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县域农村客运发展策略分析

2021-11-24 06:08陈强
经营者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客运县域城乡

陈强

(东海县交通综合服务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300)

一、引言

虽然近年来我国各地在县域农村客运发展中投入了大量资源,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县域农村客运发展需求仍未得到有效满足,主要表现为发展水平仍待提升、衔接融合有待强化、经营模式急需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县域农村客运的发展,文章对县域农村客运发展策略展开具体研究。

二、县域农村客运发展要求

(一)发展水平仍待提升

为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必须进一步提升县域农村客运发展水平,真正提升县域农村客运的线网通达度、服务水平。江苏省的县域农村客运的线网覆盖范围和基础设施处于全国领先行列,但在县域农村客运服务方面,仍存在可靠性、准时性、发车频率方面的不足,为满足出行需求和发展需要,必须设法提升线网纵深,同时设法提高自然村和城郊的覆盖范围及密度,从而进一步匹配城乡出行及发展需求。部分县域农村客运还存在政府补贴过少、票价过高的情况,这一现状须设法改变。同时,需要设计奖惩机制和标准规范,激发客运企业提高自身服务水平的动力。此外,为真正打造系统化、响应式的城乡客运网络,还应聚焦村村、镇村、乡乡、县乡、县城的多层级支线、区域干线,进而提升县域农村客运的竞争力和出行分担率[1]。

(二)衔接融合有待强化

在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县域农村客运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与机动化交通工具的普及也存在密切关系。为适应城乡发展现状,县域农村客运必须改变仅在乡镇驻地与县城间主轴通道上分布的线网服务格局,只有变更这种自我封闭的状态,才能够真正保证县域农村客运的运作机制和空间布局紧密衔接、有效配合、协同发展,进而更好地融入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实现衔接融合的强化,需要聚焦县域农村客运停靠点、线网的科学规划,设法减少居民出行总时间及换乘次数。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城乡居民出行半径显著提升,农村直接往返区域大中型城市的客运需求也因此增长,这种情况下的县域农村客运必须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而强化县域农村客运与城际铁路车站、对外客运场站的衔接,保证居民出行全链效用[2]。

(三)经营模式急需升级

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优化县域农村客运经营模式,真正做到规范合理、集约高效。现阶段,江苏省县域农村客运经营主体规模较大,规范化和集约化程度较高,个体承包化经营现象也较为普遍,但由于城市公交与县域农村客运的运营主体在融合方面存在不足,行业规模效益提升受到了一定制约,行业的整合能力、抗风险能力也无法充分发挥,这对县域农村客运的安全性和公益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必须充分重视。为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必须聚焦城乡客运经营主体的集约化、规模化整合,改变长期以来县域农村客运存在的“小、弱、散、差”等不足,真正建立现代化的客运制度,培育整合城乡客运的市场主体。此外,还需要聚焦县域农村客运的经营行为规范,必须设法解决较低组织化程度带来的运输资源低效利用、经营行为约束缺乏、市场集中度偏低等问题。同时,要开设不同速度、等级的县域农村客运线路,冷热线路捆绑、片区专营形式的县域农村客运网络探索也需要得到高度关注,进而夯实县域农村客运发展基础[3]。

三、县域农村客运发展策略选择

(一)推进城乡客运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为推进县域农村客运发展,需要首先聚焦城乡客运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这一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升农村路网通行条件和通达度。县域农村客运发展对农村路网通行条件和通达度要求较高,同时需要关注同步推进的站路建设。应结合实际情况强化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聚焦断头路的打通,具体建设需要依托城乡客运线网,对危险程度高、路况较差的桥梁及路段进行改造,限制县域农村客运车辆通行的路段也需要及时改造。对于县域农村客运车辆通行涉及的塌方路、临水路、急弯路、交叉路口等事故多发路段,需要科学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标志标线,保证公路安全。公路建设与客运站点的结合也极为关键,应科学设置沿途招呼站、港湾式停靠站,全面配套设置站牌、候车亭等设施,真正实现一体化的路、站、运发展,在同步规划、设计、建设、验收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路通、站成、车通。

