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思考

2021-11-24 04:51赵晓华
经营者 2021年18期
关键词:内审体系国有企业

赵晓华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一、引言

内控是一项综合性的贯穿企业各经营管理活动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内控体系的完善方面仍旧存在较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三部分内容展开分析论述。

二、完善国有企业内控体系的必要性

(一)增强风险防控能力,降低经济损失

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各种类型的风险因素,企业需要持续完善并优化内控体系,以增强内部使用效益、规避账实不符问题等,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助力企业经济增长。企业应综合现有经济业务特点、实际业务流程,科学运用内控体系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从而降低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为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供保障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会在运营阶段制定相应的运营方案,而后会随着国家政策的变更、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形势的变动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发展规划进行优化与调整,确保实际运营管理与既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增强各经济业务活动的规范性,为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供保障,从而助力企业实现长效可持续发展[1]。

三、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的一项长期性战略工作,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这就使得部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内控,企业职工在内控体系建设中的参与度较低,加之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更加侧重于通过行政管理进行企业管理,最终影响企业推动内控体系建设。同时,大部分国有企业尚未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部分国有企业聘请外部机构为企业构建内控体系,但受制于其对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了解不深,最终构建的内控体系与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对立与冲突。

(二)内控活动的规范性不强

国有企业内控质量受内控活动规范性的影响与制约。一方面,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经济业务种类繁多,内控活动开展需要各部门有效沟通,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沟通成效较低,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活动开展的规范性不强,内控管理仅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大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对资金支付业务设置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尚未就款项支出的用途、金额、限额、支付手段等作明确的规定,预算超支现象屡见不鲜,导致企业运营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强[2]。

(三)内控执行不到位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国有企业加强内控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内控制度相关要求开展内控工作,以确保内控制度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现阶段,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遵循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了调整与优化,但由于企业内控执行不到位,弱化了内控制度的指导性作用,进而导致企业建设内控体系的难度加大。

(四)风险评估考虑不够全面

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参与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部分国有企业缺少与其他企业的深入沟通和交流,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加大。部分国有企业忽视了内控风险管理环节的重要性,风险评估管理不全面,导致企业难以及时精准地识别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无法及时进行有效的整改与优化,企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五)内审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监督是国有企业内控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由内审部门负责对本单位内控体系建设现状、内控落实情况展开全过程动态化的追踪监管,以及时发现内控管理实施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督促各相关部门进行优化和整改。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内控监督不全面、监管力度不大,内审工作仍侧重于核查会计账目和财务报表,对开展内控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弱化了内控在监督反馈中的积极作用,相关管理人员对内控实施现状和效果的掌握程度较低。

四、国有企业完善内控体系的对策

(一)优化内控环境

内部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企业管理模式,需要企业全体职工的有效参与,因此,企业管理层需要高度重视内控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调动企业职工参与内控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为企业完善和优化内控体系奠定基础。国有企业管理层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应系统全面地学习内控相关政策与文件,深入解读内控内涵、内控有效落实的相关要求,明确内控对企业运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在企业内部加大内控宣传力度,从而让全体职工树立正确的内控理念。国有企业应针对各部门、各岗位、各层级制定有针对性的奖惩制度,定期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薪资待遇、福利相挂钩,以激发单位职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3]。

(二)增强内控活动的规范性

国有企业应增强内控活动的规范性,为本单位提升内控质量奠定基础。一方面,国有企业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在内部搭建高效的信息化沟通平台,提升各部门沟通成效,并持续增强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活动开展的规范性,防止内部管理仅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应深入落实授权审批制度,尤其是在资金支付业务中,应明确规定资金支付的用途、金额、支付方式等内容,有效减少甚至杜绝预算超支现象,降低运营风险的不确定性。

(三)加大内控执行力度

内控执行不到位是国有企业在优化内部制度后取得的实际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国有企业应持续完善和调整内控制度,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具有明显的动态化、持续变化的特征,企业应根据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情况,在结合本单位现状的基础上完善和改进既有内控制度,以增强内控制度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同时,应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不断调整本单位的组织结构。还应设立专门负责内控实施和相关工作的内控机构,明确各内控执行单位的具体权责界限,构建权责统一的内部组织架构,为内控在单位内部的有效落实提供保障,为企业充分发挥内控制度对完善内控体系建设的导向作用奠定基础。

(四)优化风险评估管理

国有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优化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第一,企业全体职工应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确保及时精准地识别各类风险并及时上报至相关部门。第二,国有企业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在内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增设风险预警功能,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分析优势,及时发现异常并精准定位风险发生的环节并进行整改。第三,国有企业应加大对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精准识别风险类型,从而将风险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4]。

(五)建立健全内审监督机制

完善的内审监督机制是国有企业完善内控体系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国有企业需在内部设立专门的内审部门,并确保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明确规定内审部门具体权责。同时,积极培养新型审计人员,完善培训机制并加大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为单位实现动态化监管内控活动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接受外部监督,对本单位内控体系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明确指出现有内控体系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此外,内审部门应将内控评价结果及时上报和反馈至各相关人员和部门,为企业就内控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提供依据。

五、结语

完善内控体系现已成为企业在信息化背景下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长效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企业运营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加强内控建设,优化和完善内控体系,是企业提升经营发展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实力、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的必然途径,是推动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助力。

猜你喜欢
内审体系国有企业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