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奕奕
(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6)
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为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必须强化企业管理。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企业管理逐渐朝信息化方向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完善度和成熟度也逐步提升。对于企业而言,进一步加强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运用,逐步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变革,将成为其后续发展的重点。
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决策是影响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管理决策越科学,越有利于企业发展。事实上,企业管理决策将深刻影响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质量,所以增强决策科学性是所有企业主的共同追求。如今,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中,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在管理决策环境、管理决策模式、管理决策数据以及管理决策主体等多方面都有体现。
数据量庞大是大数据时代的首要特点,当前数据增长速度逐渐加快,数据量倍增已经成为现实。对于企业而言,大数据数量激增使得管理环节的数据处理难度加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决策方面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决策环境发生巨变。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目标,而这种管理模式对数据的依赖性极强,大数据技术引发的决策环境变化,将会深刻影响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质量。从现实角度来看,基于大数据技术运用,企业无须构建专门的信息库也可实现信息化管理,这无疑让企业管理的经济性、高效性得以增强。
加强信息化建设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在大数据技术快速迭代升级的背景之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在实际作业环节,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当中应用大数据技术,为增强管理的有效性、细致性和针对性奠定了基础,而且该技术应用也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模式转型升级,为打造符合时代要求与企业发展需求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供了保障。从这一角度来看,大数据技术应用给企业管理决策模式革新带来了深刻影响。依托大数据技术,企业信息化管理范畴将会进一步拓展,管理决策环节的交互性、便捷性以及实效性也会得到增强,更为重要的是,依托信息化管理决策,企业可以进一步提高决策的战略性、全局性价值,为实现企业发展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保障[1]。
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决策越来越倚重数据,庞大的数据量也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多参考。在实际作业环节,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使企业管理决策更具有序性、标准性,盲目决策的概率大幅下降。而且基于大数据,可实现信息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分析,能对决策实施进程以及趋势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尽可能地保证决策科学性。对于企业而言,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投资决策机会和市场发展机遇,企业管理决策数据处理水平的提升,可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决策的参与主体不断发生变化,消费者掌握的话语权逐渐扩大。从现实角度来看,企业管理层依然是企业管理决策的主要参与者,但是数据分析师、财务工作者以及消费者在其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的企业中,数据分析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企业业务资源有效整合以及可供决策的信息提取分析中展现了关键价值。企业管理人员也在大数据技术的辅助下,基于自身工作经验作出精准判断,实时了解决策内容,为扩大决策权力做好了准备。
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融合催生出信息化管理模式,该模式下企业基于数字化管理手段能够保障企业信息管理实效。从实际情况来看,数据信息的集成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最主要特征,深度挖掘和应用信息是保证管理有效性的基础。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同数字资产具有核心价值,所以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的闭环式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也成为风尚。在实际作业环节,企业基于这一机制,使信息获取、挖掘管理和实际应用等信息处理流程完全作用于企业战略决策的优化改进,成为完善决策体系的支撑力量,而经过改进的企业战略决策,能够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运作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和约束,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当然,企业信息化管理环节的大数据技术并不仅仅局限在决策辅助方面,还深入每一个生产环节和细节中。从现实角度来看,基于大数据技术辅助,企业可优化决策,增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实现高水平数据共享与内部管理,使战略目标有效达成。
目前,大数据思想与相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生产、运营以及财务管理环节都可见其身影。基于此,文章从上述角度出发,对大数据技术与自动化生产、ERP以及会计信息化等系统的融合应用加以分析。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环节采用自动化生产技术,所以自动化生产系统建设越来越完善,尤其是生产型企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重点就在于信息化生产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从现实情况来看,安装操作软件和自动化设备并保证其按需运行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基础,也是发挥信息化生产系统有效性的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动化生产设备也逐步升级换代,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操控的设备成为主流。在企业生产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只需要利用总控电脑发出特定指令,就可实现对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这样一来,企业管理者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会大幅下降,生产计划的可靠性、有序性以及时效性也将增强,企业整体生产质量和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在自动化生产系统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生产数据,它们会被系统直接记录和保存。从现实角度来看,这些数据能够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进度以及生产调整需求,合理应用此类型数据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水平,并为生产决策提供保障[2]。因此,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系统中,成为挖掘、提取生产数据的重要工具。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信息化会计管理机制,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至关重要。在现代企业中,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需要保持相对独立又相互合作的紧密关系,二者之间必须搭建可靠的信息数据共享通道,才能保证业财融合质效,进而实现财务数据的有效统计,并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与决策的支持作用。当前,大数据技术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融合应用十分普遍,这一操作既满足了财务部门处理海量财务数据的现实需求,又保障了企业财务数据对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支持效用。