第二,共建共用城乡客运城区站点。县域农村客运发展还需要强化客运站建设,解决长期存在的城区边缘路内县域农村客运车辆管理缺失、集中停靠问题。应基于铁路车站、道路客运站同地布置新站,保证换乘衔接“零距离”,还要考虑到城市公交车辆夜间停靠需要。基于学校、商场、医院等县域农村客运主要出行目的地,新建停靠点和既有公交站需要向县域农村客运开放,进而实现“出城上客、进城落客”,以此消除城市公交和县域农村客运的冲突。还要考虑到在未来的公交站规划中,加油和维修设施、停靠场地的协同共享,进而真正实现共建共用城乡客运站场。

第三,优化站点布局。县域农村客运发展还需要设法提升站点选址的科学性,公交化运营实际与站点选址建设的充分结合属于其中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县域农村客运的因需而建,避免站点闲置等。在选址和建设乡镇客运站、候车亭、首末站的实践中,交通部门需要与当地政府充分协调,将居民出行方便、人流集散需求大的区域作为站点选址,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停车场的配套建设也不容忽视。同时,可考虑开展乡镇客运站综合开发探索,设法优化候车亭广告招标,以此实现对拆迁和建设成本的弥补。对于县域农村客运车辆无进站需求的乡镇,可基于招呼站或候车亭对乡镇镇区客流进行集中,乡镇客运站可由此缓建,但需要做好土地预留,未来的适时补建须结合城乡客运线网布局设计。如行政村的城乡居民出行量小且位置和时间较为分散,可使用招手停模式,候车亭可缓建或不建[4]。

(二)强化城乡客运运营服务一体化发展

城乡客运运营服务一体化发展同样能够较好地推动县域农村客运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优化城乡客运线网布局。各地须结合实际情况统一规划和布局县域城乡客运线网,重点乡镇与城区的联系应由县乡骨干线路承担,一般乡镇、村及重点镇间的联系由镇村公交支线承担,进而高效衔接及融合县域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打造多层级城乡客运线网。对于主要的城乡居民出行目的地,须聚焦县域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的多点便捷换乘,保证二者的有机衔接与优势互补。在县域对外客运与城乡客运线网的衔接中,需要聚焦县域农村客运与高铁、机场、道路客运车站的时刻及停靠衔接,探索对外客运站之间直达、集疏运专线公交等方式,进一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还需要设法提升县域农村客运的通车率和线网密度,优化城乡客运全网络,以此合理引导城市公交向人口集散点、周边乡镇延伸,干线运输速度可通过重叠线路车辆的减少而提升。此外,还需要深入研究农村居民的出行区域分布规律及时间特点,进而大力发展镇村公交,实现对确有需求及人口较多自然村的更好覆盖。

第二,持续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基于县域农村客运发展需要,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应聚焦班线方式运营,这一改造须关注政策优惠和财政补贴,保证改造后的县域农村客运票价标准低于普通客运班线,具体差距需要在15%以上,同时还要保证首末班发车时间、日均发班次明确。对于县域农村客运班线线路的停靠,须针对性设置站牌,同时统一车型、外观标志、服务标准及车内配套设施,基本满足城乡客运公交化要求。对于有条件的地区,需要逐步推进晚班车增设、节假日灵活调度、车辆升级改造、服务水平提升,进而进一步提升县域农村客运水平,满足城乡居民的动态化、个性化出行需求。考虑到近年来江苏省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进展迅速,因此改造过程中的毗邻县、跨乡镇线路衔接互通需要设法强化,改造后的站运协调也不容忽视。

