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明军 张海星
在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的叶家坡村,有一位59岁的“第一书记”李洪文。4年多来,他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与使命,靠一辆摩托车穿行乡间,在一片“山石堆”里硬生生闯出一条致富路。因工作突出,李洪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济南市担当作为‘出彩型’好干部”“基层先锋 实干济南榜样”“济南市重点工作脱贫攻坚表现突出个人”。
2016年3月15日,李洪文报到那天,西营镇接待人员介绍说:“叶家坡是全镇38个行政村中最远、最穷、最乱、最难搞的一个村,到那儿干第一书记,真是难为你了。”李洪文当即表态道:“再困难的工作也得有人干。只要党组织信任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再苦再难也要蹚出条脱贫路。”从这一天起,李洪文默默践行着这个承诺。
叶家坡村所属5个自然村的212户、603人中,贫困户多、光棍多、破房多、小孩子少,村民收庄稼是靠肩挑人抬,村“两委”没有一间办公室,村里更没有任何产业,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5个自然村分散在几道山梁上,最远的相隔近十公里,路远、坡陡、道窄、弯急,交通极为不便。为了方便工作,50多岁的李洪文选择了骑摩托车“办公”。他每天凌晨4点准时起床,7点前准时到村,翻山越岭往返于5个自然村之间。很快,他成了当地百姓眼中“俺们屯里的人”。每当有摩托车马达响起,老百姓就知道,“李书记来了”。
要想脱贫致富,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不行。李洪文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班子、强组织”。
村里20多年没有发展过一名党员,党员会也多年没开。面对这种情况,李洪文提出,“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不称职的干部”。他到任后,为每名党员订阅党报,每月组织两次学习讨论,和党员们一起群策群力、共谋发展,并在党员中开展帮包联系贫困户活动。他坚持每个月为全体党员上一次党课,就讲党员在脱贫攻坚中该干什么、怎么干。渐渐地,党员的心收回来了,群众的心也拢起来了,党风、村风、民风得到了根本好转。在硬化街巷、修建生产路时,村民们争先恐后出义务工,自家正值丰产期、碗口粗的果木被伐,也不要一分钱的补偿。
“扶贫不能光扶着走,还要让他们扔掉拐杖自己走。”李洪文提出,要想早日解困脱贫,就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和资源,调整种植结构,以品质创品牌、以规模创效益、以效益求发展,走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旅游、旅居农业的发展之路。为此,他骑着摩托车,跑遍了叶家坡村1.1万亩山坡的每一条山峪,带领村“两委”班子查看分析当地山势、土壤,并结合自己多年种植经验,选定了高山越夏蔬菜、高山小米、高光效苹果和小尾寒羊等作为种植、养殖方向。如今,饲养4年多的小尾寒羊,累计繁殖销售已达1198只;种植的50亩高山越夏蔬菜,每亩收益都在8000元以上;100亩果园成为西营街道唯一集中连片的优质高光效苹果采摘园。248个贫困户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村民有了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吃水难”是困扰村民的头等大事。村里人、畜用水,主要靠接留雨水;到了春旱季节,就得到三里地外的山沟里挑水吃。李洪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提出铺设自来水管道引水下山的办法。为了准确勘察管道的开挖走向,他和村干部、技术人员一起,蹚着齐腰深的草丛荆棘,翻山越岭。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争取到各类资金近1540万元,开挖铺设自来水管道13582米,建设蓄水池6座、提水站1处、井机6眼,建成一条8000米输水管道、蓄水2000立方米、绕过14座山头的渠道。祖祖辈辈靠挑水吃的叶家坡村民,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
对群众,他事事上心,对自己,他毫不关心。驻村4年多来,李洪文的摩托车已经更换了20条外胎、15挂链条、15副链盘,摔坏更换了10副摩托车镜子、6块里程表,累计行程20.12万公里。这4年多来,由于冬天深山寒风刺骨,他的双膝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因为工作劳累,他患有严重的消化道疾病。本应该一年一次的手术治疗,却因工作原因一拖再拖。由于村里工作繁忙,父亲生病他没空去看,大爷去世他也没顾上回去……他用“老黄牛”的韧劲,涂抹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