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招远市统计局,山东 招远 265400)
随着“互联网+贸易”的兴起,贸易业经营业态展现出多元发展趋势,贸易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增加,县级统计人员压力增大,影响了统计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县级贸易统计人员需要不断深入思考,优化和创新实践路径,准确及时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拉动作用不断显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主导力量。近年来,消费贡献率稳定在60%左右。贸易统计作为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映流通与消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电商的发展带来了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传统贸易业不断优化升级,激发了新的消费潜力,贸易业也迎来了新发展。批零住餐贸易增加值占GDP 比重10%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20%以上,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贸易业发展,实现了人力、物力资源与资金的快速流通,催生了商品交易市场和新兴产品服务。从现实角度来看,批零贸易业发展,带动了制造业、物流业、餐饮业、酒店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贸易业在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完善就业市场环境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县级统计工作环境已经得到了显著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数据采集现代化。当前,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国家统计局开发了统计联网直报平台,调查单位可直接登录进行网上直报。县级统计部门过去会在资料收集和数据录入汇总方面消耗大量时间,现在可在联网直报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审核、查询、评估、分析,统计工作各环节均已实现了网络化,办公效率和速度大幅提升,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进一步保证。二是社会各界重视程度提高。当前,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为统计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从国民经济的行业分类看,贸易统计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两大门类,四个行业大类。目前,我国的贸易统计制度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即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采用全面调查,限额以下采用抽样调查推算,调查对象涵盖法人单位、个体户、产业活动单位。相较于其他行业统计,贸易统计具有面大、量广、单位类型复杂等特点。
第一,调查单位重视程度不高。贸易统计结果可反映消费需求,对推进贸易业良性发展而言十分重要。但是从调查单位层面看,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企业统计人员缺乏稳定性,且多为兼职人员,他们大多只是简单应付报表上报工作,没有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建议,导致企业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甚至将其当成一种工作负担,特别是个体以及私营企业负责人很难正确认识到统计工作的意义,导致统计数据采集难度加大。
第二,统计对象复杂,统计基础薄弱。贸易统计对象涉及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相对来说,法人单位统计基础工作做得较好,原始记录、统计资料相对健全,但个体户财务制度不健全,特别是限额以下个体户,可能只有简单的流水账,统计数据质量难以控制,直接影响了整体数据质量。数量多、变化大、分布散是县级贸易统计对象的主要特点,也是县级贸易统计对象复杂的根本原因。随着贸易业发展形式的转变,县级贸易统计对象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统计工作的难度也逐渐加大。
第三,报表涉及内容繁杂,工作任务繁重。县级贸易统计人员人数较少,一般由1~2人承担,工作压力较大,而贸易统计报表涉及的内容繁杂,加大了审核和监管难度,仅年报就有10多种,日常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内容琐碎且复杂。在实践中,县级贸易统计人员往往需要在重复性工作中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专业数据评估的质量。
第四,限额以下贸易样本抽样没有代表性,无法反映整体数据情况。限额以下贸易抽样调查工作作为贸易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算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核算批零住餐业增加值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限额以下贸易样本抽样只能满足省级抽样调查需要,对县级没有代表性,不能反映县级贸易的整体状况。
开展县级贸易统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县域内的贸易业单位数量,明确当地贸易业的各项指标发展情况,核算贸易业增加值,反映贸易业整体发展状况,以便为产业决策提供支持。从现实角度来看,在经济发展中做好统计工作十分重要。为有效开展县级贸易统计,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明确统计对象和统计指标,做好统计质量控制工作。在工作中必须充分践行相关性、可信性、独立性原则,积极打造完善的县级贸易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以便为实践工作提供有力支撑[1]。
