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大学生人格培育

2021-11-23 07:34肖田文倩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生态文明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都不太乐观。我国生态系统存在大气污染与水资源缺乏、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关注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学生是高素质人群,要将“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们的心中,从大学生这个群体入手会更为简单,也会更加有效。因此,生态文明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大学生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文明;大学生教育;人格培育

[作者简介]肖田文倩(1996—    ),女,湖南株洲人,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

一、生态文明的背景探索

(一)生态文明的出现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了各类资源的短缺,工业革命由此而来。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后现代”的概念开始出现,并逐步被人们接受,“后现代”其实是对之前现代性这一概念的一种反思和超越。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由于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环境造成了许多问题,人们开始关注环境的重要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的通过,标志着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

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由于现实的紧迫性和发展的需求,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制定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有很多,以下举几个典型问题论述。

1.大气污染与水资源缺乏。人口的持续增长,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类资源均在一直被消耗。城市的不断扩大让越来越多的树林被高楼大厦所替代。因此,过量砍伐导致树木逐渐减少,净化空气的植被遭到大量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摩托车、小轿车。随着各类车辆的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大气污染问题也愈加明显。伴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在水资源的供应上就更加有压力。再者,我国本身也是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均且缺乏的国家,西北地区常年存在干旱现象。

2.生物的多样性减少。人们的过度消费和肆意捕捉动物导致生物链遭到破坏,对生态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水资源匮乏、沙漠化严重让许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很多新闻都报道过海洋生物因误食塑料垃圾而死亡。人类缺乏环保意识、随处乱扔白色污染,这些行为与生物多样性的降低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环境的问题又让我国很多地区的气候受到影响。气候的改变又导致一些生物无法继续生存,这也是降低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3.生态环境的情形还处于不太乐观的状况,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人们和政府都已经注意到了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制定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还是不容放松,有待完善。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市场经济不断蓬勃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也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上升。人们对生活质量关注度越高,对经济的发展也就越期待,但也正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由于人们迫切地追逐经济效益,容易忽略经济发展中大力生产而导致的生态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就要求人们要更加关注生态文明建设。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速度也正在稳步提高。“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关系人民幸福健康、民族未来、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保障。只有把握好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才能提高,社会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民族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国家也更能将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

二、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大学生人格培育

随着我国各类生态问题的出现,我们应该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一些天灾人祸是否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示?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有关生态文明的思想道德建设,而大学生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他们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各类思想都较为先进,新观念的接受能力也较强,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的人格培育。因此,当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的主力军。从某种程度上说,要将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们的心中,从大学生这个群体入手会更为简单,也会更有效果。由此可见,生态文明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大学生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

(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

生态文明教育应该从人与自然是否和谐共处的角度来关注生态价值观念的正确与否,要将生态文明观念融入每个人的道德行为中,让人们自觉地遵守社会秩序、树立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维护自然生态中的一草一木、不滥杀乱捕、维护好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共处。

高校应加强组织关于生态类的实践。大自然的丰富多彩造就了生态文明,所以生态教育就更需要回归大自然,不能一直停留在书本枯燥的语言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感受。例如,可以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生态文明的意义。这种亲身体验更能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另外,学校还可以偶尔举办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相关知识小竞赛或者主题活动,如可以在“世界地球日”举办一场知识小竞赛,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也可以在植树节这类节日中集体组织学生去亲手种一棵小树苗,让书本上的知识学以致用。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拍摄相关宣传视频、制作相关照片画册等方式,对这些案例进行宣传报道,树立正确、积极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转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理念就是要在思想层面上给学生灌输深刻的生态意识,提高大学生对生态责任感的认知。教育者要深入思考在生态文明思想教育上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及教育内容,确立好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准确定位。不能让教育只停留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种相对浅显的层面。对大学生而言,生态文明思想应融入血脉、深入骨髓,并上升到思想道德建設的层面,作为一种潜意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展现出大学生真善美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一面。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大学生创新思考、勇于实践,创造更多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

三、结论

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需要人们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而大学生这个群体更应该自觉承担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责任,养成真善美的品格,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生态文明
论“中国梦”引领下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构建
探析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生友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