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苹
(浙江树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15)
大学生心理普查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选用相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问卷,在新生入学后集体测试,迅速收集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并筛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干预。心理普查开展以来,对于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筛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预防心理危机事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国大学生心理普查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之后逐渐在全国高校普及。随着测验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高校心理工作人员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增多,高校心理普查工作及后续的精准帮扶工作的开展也更加科学、规范、有效。为了科学全面地了解民办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心理潜能,筛选、排查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本研究对某民办高校2020级新生进行了心理普查。
测验对象为2020级全体新生,总人数为3924人,其中本科生3420人,专科生504人。参加测验人数共3896人,施测率为99.28%。
本次测验主要采用了两个量表。
包含了心灵CT、固态因素评估和动态因素评估三个部分。心灵CT,是以MMPI为主要结构,选取其中一部分与危机、极端行为相关的题项,对被试目前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点进行评估,是入校动态评估的一部分。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MMPI)是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瑟韦(S.R.Hathaway)和麦金力(J.C.Mckinley)于40年代制定的,是迄今应用极广、颇富权威的一种纸—笔式人格测验。该问卷的制定方法是分别对正常人和精神病人进行预测,以确定在哪些条目上不同人有显著不同的反应模式,因此该测验最常用于鉴别精神疾病。在心理咨询中心、心身医学门诊、精神病院、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大中学校等部门都有广泛的运用,对人才心理素质、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障碍程度的评价都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固态因素是提取被试背景家庭组成状况,以及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依然存在、并对被试的心理状态及行为方式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的事件,从而推断被试的行为特征及应对方式等。包括寄养关系、依恋关系、父母婚姻状况、童年经历、家族病史、自身病史、人生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动态因素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特定生活刺激事件,包括学业挫折、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恋爱关系)、重大生活事件等可能会对被试的生活带来影响的事件,结合被试的人格行为特征做出预判。此系统主要筛选有自杀、自伤、暴力风险的人群。
UPI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入学时作为精神卫生状况实态调查使用,以了解学生中存在的神经症、心身症、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各种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状况的简易的问卷。
本次测验利用手机端扫码测试,在测试首页呈现统一规范的指导语,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测试,有心理学背景的老师通过测评系统统计分析。
总体上来说,2020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在3283份本科生的有效问卷中,93.1%的学生的测验成绩属于正常范围,6.9%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情感、躯体、情感、家庭等方面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在473份专科生有效问卷中,91.8%的学生的测验成绩属于正常范围,8.2%属于异常范围。(注:异常的情况是指总分超过25分或者第25题做肯定回答者)
根据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的筛选标准,把2020级新生筛选为三类学生,第一类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较为严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密切关注;第二类学生有轻微的心理问题,需要各学院平时多关心、关注;第三类学生为没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
1.第一类筛选情况
在UPI量表中,只要符合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即符合第一类筛选标准:
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
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
第8、16、26题中至少有2题做肯定选择。
辅助题(65、66、67题)中至少有2题做肯定选择者。
明确提出咨询要求且属于心理问题者(68题)。
我们尤为关注的是第一类的学生,在我校2020级新生中,属于第一类的学生有455人,占施测总人数的11.41%。
2.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
在大学生人格问卷中,第25题是“有没有过轻生念头”,此题目的回答将被重点关注。在此题目上做肯定回答的同学,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在参加测试的3896名同学中,有58名同学表示曾经有过轻生念头,占施测人数的1.48%。
心灵CT是为了排查有自杀风险的学生群体而设置的一个量表,通过固态因素和动态因素进行评估。量表将学生的危机风险程度分成正常、关注、追踪、高危和警戒五个递增等级。在3283份有效问卷中,处于警戒水平的有5人,处于高危水平的有30人,处于追踪水平的有214人,处于关注水平的有26人,处于正常水平的有3008人。
