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水平提升的思考

2021-11-24 00:51
办公室业务 2021年8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社区

一、高职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意义

社区志愿服务精准化有利于培育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意识,群众在不断享受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同时,也能有效发挥地方高职院校“育人”功能,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知行合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共同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愉悦感,得到社会文明的熏陶和浸染,塑造个人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能展示高职院校的良好社会形象,又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学校培养出具有精湛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一)有助于增强社会责任情感。志愿者通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这个大舞台,能更加直观地认识社会、感悟国情、社情和民情,自觉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在热情服务中感染他人,在乐于助人中奉献自己,在团结互助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有助于提高实践能力。在社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服务岗位和内容与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兴趣爱好相结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有助于在真实社会环境中检验所学专业知识能否用于实践,以此促进专业知识理论实践化,让自身价值在志愿服务中得到体现,不仅帮助了别人,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为提高个人职业素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有助于增长见识。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如下优势:一方面,增加与社会的接触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实现角色的转变,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另一方面,通过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动手能力,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开阔眼界、锻炼能力,增强自信,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高职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高职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志愿服务工作往往缺乏热情和可持续性,归属感较弱。1.认识不深。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部分高职学生在刚加入志愿服务组织时充满好奇、满怀激情,但热情逐渐随着学业的日益加重而开始消退,逐渐失去兴趣。追其根本,是因为部分高职学生对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理解不深不透,没有理解其深层含义,浮于表面。2.组织目标不明确。一些志愿者对服务组织的宗旨、目标不明确,对开展的志愿服务工作和所做的事情,缺乏足够深入的认识,服务过程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足。

(二)志愿服务的内容不深、实效性不强,缺乏新颖性。1.活动缺乏内涵。志愿服务活动内容过于简单,高职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丰富,但内容上却比较单一,大同小异,停留在肤浅的初级层次,基本都是以到社区送温暖、组织捐款献爱心、辅导学生课外作业等活动为主,没有发挥出专业优势和特长,真正可持久开展、有内涵的活动少,服务效果有限。2.缺乏创新精神。高职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大都属于任务接受型模式,是一种行政驱动型服务,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缺乏专业的指导团队,志愿活动表面化、短期化、庸俗化,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

(三)社区志愿服务的投入欠缺、保障不畅,管理不力。1.服务保障不够。在高职院校,多数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服务经费投入不足,主要资金来源依靠自筹。存在社会资金投入不多、捐助渠道狭窄的问题,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志愿服务保障体系。2.帮扶指导不力。据调查,多数职业院校志愿服务水平偏低,校内外形成体系的有效培训、帮扶措施少,活动内容单一,没有将专业知识与志愿活动相接轨,志愿服务资源难以整合,形成合力。同时,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一般挂靠在学院的职能部门,加上职能部门本身工作多、事务繁杂,人力和资金有限,指导老师和社区工作人员难以在志愿服务组织工作上给予较多的协调、支持与帮助力度。

(四)志愿服务评价与激励机制有待完善,难以持久性。1.服务评价保障不到位。大多数高职院校因志愿服务组织机构的原因,没有给予志愿服务者适当的奖励,大部分志愿服务工作是无偿的,没有实际回馈。再加上,职业院校评价机制不健全,没有对志愿服务给予一种合理的价值认定,影响了志愿服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2.激励机制体系单一。高职院校在制定志愿服务方案的过程中,考虑不全面、不成熟,没有将服务社会、社会责任与获得学分和评奖评优结合好,导致部分志愿者过多注重应付式完成任务获得学分,而忽略志愿者服务本质的奉献精神。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水平的建议

(一)转变社区志愿服务理念,打造服务专业性。要将志愿文化作为高职院校一种主流文化加以宣传,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融入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各环节,把志愿服务学分纳入学期综合素质测评和毕业条件之一。一方面,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将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责任、青年使命担当相结合。另一方面,根据学校的专业优势积极对接志愿服务,立足专业,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特色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立足专业特色,成立“电子义务维修”,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培养模式,连续10余年坚持组织学生,在校外邻近居民社区如斑马塘社区、白鹤小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雨花亭老校区、牛婆塘社区服务点,还有定点扶贫地区(湖南永州)以及周边福利机构等地开展“义务维修”活动,打造了一支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了以“义务维修”为主体的实践育人思政精品项目。

