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2021-11-24 04:51高湘骐
经营者 2021年18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财务人员财务

高湘骐

(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一、引言

事业单位主要是政府机关下设的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由于事业单位性质的特殊性,其资金来源大多是财政拨款。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和管理制度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财政拨款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从现状来看,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构成是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

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侧重于资金的预算、分配和管理,以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可见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在新形势下,新预算法的实施又对事业单位有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强调预算管理基础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从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其工作内容没有经过细致划分,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因此,为落实和遵循新预算法的要求,解决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收支管理不规范

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考虑到预算编制的重要性,不重视预算工作,忽视预算指标的设立和执行的影响。有的预算程序存在问题,没有形成体系,不能如实、客观地反映本单位的资金需求情况,脱离实际。预算工作的布置要求单位的实际财务收支状况都要体现在预算编制里,但实际上很多单位的科目、数据和指标都不详尽,预算编制效果发挥不明显。还有一些单位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一些资金充裕的事业单位变相私发补贴,借调研、学习的机会组织旅游,甚至将个人的开支项目列入单位支出,使得事业单位的乱支现象严重。

(二)财务管理意识缺乏,人员素质不高

因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受限,出现岗位职能设置、人员设置等管理问题,一些财务人员兼职多、任务重、负担大,他们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工作中容易出现纰漏。部分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重视技术或者服务业务,对财务业务的重视度不够,使得财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低学历、低技能、缺乏学习和培训,甚至是非财务专业的人员不能很好地胜任财务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埋下工作隐患。

(三)财务管理基础制度不完善,资金管理混乱

财务管理制度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标准。制度的完善健全与否直接关乎资金的管理效果。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基础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财务制度不健全或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如执行单一的会计制度,将预算内、外的资金统一纳入一套账内进行核算;二是账务核算的相关科目不健全,使得工作中科目的运用混乱,核算不清晰,不能正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向和经营成效;三是部分单位在往来账目、专项资金等方面存在制度不配套的问题,存在风险隐患,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四是部分单位在年终结账时,没有将收入和支出账户按要求进行结转结余,甚至直接对冲,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单位实际情况;五是拨发专项资金时,项目缺少必要的论证,造成资金和项目脱节。

(四)监督监管机制不健全,财经法纪观念淡薄

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防火墙,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说,很多事业单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即使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多流于形式,与实际工作联系并不紧密。还有些单位内控观念不强,对内控管理一知半解,认为内部控制工作只是财务部门的一项任务,敷衍了事,对内控缺少强有力的执行。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或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其经费来源多数是财政拨款,单位本身不具有经营和生产性质,简单地认为只需要接受外部审计的审计监督即可,不需要在内部开展审计工作。与此同时,部分事业单位与其主管部门之间不但有正常的利益关系,还有一些其他的利害关系,导致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功能缺失,事业单位出现违规现象。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预算编制,加强收支管理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保证所获取的资金确为所需。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要转变不重视预算的旧观念,提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成立预算工作小组,做好相应的资源配置,为预算编制工作的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进行预算编制时,要细化预算,合理测算各项目的成本,对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研,以此作为预算编制的依据和支撑。要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参照预算的编制核定支出,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内容进行管理。最后,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将预算与年终决算相对照,审核两者的差异,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据此提出改进的措施,避免预算与执行“两张皮”。

(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降低潜在的财务风险

首先,事业单位应提高财务工作的用人门槛,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资格考核。其次,由于财经制度和法规的不断更新,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帮助财务人员了解和掌握最新政策法规,使其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工作中解决问题。随着信息化和数据化时代的到来,还要提升财务人员对财务软件和网络的运用能力,让其掌握现代技术手段。最后,还要加强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的培训,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对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帮助财务人员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减少或避免工作失误,保证财务工作按时、高效、准确的完成。财务工作人员也应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放松自我,时刻做到自查、自省、自警、自律,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恪守道德准则。

(三)完善财务管理基础制度,确保经济活动有据可循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管理要求、管理体制、资金情况和人员配置等特点,制定相关制度。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完善原始凭证的填报制度、票据的管理制度、收支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预决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等内容。二是规范凭证流转程序,强化核算,完善财务管理的基本科目,增加明细科目。三是严格按照内控管理的要求,明确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制约。通过相关制度规范财务工作程序,依法收支,认真履行财务管理的职能,合理使用每一分钱,建立健全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形成单位内部严格遵守和执行财务制度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健全监督监管机制,保证执行力度和效果

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宣传和培训,增强全体人员的内控意识,根据单位的业务情况,在关键环节上建立健全内控体系,保证整个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事业单位要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及内审人员,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推进作业标准化,改进内部审计技术,加强信息化运用,同时对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使单位的财务风险能够被及时发现并消除,使事业单位内部监管机制得以完善和落实。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所属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日常监督结合起来,建立统一规范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体系,为事业单位开展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日趋重要,事业单位要及时发现单位内部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尽早转变管理观念,尽快适应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构建配套的财务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财务人员财务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