财务管理风险加剧。此外,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投标阶段具有过硬实力的竞标对手数量多,且存在恶意压价竞标的情况,部分竞争对手采用恶劣手段抢占市场,使建筑施工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财务管理风险发生概率明显提升。
建筑施工企业的审计部门应针对投标环节制定完整的审计工作体系,从客观角度分析投标环节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例如,要特别注意投标环节投入的资金额度,加强审计检查,及时向财务管理风险部门反馈准确的风险预测信息等。
审计项目投标需要着重考虑以下两点。第一,对建筑施工行业整体形势进行调查分析,关注政府大力支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收集充足的项目资料,便于投标人员优化投标决策,同时预判财务风险[3]。第二,审计核查投标部门调查的招标方的详细信息、项目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等,确保竞标计划和竞标价格有足够的优势,从而提高投标成功率。
跟踪审计项目施工环节的资金运行。企业审计人员要依据财务报表和工程预算审计资金运行情况,快速定位资金风险所处位置,然后利用企业内部财务风险评估机制确定风险等级和影响范围深度等,协助财务管理部门深究施工环节财务风险产生的实际原因,从财务审计层面给出中肯的风险应对建议。
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基础是审计工程量,审计人员必须将已确定的工程项目图纸定位审计导向,跟踪现场管理,对隐藏工程、设计变更等进行重点监测控制,在明确工程设计图纸和具体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立足于实际审计工程量为后续的工程结算环节提供真实的数据。在审计工程造价过程中,审计人员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风险管理缺陷等进行整理,编制成报告汇总至财务管理部门由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
竣工结算工作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规范相应的流程,并优化审计标准,结合之前的经验尽可能扩大审计范围,最大限度地规避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风险,做到提前预测财务风险。审计人员要加强与项目管理部门和施工组织的沟通,对项目竣工结算方面的高概率风险以及微小风险特点进行研究,将竣工结算与工程款回笼时间的差异作为竣工后结算审计的核心,快速总结工程款支付延迟等造成的财务风险,确保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调整内部资金结构,避免因应收账款延迟回笼影响企业其他工程项目的建设[4]。
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必须要保证独立和客观,工程项目审计由内部审计部门全权负责,企业应适当下放权限至工程审计人员,同时要求工程项目所有相关部门配合审计监督。另外,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工程项目审计人员进行工程项目投标、管理、实施、结算处理等方面的培训,从而保证审计人员能够制定清晰的审计方案,对工程项目实施全方位审计,有效规避财务管理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面临较多的财务管理风险,企业只有准确预测风险并制定有效方案防范财务风险,才可以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建筑施工企业应充分利用审计这一防控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对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环节实施全方位的审计监督,准确定位各个环节的财务管理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