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师总工会
九师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驻守在额敏县,“兵二代”的马文波就出生在这里。1984年,毕业于塔城卫校的马文波,本有着更好的职业选择,但她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乡,做了一名普通的医院护理人员。
1997年,因工作突出,她从临床科抽调到院感办,年轻的她满怀一腔热情,准备大展身手时,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她发现院感工作是一个复杂、细致、繁琐的工作,从消毒隔离到环境监测,从各项操作到医疗废物处置等等,涉及到医院的角角落落,可谓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开展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加之医院之前院感工作的不规范,所有工作都要从零开始,没有人教,没有人会。“这可怎么办”,面对困难和巨大压力,马文波没有打退堂鼓,“对,法规标准就是老师”。她咬着牙不放弃,一点一点学,一次一次实践,手卫生管理、环境监测、重点部门管理、重点环节监测、多重耐药管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了九师医院的预防控制体系。她爱岗敬业,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她无私奉献,常常“舍小家顾大家”,加班至凌晨。这一干就是30多年……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她的辛勤付出得到了院领导和上级领导的认可。个人被兵团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聘为专家委员;被中华医学会感染控制分会评选为基层优秀感控者;2017年度荣获兵团“感控杰出贡献”荣誉称号;2019年度荣获兵团“医院感染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连续九年被兵团感染控制中心评为先进个人。九师医院被评为“2019年度感控实践优秀基层医院”(全兵团唯一一家)。
2020年这个春节,全国都按下“暂停键”,一场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拉开了鼠年帷幕。在春节之际,本应该在家陪着刚做完截肢手术的80多岁母亲,照顾尚在襁褓中的小孙女,但一个紧急电话,马文波便穿起“白衣战服”出现在抗击疫情的第一战场……
九师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承担着全师疫情防控工作的压力与风险,但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的设施、布局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发展,最大程度地减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后,马文波与战友们一起连夜初步完成了发热门诊的改建和人员配备,确保23日正式运行,短短的24小时,马文波带领着团队在和时间赛跑,她说:“我们早一分钟完成,就能让患者早一分钟得到更加合理的分诊,就能早一分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工作人员”。
疫情期间,她吃住在办公室,24小时坚守九师疫情防控阵地,与时间赛跑,不管再忙她也坚持每天下到各临床科室亲自督导,检查手卫生、消毒隔离、防护用品使用、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等多项质控工作。尤其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的重点科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优化管理流程。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相关防护知识,包括熟悉掌握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的正确穿脱方法,确保人人过关,防止医务人员感染。同时在九师医院、11个团场医院、小白杨中学、龙珍高级中学、九师职高、额敏县医院多次通过现场培训、视频远程培训等方式进行院感防控的相关知识培训,累计培训35次,覆盖7000多人次。
疫情期间九师医院收治新冠确诊病例四例,疑似病例三例,接诊需要隔离的病人约500多例,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
马文波不仅承担九师医院的院感防控工作还承担着九师11个团场的院感指导、发热门诊指导工作。做到了前线的主心骨,后方的及时雨。
她白天是九师医院的院感办主任,晚上是各团场医院的指导专家。耗时48个小时,奔走在11个团场之间,最远的一所医院来回就要100多公里的路程。
九师医院机关工作在她的带领下连续多年荣获院级“先进基层工会”。2020年,她个人也荣获兵团第一季度“兵团好人”荣誉称号,荣获全国2至7月“中国好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