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鹏杰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行业在经历了高速增长时期后,市场日趋饱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施工行业由于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项目区域分散等特点,且管理难度大。所以施工企业面临着更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传统的靠项目记账,集团汇总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共享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施工企业中普遍运用。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施工企业各成员单位遵循统一的业务流程和规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财务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同时也降低了资金风险,财务信息质量大幅提高。在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有了很大改变,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带来了很大影响,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将很难适应,因此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在传统模式下审计人员需要频繁出差到被审计单位,通过翻看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以及经济合同等资料获取审计数据和审计证据。与此同时由于基层项目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造成财务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准确,需要审计人员对原始凭证全面核对,耗费时间,审计效率低。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由于财务共享中心已经对财务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和审核,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直接提取所需数据,极大提高了审计效率。
施工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一方面可以将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通过财务共享平台获取审计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提高现场审计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在传统审计模式下由于审计资源有限,不能对企业所有数据进行全面审计,仍采用抽样审计。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可以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财务共享平台以及其他业务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全面审计分析,促进抽样审计向全面审计转变,降低审计风险。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在传统模式下主要还是以事后审计为主,重点对在建、竣工项目已完成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审计确认,对内控管理进行评价。反映出的问题往往具有滞后性,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能及时纠正,难以减少企业的损失。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财务共享平台实时提取所需数据,持续监督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财务共享在施工企业中越来越普及,但是大部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充分利用财务共享平台,没有发挥这个大数据库的作用,甚至不少内部审计人员对财务共享的运作模式还比较陌生,更不必说利用共享平台来提高审计效率。在审计中仍采用传统审计方法,将大量精力放在去现场查凭证、找问题,导致审计工作耗时很长,工作量也很大,但审计效率很低。同时,审计前未提前通过财务共享的数据库对被审计项目分析,审计中过度依赖以前的审计经验,忽略每个项目之间存在的不同,出具的审计报告针对性不强。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施工企业也加大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但发展速度仍比较滞后,审计信息系统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目前不少施工企业建立了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但其功能只限于审计信息的录入、保存、查询功能,对数据的分析和再加工功能仍不完善。同时施工企业各业务部门都建立了各自的业务系统,但各业务系统都是独立运行,没有统一的接口,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形成“信息孤岛”,内部审计不能充分利用这些数据。
财务共享模式给内部审计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财务共享中心的风险。大部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限于对公司、项目部的审计,未将财务共享中心纳入到内部审计中,这会使得财务共享中心各项流程的合规性以及控制的有效性不能得到监督。同时也未考虑到信息安全风险,比如系统缺陷、信息被篡改、数据安全风险等都会导致审计数据质量下降,增加审计风险。
一方面施工企业下属项目部较多,审计任务重,但公司审计人员配备较少,难以满足审计需要,容易造成内部审计工作只追求审计数量,忽视审计质量。另一方面,大部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配置不合理,审计人员大多是财务、审计专业,缺乏工程管理、法律、IT 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能熟练掌握综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更少之又少,造成审计中由于业务领域不熟悉,降低审计的质量。
随着财务共享模式在施工企业中的普遍运用,面对这种新的管理环境和要求,不少内部审计人员未及时转变思维,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员工,传统模式的内部审计思维已经根深蒂固,他们往往在思想上回避学习新的审计方法和适应新的管理环境,在业务上还是主要依靠自己以前的经验和传统的审计方法,对于财务共享和信息化审计技术知之甚少,难以适应。所以要及时转变内审人员原有的审计观念和思维模式。在新的模式下,内审人员的工作已经不局限于找错误,检查合规性问题,更需要审计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分析、预测企业潜在的风险。内部审计也要从财务审计、内控审计逐渐向风险审计和战略审计转变。
施工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要充分利用财务共享平台等系统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授权,使用好这些系统提供的数据来发现问题。首先要利用财务共享平台做好审前调查,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数据在财务共享平台加工、审核下变得更加标准、真实。审计前依托共享平台发现线索,筛选出审计重点,通过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缩短审计外勤时间,提升现场审计效率。其次,对于系统数据完整,数据传输与沟通便利的单位,可以逐步开展信息化远程审计,减少对现场审计的依赖。通过运用大数据筛查逐步代替人工检索,不仅节约审计资源,同时也会提升审计的质量。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随时在财务共享平台上提取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监督,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通过财务共享平台可以实时关注、跟踪后续整改情况,提升问题治理效果。
施工企业要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提升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首先要完善审计信息系统的基础功能,实现对审计资料、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其次,要建立统一数据采集及共享平台,将各业务系统进行深度整合,企业所有经营数据采用统一标准,打破信息壁垒,确保各方面信息数据有效集成和贯通应用。最后加大开发审计信息系统对数据分析和监控预警功能,对获取的海量信息利用数据分析模型、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实现对企业全过程动态监督。
财务共享平台的建立提高了财务信息的质量,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便利。但由于信息系统可能存在系统风险,只靠财务共享中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需要加大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内部审计,要建立完善的对财务共享流程审计机制。一方面要对财务共享中心内部控制进行专项审计,对其内部运作流程进行审计,检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同时对于国家、企业政策、制度发生变化时,财务共享中心是否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确保系统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要重点对财务共享中心信息安全进行专项审计,对业务流程操作权限管理进行审查,防止人为篡改、删除数据,保证信息安全,数据真实、可靠。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首先要优化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法律、计算机专业人员在内审部门的比例,重点培养兼顾具有审计、信息技术等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批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能够精通数据收集、挖掘、分析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其次,要加强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定期组织审计、工程、信息系统、数据库等相关业务知识培训,补充业务知识的短板,提升审计人员大数据分析、信息检索能力。同时要建立审计专家库,不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配备的审计人员不管从数量还是专业上都无法满足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的发展,企业可以组建内部专家库,根据需要参与到内部审计工作中,提高审计质量。
财务共享模式在提高内部审计效率、改善内部审计方法、促进内部审计向持续性审计转变等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存在内部审计方法落后、信息化建设滞后、未重视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审计、审计人员配备不合理等问题。为解决这些不足,施工企业可以通过从促进内审人员思维方式转变、创新审计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大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内部审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升。希望本文提出的改进措施能给施工企业内审人员带来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