第三,整合城乡客运经营主体。为进一步推进县域农村客运发展,还应设法整合城乡客运经营主体,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具体应贯彻“市场运作、政府主导”思路,通过资产收购、原车主补偿、人员安置等方式统一收购个体班线经营权,打造规模化的县域农村客运经营企业。针对多家客运企业存在于一县的情况,为实现客运资源整合,应鼓励各企业进行重组、兼并、联合等,进而适度集中城乡客运资源,实现县域农村客运经营的主体规模化发展,缓解冷线运力不足、热线运力过剩等矛盾。

第四,发展多元化、差异化的城乡客运服务。基于城乡居民时空分布、出行频率、居住密度差异化特点,县域农村客运经营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定线不定班、低密度定班次、高密度公交化运营、分片区不定线不定班等不同经营模式,同时还需要关注招手停、站站停、直达公交等多种速度等级线路的开行,通过对线路层级的优化,提供多元化的县域农村客运服务[5]。

(三)优化县域农村客运管理方式

县域农村客运管理方式的优化也需要得到重视,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客运一体化标准体系。传统的县域农村客运管理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必须设法完善客运一体化标准体系,具体需要涉及考核评价标准、运营服务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这类标准的建设可参考《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规范》《江苏省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文件,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完成全面、客观、细致的考核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关注县域农村客运的公交化、镇村公交发展等,明确安全保障、票制票价、信息服务、车辆技术、人员培训、旅客投诉、车辆外观形象、车辆附属设施配置标准,进而提升县域农村客运的制度约束力和规范化水平。

第二,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进一步发展县域农村客运,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的引入也极为关键,应聚焦相关管理办法的出台,通过承包、委托、采购等方式,贯彻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行县域农村客运的运营主体选择,进而实现管运分离,需要注意的是,相关部门的权限和职责需要同时明确[6]。此外,还需要保证县域农村客运服务购买信息的全面公开,多方评审机制的构建、相关考核的宣传也不容忽视,同时通过制度实现承接主体优胜劣汰,动态调整购买服务项目,建立紧密结合企业资质、服务质量、政府补贴、信誉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在有效、透明的补贴制度下,县域农村客运的节假日短时客流高峰运力需要得到进一步满足,相关企业也能够获得合理盈利空间。

(四)其他策略

除上述策略外,县域农村客运发展还需要聚焦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

第一,强化统筹谋划。各地交通运输部门需要积极建设协调联动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机制,同时基于为民办实事项目统筹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保证县域农村客运的发展能获得政府统一领导和多部门的共同支持。在各地发展规划的编制中,需要将县域农村客运发展作为重点内容,同时进行较好的衔接规划,相应的目标任务与责任清单也需要细化分解。

第二,提供政策保障。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政府购买县域农村客运的运营公共服务制度,同时制定政策性亏损评估、成本费用评价等制度及相关运营考核办法,这一过程需要兼顾运营效率和公益属性,各级补助政策的用足用好也不容忽视。此外,各地区需要加大对县域农村客运发展的资金支持,并为相关优秀单位提供奖励,进而激发各界参与县域农村客运发展的积极性。

第三,聚焦示范达标建设。结合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建设载体,各地需要在县域农村客运发展中设法建设长效机制,进而打造高质量的县域农村客运品牌,保证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区还需要强化对县域农村客运发展的统筹指导,保证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能够满足规划要求。

第四,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在县域农村客运发展中,舆论引导和新闻宣传工作同样极为关键,各地需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媒体方式和渠道宣传,具体包括县域农村客运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相关的特色做法、典型经验、突出成效,引导更多城乡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在社会中营造支持、关心、参与县域农村客运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良好氛围[7]。结合各地县域农村客运发展情况,相关部门还需要适时进行调研、督导,同时对表现出色的地区进行宣传和表扬。

四、结语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县域农村客运发展存在较强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涉及的推进城乡客运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强化城乡客运运营服务一体化发展、优化县域农村客运管理方式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强的县域农村客运发展路径。为更好参与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县域农村客运发展还需要关注客运市场监管、客运经营权的优化。

猜你喜欢
客运县域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