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娟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 天津 300400)
校园文化主要指以学生为主体,在学校地理环境内形成的包括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管理理念、学风、教风等的观念与精神。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高职扩招给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迫切需要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尤其是文化内涵的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校园文化建设一般存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只要资金到位,物质层面很容易满足。比如有些高职院校在校园建筑、基础设施、装修及摆设等方面投入很多,教学设备也越来越现代化、先进;但精神内涵没有体现,没有进一步挖掘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物质背后的精神内涵,没有形成一种价值观,脱离了校园文化的实际价值,难以满足精神文化发展的需求。
现在就业形势严峻,有些高职院校把职业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文化的传承。有些学生高知识、高技能,但是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很难在工作中踏踏实实,有所作为;这就背离了“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初衷,是阻碍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德艺方面要承担起重要的责任,注重文化的传承,培养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
多媒体时代,网络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危机。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各种网络用语大行其道,各种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想泥沙俱下,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防不胜防。这些不良思想容易影响学生的“三观”,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很大的阻力。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只有不断自我否定、不断自我更新和转型,才能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才能引领新思潮,推动新发展,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学习、模仿其他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创新点少,没能突出高职的职业文化特点和办学理念;不能形成独有的文化精神和文化魅力,不利于增强高职的市场竞争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历史传统、育人氛围、教风、学风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丰富育人内涵、强化育人效果、凸显科学管理、提升学校品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积极、有趣和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潜移默化的渗透力,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发展。信息化时代,大学校园基本实现了网络的全覆盖,网络给学生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生活离不开手机,利用手机微博、微信、QQ聊天交友,活在虚拟环境中。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广阔的空间及浓厚的氛围,让学生在现实中培养兴趣,与同学、老师更好地沟通交流,满足精神文化发展需求,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发泄不良情绪,与学校良好的氛围融合,以适应学校生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重视校园文化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在教学实践中考虑将企业文化融进课堂,将校风校训融入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大国工匠精神,以天津工职院校“颐德砺能,天工匠心”为例,重在培养工职院学生的德行,磨砺能力,激励工职院师生躬身实践工匠精神,踏踏实实施展奋斗之力,精益求精,淬炼技术技能,以追求极致的大国工匠精神为本,去践行打造中国品牌的职业使命。
校园文化体现于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一个学校的文化气息体现了学校的整体风貌。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校教师的价值取向,会促使教师重视教育教学、重视学生发展、重视学术科研,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整个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注重文化内涵建设,可以督促青年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素养,一心一意为学生、为科研而奋斗;激励师生超越自我,勇于奋斗,不断创新,砥砺前行。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于无形中融入学校优秀专业和精品课程,通过网络宣传、承办职业技能大赛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的专业发展、教学发展、校园建设和文化内涵[1],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帮助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招生和就业时起到良好的品牌效应。
高职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规划内容之一,提高校园文化质量,要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传统,培养又细又专、行胜于言的社会栋梁之材;为此,要从多方面努力,探索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校应该按照教育规律、方针、政策和教育法规,建立健全校园制度,从而为学院完善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建设
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促使各项文化建设有章可循,因此要坚持和巩固党对高职院校的全面领导,完善高职院校办学和治校的各项制度,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学院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三全有人”制度、立德树人体系制度、专业(群)建设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服务保障体系制度等。通过制度文本的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高职院校改革发展软实力,促进文化建设创新内涵发展。
2.加强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
教职工和学生队伍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要充分认识和规范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审议和学生代表审议等制度,监督《章程》及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汇集民意,师生当家做主,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充分实现将党委意志和全体师生意志的有机融合,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为学校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3.重视校园文化检查评估制度
将校园文化建设评价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和发展规划评价体系中,重视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成立校园文化评价领导小组,学校党政领导任组长,充分发挥党团组织、教职工代表、学生会、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1.加强校企文化建设
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要充分利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平台,让学生走进企业,切身感受企业的工作和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在社团活动、校园环境中丰富企业文化内容,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精神,让他们毕业后尽快进入职业角色。
2.加强职业精神内涵建设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企业名人案例,传授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责任担当、合作工业的职业精神,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定期举办企业精英经验交流会,邀请相关行业的知名人士进入学校,或者带领学生进入企业,与前辈沟通、交流[2],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文化引领,深化内涵建设,培养正确的职业观。
3.运用网络平台,宣传职业素养和职教文化
高职院校定期举办职教文化节,学校应利用好线上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进行宣传,定期推送优秀企业家的采访实录,推送企业文化知识、求职技巧和职业法则等。
3.加强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职业文化精神彰显的重要窗口。一方面,高职学校可以挖掘优秀劳模、劳动课程理念、优秀校友资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另一方面,突出劳动课教育的职业化引领作用,将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和行业规范融入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体现高职学校劳动教育的职业化。
物质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除了在楼道、图书馆、教室悬挂名人名言、座右铭等,还可以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展示优秀毕业生、创业人才的事迹。学生的课桌文化、宿舍文化、板报文化及实训室文化,都可以成为文化宣传的阵地。另外,统一的校徽、校旗、板报、办公用品、校服、背包等都可以成为学校文化的标志,成为良好的视觉形象。
1.学校显性、隐性文化
校园文化有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之分。显性文化如升旗、入团宣誓、运动会入场、揭牌仪式等,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陶冶意义;隐性文化包括环境、校风、班风、办学历史、办学理念等。校风是体现学校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学校师生勤奋好学、克己修身的重要力量。良好的办学理念,悠久的办学历史,有助于师生从校园历史长河中获得灵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认知真善美及假恶丑。因而,优秀的学校显性、隐性文化能够形成一种文化景观,让书香弥漫校园。
2.工匠精神文化
学校在加强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大大加强了企业的参与度,高职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人才或者能工巧匠担任各专业的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企业精英和能工巧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学徒制教育,培养学生工匠技能和工匠精神,在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师重道、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引导学生在职场化校园实践中打磨积极的文化认知和价值判断。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的专业技能也应当转型、升级。高职院校更应该注重双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职称等级,以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另外,还应该培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动员教师下厂、下企业、下车间挂职锻炼,加深对职业岗位和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学习专业技能经验和企业文化,并践行于教育教学。
2.加强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和课程建设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和国家政策形势,在课程设置上突出高素质、高技能型的“双高”人才培养,在目标设计和内容选择上要参考企业用人标准和岗位要求,突出课程优势和职业特色,建立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
重视课外文化建设,举办艺术节、文化节、社团文化节[3]、宿舍文化节、体育节等,烘托文化活动氛围,展现更多的职业文化特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劳动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交际能力。
1.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当前,高校都有社团组织,但是每个学校的社团活动形式不同,高职院校社团发展大都存在问题,比如社团管理体制不健全,社团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创新性,社团活动的物质支持不足,缺乏必要的服务和评价等。因而,高职学院应当完善社团管理制度,丰富社团的组织形式,活跃社团氛围,多渠道提供社团物质保障,增加社团评比和表彰,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团体活动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4]
2.强化职业技能大赛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职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营造技能竞赛的文化氛围,完善竞赛机制,增加竞赛投入,创新竞赛形式,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积极;承办或者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让学生与更多兄弟院校学生竞争、交流,拓宽眼界,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显现校园技能竞赛的文化建设成果。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全体师生,甚至几代师生的不懈努力、传承和发展。我们要站在时代潮头,找到高职学校精神文化的生长点,并显现其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