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网新型犯罪勘查的工作模式

2021-11-24 11:18
法制博览 2021年22期
关键词:物证受害人勘查

郑 媛 熊 灝

(1.邵武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福建 南平 354000;2.邵武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大队,福建 南平 354000)

科技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新的安全隐患和犯罪的可能,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正在从原来的猜蒙碰骗转变为运用互联网技术自我开发程序,利用木马病毒、黑客技术获取受害人的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精准信息,实施量身打造的专属诈骗。面对有别于以往的犯罪类型,迫使传统技术勘查工作模式必须向涉网新型犯罪网络流勘查工作转型,才能掌控电子物证取证的主动权,为打击犯罪提供技术支撑。

一、涉网新型犯罪勘查工作特点

(一)证据更易灭失,勘查更具时效性

首先,很多受害人在意识到受骗后往往会出于恐惧或愤怒的情绪驱使将涉案APP、聊天记录等删除。而这些关键性的证据被删除后,后期取证技术员难以通过复原删除数据的手段重新获取涉案APK文件。其次,如今的嫌疑人非常狡猾,与受害人沟通时多使用蝙蝠、即果等具有“阅后即焚”功能的聊天软件,使得取证技术员难以取得有效数据。最后,涉网新型犯罪案件中租赁服务器和制作涉案APP的金钱和时间成本相当低廉,犯罪分子会在使用一个恶意APP或网站一段时间后,将其弃用或重新制作后再进行作案,甚至会直接将作案使用的服务器数据清除并关停,切断追踪链。这些网络证据很容易被销毁,要求现场勘查要“争分夺秒”的开展。

(二)涉网新型犯罪平台化,勘查更具难度

当前涉网新型犯罪中犯罪分子会搭建网站或平台,在网站或平台访问地址外加个APP的壳,采用隐瞒真相或者虚构事实(炒股、理财、裸聊等)的方法,利用通信工具(广告、引流、拉群)将诈骗信息推送给受害人,诱使受害人通过运行非法APP跳转访问网站或平台。再者,在犯罪嫌疑人采用自主研发系统的前提下,我们的取证人员难以通过技术手段进入涉案系统,而涉案服务器发布的数据处于嫌疑人控制之下,嫌疑人随时可切换网址(二维码)所对应的网页内容或APK安装文件。涉网新型犯罪平台化,致使受害对象不特定,受害对象地域分布广泛,这都给勘查取证带来更高的技术挑战。

(三)涉案数据更易篡改,勘查要求更为严格

涉网新型犯罪案件勘查取证应当遵守《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的规定,电子数据提取固定应当遵守《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取证规则》及有关技术标准,从受害人使用的手机或者计算机等客户端勘查开始就必须对所有固定提取步骤进行同步录屏录像,获取的每一步电子数据证据都进行规范性固定并计算完整性校验值,及时制作勘查笔录,确保涉案电子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取证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受害人的隐私性,与受害人充分沟通询问被骗过程,在征得受害人同意后,只针对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的聊天记录和转账支付、短信和通话等涉案信息进行固定提取。

二、基层县市在涉网新型犯罪勘查工作存在的优势

现场勘查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勘查人员是否能够及时、全面和客观地进行现场勘查。因此,现场勘查要求“快”,减少现场破坏程度,尽量保持现场原状,第一时间到达案发现场,确保物证的固定提取及时且完整有效。[1]幸而,一般案件的接案、处警、立案侦查都是由基层县市区公安机关负责,电子物证技术人员是与其他警种侦查办案民警一起办公、值班的。接到警情指令后,技术员和办案民警便能立即赶赴案发现场,在处警过程中快速收集、固定获取各类证据,做到侦查勘验相同步。[2]电子物证技术人员能在第一时间接触案件和检材,这对时效性要求很强的涉网新型犯罪十分有利;电子物证技术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涉网新型犯罪的窝点现场较为复杂,随时需要复勘现场,这也符合现场勘查要求细致和反复性强的工作需要;电子物证技术人员能与侦查员实时互动,保持同战线、同进度,共同参与案情分析研讨,这对电子数据中线索的分析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能够快速明确侦查方向和思路。