在实际作业环节,财务部门可基于大数据技术完成对财务数据的集中处理,实现财务报表的实时调取、查阅和分析,从而为明确企业资金流、掌握企业盈亏情况提供保障。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还可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与展示帮助企业管理者从全局视角出发,了解企业运行情况,明晰企业财务状态。基于大数据支持,企业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将获得充足的财务信息,且财务与业务信息将实现实时共享、资源整合,企业管理者能更好地对市场需求进行实时调研,强化企业战略发展预测。此外,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资源与资金配置能力,既可以避免闲置和浪费,又能提升资金资源利用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从本质上来说,ERP是一种供应链管理思想,其全称为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中文名称是企业资源计划。在我国,ERP并不仅仅代表企业资源计划,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用的各类软件都可以被视为ERP。现阶段,这一系统已经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在改善企业业务流程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环节,ERP展现出集成性特点,不仅面向全球市场,实时响应市场需求,更能基于离散型与流程型生产的有机结合提供柔性化业务活动,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具有更强的能动性,获得更大的自主权。
为保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大量企业在运行管理中引入ERP系统,使其成为多部门有效沟通与协调互助的载体,为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奠定基础。在实际应用环节,ERP系统已经深度融入企业的业务和财务部门中,但在使用中仍然面临信息数据处理困境。所以,大数据技术被应用于ERP系统,为有效采集、筛选、调用、共享数据提供支持,也让系统对市场变化与企业发展的决策力、追踪力得以提升[3]。
大数据环境下,“大数据+信息化管理”成为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的有效方法,更是大势所趋。管理技术与模式的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进一步推动大数据技术与企业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有效融合,强调二者的深度应用,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为此,笔者以进一步提高大数据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为目标,提出以下三点优化建议。
信息安全是有效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重要基础,对于企业而言一旦信息泄露或丢失,就会严重影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更会让企业的运行风险加剧。为此,企业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数据信息安全,为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加强保密管理,签订保密协议;强调大数据技术与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的融合应用,完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加强防火墙、数字签名、加密技术应用,避免企业信息系统遭受攻击,降低数据丢失、被盗风险;保证数据访问限制分级,实现多入口访问和差异化权限管理;完善企业内网建设,使其与办公系统有效连接,以免因互联网的开放性引发安全风险。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而言,大数据这一名词并不陌生,但是大数据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实用价值以及实际应用形式却并不算广为人知。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并未对信息化管理以及大数据技术应用有正确认知,企业管理者也未能真正感受到二者对企业发展的深刻影响,所以对数据处理、应用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在人力、物力、资金投入以及配套设施与管理机制建设方面也存在不足。总体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未意识到大数据技术的实际价值,没能形成基于大数据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思维,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仍然有待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必须革新思想、改变认知,正确认识大数据技术的实用价值,从而增强大数据应用意识。例如,认真学习大数据技术内涵及应用方式,基于同行案例切实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实用价值;企业最高负责人应积极号召全体管理人员树立大数据思维,逐级推动大数据意识渗透,让基层员工也逐步树立大数据技术应用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技术应用氛围;完善大数据技术应用保障机制,从人力、物力、财力、制度等方面为技术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作业环节,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有效运用让企业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网络办公,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失,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仅限于操作现代化办公软件和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管理中的大数据技术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提升。长此以往,大数据技术无法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深度融合,该技术的实效性也难以得到发挥。
对此,企业管理者须高度重视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培养业务、财务工作者的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加强“大数据+”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并在实际作业环节保障专业人才的优化配置。例如,面向全体员工开展大数据技术培训,通过网络直播课、微课、座谈会、部门巡讲等方式,组织员工自主学习,并引导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绩效奖励和资金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创新,着力丰富自身的大数据知识储备,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改变招聘思路,将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人才招聘中的业务素质考核要点,优先选用复合型人才;按时开展大数据技术考核,将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纳入绩效考核标准与晋升评价体系,为全面提升员工对该技术的重视程度奠定基础[4]。
大数据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当中的应用方式十分多样,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质效作出了极大贡献。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强调大数据技术的合理运用,才能进一步增强信息化管理效用。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增强大数据技术应用意识,企业必须夯实大数据管理人才基础,并保障信息化管理环节的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