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的,特别强调指出扶贫的重要任务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与否都在于精准,可见精准扶贫中“精准”两字的重要性。精准扶贫中少不了扶贫档案的建立,扶贫档案也是精准扶贫战斗中的重要依据和见证,是所有工作流程的记录,对实现扶贫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建立好扶贫档案,必须要落实扶贫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有好的管理模式和体系,才能为接下来的档案建立打好坚实的基础。
要想建立完善的扶贫档案,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必须收集大量的资料。这就需要扶贫工作人员逐户开展调查,深入基层,面对面沟通和交流,才能了解每户的实际状况,充分记录人口数量、经济情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有无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只有知根知底建立扶贫档案,才能有针对性地研究相应的扶贫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帮助。例如贫困村落的扶贫档案应该涉及海拔、村落范围、距县城公里数、村庄人口、贫困人口、主要农作物、有无产业支撑和具体的每户情况等,这样才能为拟定扶贫计划和制定脱贫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做好帮扶台账的记录工作。把每一个扶贫单位所对应的贫困户的所有扶贫阶段记录下来,包括扶贫内容、扶贫措施、成效反馈等等。这也是回顾实施帮扶措施的有力依据。帮扶台账是动态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切实有效地监督全部过程,反馈有效的信息和待解决的问题,是精准扶贫中进行检查和改进的重要阶段。最后,要加强档案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要整理好所有文件和材料,有规律进行摆放;另一方面,要提高提取的速度,想要了解哪一户的资料,可以迅速进行提取,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对于完成精准扶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有扶贫措施和扶贫政策的颁布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调查和基于一定的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和研究出来。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根据不完整的资料进行政策的制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扶贫措施的制定,这关系到扶贫工作者的能力和贫困户的切实利益,必须做到精益求精,而扶贫措施需要依附于扶贫档案作为重要的依据,只有扶贫档案做好、做全,才能针对所有的地区情况制定相应的脱贫政策。若脱离了扶贫档案这个最重要的依据,制定出来的措施可谓纸上谈兵,毫无成效可言。所以,必须充分结合档案内容,根据每个贫困户的困难程度、劳动力人数,再结合实际的地理情况、资金状况等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在实际的运作当中,扶贫人员既需要整体了解情况也需要逐一调查情况,确保多角度、全方面得到同一贫困户的资料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扶贫人员在工作当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与基层居民交流的方式一定要亲切,让其感觉到政府切实为他们提供帮助,助力他们脱贫致富,进而拉近双方的距离,获取民众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这样,群众能提供真实的情况,反映真实的想法,不会弄虚作假,建立的档案也会更加真实可靠,才能更好地提供扶贫计划,落实帮扶措施。
在扶贫档案的建立中,不能只用传统的语言文字来描述所有的扶贫过程,现代是信息化的时代,要结合各种科学技术来完善扶贫档案的建立,影像记录技术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往往一段影像囊括了千言万语的叙述。所以在扶贫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应该用专门的摄影设备来记录,包括所有的会议内容、交谈情况、脱贫前后的房屋变化等等。有影像资料支持的扶贫档案会更加完善和全面,也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扶贫成效,见证扶贫工作的完成度,为反映整体扶贫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的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由于制度方面不健全,导致档案的利用率非常低,同时在扶贫档案管理的全局安排上缺少科学的规划,很多工作人员按照经验主义来操作,缺少科学的参照和指导,对扶贫档案管理的预期目标实现造成了更高的难度。制度的设计过程中,缺少现行规范、标准的严格落实,档案管理机构或部门的日常工作非常懒散,没有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对扶贫更加缺少深入的研究,直接影响到扶贫档案管理的可靠性,在阶段性的工作成果汇报过程中,未能够站在实际工作角度来分析。档案制度执行力非常低,由于档案的特殊性,档案涵盖的信息和数据非常重要,所以要严格执行制度。
(二)档案整理薄弱。扶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所有的档案整理都要定期完成,尤其在扶贫的数据、信息方面不断革新,各个地方的扶贫工作开展依赖政策上的优惠和招商引资的调整。所以,档案整理工作必须朝着更加精准的方向来完善。但是,不少地方的档案整理工作,完全是拖拖拉拉完成,看似能够严格遵守规范,实际上完全按照流程化的模式来操作,在档案管理的技术措施、设备引进、整理平台方面,都没有朝着数字化的方向来完成,档案整理的一些信息仍然按照冗杂、繁琐的步骤来完成,不仅在专业汇报上缺少足够的保障,同时整理得到的结果根本不具备较高的说服力。档案整理薄弱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目前,扶贫档案管理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个别员工的素质非常低。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对档案管理的知识学习、个人专业进步、团队工作等,都没有保持高度关注,在日常工作中缺少足够的内部配合和自我进修,在档案的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持续性方法来完成,直接造成扶贫档案管理水平持续下滑。个别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担当意识不够,出现问题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承担责任、解决问题,而是快速推卸责任,将自己从工作中摘出来,这样的工作人员,必定对扶贫档案管理造成不良影响。今后的培训力度要不断提升,应坚持在团队素质的塑造和改善过程中,站在全新的视角来改正。
(一)建立完善的扶贫档案管理制度。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可以让整个流程更加顺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科学化、系统化构建扶贫档案管理制度。一方面,要结合相关的文件规定,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另一方面,落实好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负责和归档问题,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查询都需要安排专门的档案负责人员,做到精细、完整、不丢失,从而制定出最合理的档案管理流程,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这对于提升和推动精准扶贫有重要的意义。
(二)做好精准扶贫中的档案整理工作。档案的整理工作在精准扶贫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整理的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贫困户的扶贫项目,整理的规范度也直接关系到查询的速度,完整齐全地收集文件资料是归档的基础,这里应该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要高度重视这些文件资料的形成,提高文件资料的重视度和影响度,加强对文件资料的执行力;二是树立收集规划意识,凡是在扶贫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或是在精准扶贫中所采取的任何活动措施,都应该纳入资料的收集当中,提高精准度和饱满程度,更加翔实地记录扶贫的过程;三是仔细排查和核对所收集到的资料,第一次的资料收集未必是准确的,还需要进行第二、第三次的资料核对工作,积极进行走访和交流,确保扶贫档案的资料完整、真实、可靠;四是严格遵循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一切精准扶贫档案的归档工作都要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归档和整理。以上四个方面的完成可以更好地落实档案整理工作,使精准扶贫有更加可靠的依据。
(三)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档案管理归根结底需要管理人员的参与,扶贫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所以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时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以适应不同档案的整理能力,如整理、编排、归纳、分类等都需要涉及,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型的档案管理人员。仅注重技能上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树立超前的管理意识,让其主动进行探索,找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从而优化整个档案管理流程。
综合上述分析,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在精准扶贫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档案的建立和完善可以直观体现出总共有多少贫困户,每个贫困户现在的大致状况和致贫原因是什么,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可以列举一个救助优先级名单,并且可以详细记录对其实施的一些扶贫措施、扶贫效果、扶贫反馈等。有了扶贫档案的辅助,各种扶贫信息一目了然,同时能反映出在扶贫工作中有积极贡献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肯定和鼓励,扶贫工作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进而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