高校心理普查,除了要调查2020级新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还要筛查可疑心理问题学生群体和有自杀风险的学生群体,以提早预防。研究将两个量表的测试结果综合筛选,并对筛选出的可能有心理问题学生逐一访谈,以做进一步的筛选。筛选可疑心理问题学生的标准为:符合UPI第一类筛选标准;符合心灵CT量表高危和警戒水平。只要符合其中一个条件即进行心理访谈。根据这个筛选标准,共筛选出可能存在心理困扰学生96人,其中专科生9人,本科生87人,男生50人,女生46人,独生子女43人,非独生子女43人,贫困生20人,非贫困生71人,单亲10人,非单亲81人。
为了澄清和了解被筛选出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需要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访谈。参加心理访谈的辅导员、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均需接受访谈技巧的培训。访谈培训的目的是帮助访谈者了解心理访谈的目的、学会访谈的技巧,以及简要评估学生心理状态的方法。
(1)了解学生基本适应情况:主要从学业、生活、人际、饮食、睡眠等方面进行了解。
(2)了解学生当前情绪状态、亲子关系、社会支持及负性生活事件、自杀风险等。
(3)情绪稳定化技术:主要帮助学生平复访谈中可能触发的负面情绪。
(4)对学生确实存在的心理困扰进行分类整理。如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亲子关系问题、情感问题、自我认识相关问题、精神障碍等。在参加心理访谈的学生中,有51人是存在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的,有40名同学未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在51名同学中,主要的问题类型包括人际、情感、学业、情绪、睡眠、自我认识、人格偏差、曾被诊断为抑郁症、曾有过自杀或者自残经历和严重身体疾病导致的心理问题等。
根据访谈的情况,将关注程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无须关注,这部分同学虽然在量表上表现出对目前生活的不适应,但是访谈中了解到,他们基本能适应目前的生活,且在人际、家庭关系、自杀观念、抑郁情绪等几个方面均不存在较大问题,对于这部分同学,可以不用过多关注。在访谈的96名同学中,有22个无须关注的。二是一般关注,这类人群在某个方面仍存在困扰,或者以往的生活事件对该生影响较大的,均列为一般关注人群,如某些同学还无法适应当前的大学生活,或者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等。访谈后发现,共有53名学生需要一般关注。三是重点关注,符合这个关注程度的学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他们或曾经有过自杀、自残行为,或抑郁情绪较严重,或目前正处于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期,或曾经的重大生活事件对其影响非常大,这部分同学当前的生活状态并不理想,有的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进行心理约谈。访谈后发现,有21个同学需要重点关注。此时建立的关注等级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动态的变化,各学院对学生进行追踪访谈的时候要建立动态的信息库,并及时更新。
如何让心理普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让有需要的学生得到精准的帮扶,是心理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2]对于确实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要把他们的基本信息和主要困扰组织起来,建立档案,并定期对他们的生活、学业、情绪等状态进行跟踪了解,及时帮助他们化解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难,用细致耐心的关爱驱走心里的阴霾,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建立起更有效的应对机制,树立积极阳光的心态,更好地成长成才。这是一项持续的重要工程。梳理、分类学生信息,也方便学生工作者对不同问题类型的学生展开精准的心理帮扶,增加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大学生心理普查工作已经开展十几年了,显现出来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自陈式量表为主的普查,学生可能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当前,高校常用的量表主要有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以及各类抑郁筛查量表、焦虑筛查量表和生活事件问卷等。这些量表都是自陈式量表,需要学生自己回答相关问题,得出结果分数。如果学生隐瞒自己的情况,不填真实的内容,就会影响普查结果的可靠性。如果加入房树人绘画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罗夏墨迹测验等投射性测验,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掩饰,但是又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即测验结果评分的客观性较欠缺。因此,大学生心理普查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作为筛查可能存在心理困扰学生的一个工具。
二是学生对大学生心理普查的结果可能产生误解。有些学生在测试之后会认真查看自己的测评结果,而一般的心理普查工具的测评结果包含较多的专业术语,如抑郁、焦虑、敏感、敌对、精神病性、偏执等词汇,学生对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多的话,可能会引发恐慌和焦虑,担心自己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有的辅导员、班主任也因为不懂专业知识给学生贴标签,导致学生更加焦虑。在每年的心理普查后,都会有一些学生带着这种焦虑去心理咨询,还有一些学生产生了焦虑,却没有求助,这样的话,心理普查就会起到反效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心理普查之前进行广泛的宣传,把心理普查的目的、结果和意义等都提前告知学生,并且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培训,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的合理解读化解学生的焦虑。但是,对于可能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仍然要给予关心支持,并寻求恰当的帮助通道。
三是越来越多的筛选人数与有限的专业人员之间的矛盾愈加明显。某高校近十年的心理普查中,同一筛选标准下,筛选出的学生数量成倍数增加,而访谈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高校的专职心理咨询师的配比难以满足需求。针对此,可以引入医院的资源,由医生和学校的专兼职咨询师配合完成访谈工作,也可以集中周围高校专业咨询师的力量,这样既保证了专业性,又能保证了工作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心理普查工作变得越来越方便,对普查后续工作的思考也越来越成熟,研究通过对某民办高校新生的心理普查过程及后续帮扶措施的思考,系统梳理了高校新生心理普查整体工作的运行方法,对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精准的心理帮扶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