三、如何由传统现场勘查向涉网新型犯罪勘查工作模式转型

总体来看,新型案件勘查侦破思路与传统现场勘查始终是统一的,同样是:接勘→访问受害人→现场勘查→寻找线索与证据→锁定嫌疑人身份信息→落地抓捕。在隐形的网络犯罪现场,如何开展实地调查来支撑涉网新型犯罪案件的侦破?留有犯罪证据与痕迹的部位就是现场勘查的边界,涉网新型犯罪案件现场勘查根据勘查的不同阶段,可以分为实体现场和虚拟现场。受害人电子设备勘查即起点,中点即涉案APP、网站、网页等网络流勘查,终点即窝点、服务器勘查。我们认为涉网新型案件在受理阶段的勘查范围是受害人终端及相关联涉案服务器及网络数据流经的互联网节点,其中受害人终端内电子数据是勘查的起点,相关联服务器端是受理阶段现场勘查的边界。所以,现场勘查是侦查破案的源头。

(一)打牢基层基础,注重勘验时效

基层县市刑事技术部门应当充分应用网络流勘查及查证中获取的线索开展线索研判,将零散的网络流线索梳理研判,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并案侦查、批量侦查调证、反制防范等工作建议。在此基础上,建立线索两级流转,信息双向推送制。一方面,基层县市刑事技术部门将网络流线索和调证结果报告以书面形式向本级反诈部门流转,本级反诈部门接流转报告后开展侦查;另一方面,基层县市刑事技术部门也将网络流线索和调证结果报告以书面形式向支队刑事技术部门同步上报,支队刑事技术部门汇集各地上报线索梳理后,以同安装文件(hash值)、同指向域名IP、同分发网站、同APP打包公司、同短信通道、同客服公司、同客服注册信息等要素进行归集串并和提出工作建议,形成研判报告流转至支队级反诈部门予以重点关注。这种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了信息化现场勘查实战应用的专业分析、深度加工、及时报送和追踪问效,逐步形成“县市技术民警现场勘查做实、县市技术民警案件线索做精”的工作局面。

(二)拓展勘查思维,推进实战应用

带着侦查的思维来勘查,向现场要线索、向勘查要方向、向信息要成效,将科技信息化新技术、新手段融入涉网新型犯罪勘查工作的各个环节。受害人终端设备中的涉网电子数据向前可溯源至推送应用程序或网址的分发服务器或平台开发者,向后可追踪至犯罪主网站并关联网站搭建、管理、运作者,横向可辐射到应用程序封装打包、关联第三方服务商,也就是通过受害人电子设备勘查发现犯罪远程服务器,通过网络在线提取犯罪网站及关联第三方服务,进而发现线索为查明窝点提供支撑,推动现场勘查由经验型向智能化转变升级,实现从静态向动态、从平面向立体的转变[3],全时空全要素地发现犯罪证据和捕捉信息线索,最大限度提高涉网新型犯罪勘查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多警种合成作战,提高犯罪打击效率

以涉网新型犯罪勘查工作挖掘的信息为核心,充分发挥其在侦查破案和刑事诉讼中的源头性、基础性作用,引领新时期合成作战和打造“智慧刑警”的转变。在涉网新型犯罪侦破机制上形成四个合成联动,即刑事技术多专业合成联动、刑事技术与刑侦情报合成联动、刑事技术与侦查一线合成联动、刑事技术与其他警种合成联动,保障刑事技术信息化深度应用,有效提高案件侦破效率,实现战果最大化、技术服务最优化,为打击新型涉网犯罪案件提供技术支撑。

四、结尾

现场勘查是侦查破案的“第一道工序”,是刑事诉讼的起点,而信息化是提高现场勘查工作整体效能的必由之路。涉网新型犯罪勘查工作将着力提升互联网条件下刑事技术专业化、合成化、信息化水平,冲破现有传统勘查的束缚和局限,将刑事技术开展现场勘查的工作能力拓展至网络空间的动态勘查[4],推动打击涉网新型犯罪的电子物证取证模式翻开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
物证受害人勘查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演员中心制”戏剧始于北宋的新物证
试论物证在烟草行政处罚中的适用
受害人承诺与受害人自冒风险中的刑民关系研究——基于英美法系与德国的比较视角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意大利刑法中的受害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