(二)加强志愿服务建设,注重内容创新。1.加强志愿培训。以专业为基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不定期对不同的性别、专业和年级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将专业能力提升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对志愿者开展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社区实践性服务,应安排学校专业教师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担任指导老师。培训前,指导老师应对社区和社区居民的需求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根据实际需求,制订合理的服务方案。学生志愿者可按照自己擅长的服务方向进行分组。在实施针对性的培训过程中,应严肃学习纪律、强调活动安全、严把考核标准,确保培训效果。2.丰富活动内涵。根据社区需要和重点热点问题,拓展不同的志愿服务内容,丰富服务方式,延伸服务领域,深入服务内涵,增强服务的社会效益。如:针对民生领域问题,可以开展与爱同行活动,在服务民生中彰显青春活力、传爱心与希望;针对社会热点,可以深入推进“环境整治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开展“手牵头、走基层”等志愿服务活动。如: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响应国家号召,与义工协会联合,成立“垃圾分类公益青年团”,深入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分类指导服务工作,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助力建设美丽家园,协助社区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工作。3.注重志愿创新。各高职院校要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创新,发挥志愿服务者的个人特长。要在管理手段、教育培训和制度建设上,注重创新引领发展。如:在人员管理上,建设“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平台,实行共建、共享;在服务精准上,要深入社区,了解社区居民需求,预测需求变化,因需精准施策。如职业教育宣传活动周期间,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书法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自行车协会、电子协会等十余个社团共同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书法协会成员现场为居民书写书法作品,并将精美的书法明信片赠送给对书法感兴趣的居民;文学社在小区开展旧书交易会,帮助社区居民了解更多的文学书籍;社区居民还一同加入社员们现场制作手工香包,交流手工制作技巧;电子协会和自行车协会为居民维修小电器和自行车等。类似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好评,不仅帮助当地居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传播了传统文化,更展示了当代高职大学生的风采,大力倡导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让居民感受职业教育发展为人民美好生活所提供的服务和所作的贡献。

(三)强化组织管理,提高社区志愿服务水平。1.加强学生志愿团队建设。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做好高职大学生志愿者的人员招录、培训、考核等环节的工作,畅通志愿服务进入渠道,规范准入机制,明确志愿者服务者的权利和义务。抓实做强志愿服务组织,形成各职能部门和学生社团协同发展的体系结构。加强以“家”文化为中心的团队文化建设,提升志愿服务团队的整体凝聚力。同时,要加强与其他职业院校的志愿服务联络,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建立长效交流机制。2.培养学生志愿骨干力量。社区志愿服务是一项接地气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当代青年人的道德实践载体。注重优秀经验的传承与发扬,在加强团队建设的同时,注重培养一批素质优良、品德向上、具有奉献精神的学生志愿骨干力量。在志愿活动中善于发现党员、学生干部等志愿者典型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志愿者主动向身边的优秀典型看齐,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服务观,在社区工作中营造真诚奉献、爱岗敬业、爱国爱家的志愿服务氛围。

(四)健全制度建设,形成良好激励评估机制。1.建立健全制度。国家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在志愿者服务、反馈评价等方面应建立健全制度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使高职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序进行,规范管理。2.完善激励机制。要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估体系,基于志愿者贡献大小、完善激励方式,给予志愿服务者不同程度的奖励。在给予精神激励的同时,也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进一步制定完善社区志愿服务者的档案记录,及时对志愿服务情况进行记载,对志愿服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学分测评或考核中。对志愿服务弄虚作假,给予如实记录,并予以相应的处理。学校和社区的指导老师要对学生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导检查,并根据学生的服务效果做出必要的考核评估,根据学生专业服务的情况形成考核性报告,作为安排学生是否能继续胜任社区志愿服务岗位和创优评先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社区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我是兽医志愿者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被志愿”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