提高各级领导、工作人员以及统计对象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是从根本上提升统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等纳入党校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同时,创新宣传方式,扩大统计普法培训范围,使依法统计深入人心。定期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数据质量检查,对拒报、迟报、虚报调查单位依法进行处理,通过检查及时发现数据上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统计工作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必须多方配合,因此,帮助各主体正确认识统计价值,引导他们重视该项工作至关重要。在这一方面,县级政府需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县域中创设良好的统计环境,为有效推进统计工作作好充足的准备。此外,为充分提高县级贸易统计质效,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常态化、全面化工作理念,推动贸易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管控方面的渗透,不断深入挖掘贸易统计结果的价值,将高度重视县级贸易统计、强调工作质量铭记于心。
县级贸易统计对象的特殊性让此项工作的难度有所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优化县级贸易统计,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明确统计对象,增强统计的针对性和统计信息的准确性[2]。县级贸易统计的统计对象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包括法人单位、个体户及其他行业法人单位附营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目前,统计范围包括主营业务收入2 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需对其进行全面调查。二是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包括法人单位及个体户),对其实行抽样调查。从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来看,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所占的比重较大,考虑限额以下单位统计难度较大。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首先,适当降低部分行业限上标准,如对进行生产资料销售的行业,采用零售业标准。其次,规范限额以下抽样单位,对非正常经营样本单位、出现奇异值样本单位及时进行同质替换,确保样本的代表性。此外,考虑到目前限额以下贸易抽样单位对县级不具有代表性,建议地市级适当增加样本数量,以满足县级贸易统计需要。再次,建立限额以下单位抽样调查辅助调查员制度,对限额以下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提高限额以下抽样调查单位的数据质量。限额以下贸易抽样样本既包含法人企业,也包括个体工商户,统计基础薄弱,难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建议建立辅助调查员制度,负责做好抽样调查工作。最后,适当降低部分报表统计频率,如重要商品购销存报表,建议由季报调整为半年报或年报,以减轻基层压力。同时,设计统计指标的统计口径,尽量考虑企业统计指标的关联度和契合度,如企业习惯统计指标的商品购进额、商品销售额是不含增值税统计口径的,而统计要求上报的是含增值税统计口径的,导致该项指标数据存在较多质量问题。
在加强素质建设方面,最主要的工作是提高从业者的实践能力,提高工作质效。加强对统计人员责任意识的培养,增强其统计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提高数据统计质效奠定基础。深化专业性培养,增强统计人员的基础工作能力、报送能力与沟通配合能力,使他们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工作问题。强调技术性培养,持续融入新技术与新方法,提高县级贸易统计人员的信息化、智能化作业水平,从而提升统计工作的时效性。针对基层统计人员变更频繁的问题,建立基层统计人员变更备案及上岗培训制度,建立岗前培训—达标上岗—工作质量检查—强化培训体系,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规模以下单位抽样调查辅助调查员制度,加强对辅助调查员财务知识和调查技巧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种数据推算方法。针对财务制度不健全的调查对象,使用支出及毛利率倒推法、人均消费推算法等推算其营业收入,综合判断,以取得相对准确的数据资料。实行培训常态化,针对平常报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使调查单位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统计调查表统计范围、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核算方法、报送时间、报送渠道等规定。
开展县级贸易统计工作需要实现数据的全面、准确、及时采集,该项工作的难度并不小。对于县级贸易统计人员而言,数据采集必须重点控制质量。事实上,县级贸易统计的质控工作需要结合现实需求,强化体系建设,从而为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支撑。在建立质控体系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兼顾“先天”和“后天”。所谓的“先天”,就是从实践工作开展的角度出发,降低工作复杂性和难度,增强工作内容的明确性、工作方法的科学性;所谓的“后天”,则是借助监督管理,从后期干预角度出发提高工作质效。建立县、镇(街道)统计机构和企业分层管理、责任明确的数据质量管理责任体系,建立追责问责制度,建立统计数据质量管控体系,明确专业统计数据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对统计数据质量的管控工作。各镇(街道)统计机构要加大对辖区企业原始数据的审核力度,督促指导辖区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审核和评估检查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上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建立上报数据统计员自审、单位负责人审核、镇街评审、市级评审的四级审核制度,构建全面监管机制,打造全过程、可追踪的统计监管制度体系,实现动态化质量管理[3]。
提高县级贸易统计质量对进一步发挥消费者需求的市场导向作用十分有利,在推进贸易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方面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对于县级贸易统计管理者来说,提高重视程度,明确统计对象,增强从业者实践能力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是切实提升县级贸易统计质量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