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琼 王长江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李俊永
(周林高级中学 贵州 遵义 564500)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在该文件中明确提到:“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要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1].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探索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不能就“思政课”谈“思政课”建设,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阵地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其育人功能[2].
当前中国教育明确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针对中学教育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协同意见,中学各学科教师如何发掘学科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课程思政”发挥学科育人最大化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要充分挖掘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3].落实物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通过物理课堂的学习,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然而现今物理教学对学生的价值塑造仍是薄弱点.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思政元素应进入学科教学之中,因此物理教育改革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开展高中物理“课程思政”教学从物理教育中发掘思政元素,合理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是物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
“课程思政”,是指在专门的思政课程之外的课程教学(包括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5].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挥各学科与思想政治课协同育人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中思政教育框架体系(如图1)可由思想政治课的显性教育与其它学科的隐形教育相结合的形式构建而成.
图1 高中思政教育框架体系
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即是在物理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利用物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结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物理观念代表知识的内化;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是关键能力;科学态度和责任是必备品质[6],结合“课程思政”实现的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多元统一,构建出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内涵示意图(如图2).物理观念是知识传授的再升华,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时,物理观念应该是科学观念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综合;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本身作为高中生必备的关键能力,是能力培养的再细分,在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培养过程中融入自然辩证法等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必要手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价值塑造的具体化,在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是价值塑造的学科集中体现.物理教师需要抓住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内涵,在课前合理规划课堂,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中,需要打破原有思维方式,树立全面发展的意识,发展自身创新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图2 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内涵示意图
高中物理单元“课程思政”的实现,绝不是“纸上谈兵”的功夫,需要中学物理教师做到:教学前有计划、教学中会变化、教学后可升华.教师应在课前规划单元“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如图3),熟悉思政教学每一步,才会使物理思政课堂绘声绘色.
图3 单元“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高中物理涉及面广,包含力、热、声、光、电等多方面知识,研究对象也是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其在中学阶段的重要地位要求物理教师必须尽快探索出一条与高中物理教学相恰的“课程思政”道路.为此,物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根据教材知识、课标内容等,确定“课程思政”目标细目表,做好思政元素与物理知识元素的融合,优化教学设计,开展高中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笔者现以人教版《物理·必修3》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为例,进行单元“课程思政”.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作为高中物理学习的重难点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史,现代科技也是以此为基础持续发展中.此单元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也是十分丰富,笔者结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总结本单元的“课程思政”目标确定如表1[7].
表1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单元目标细目表
单元“思政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与普通的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相比,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会更加突出思政教育.单元“思政课程”教学活动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提出单元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并对思政元素育人作用的实现进行明确的设计.为发挥“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单元的结构力量,笔者在此单元内容中提炼出思政途径链如图4所示.
图4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思政途径链
在此途径链的基础上,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梳理,统筹规划其中的教学活动,从而使此章节知识结构化、统一化.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这一章节知识时,能够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对物理学中蕴含的思政价值得以体会,促进学生对“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单元的深度认识.
基于思政途径链和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可以进行微观教学活动的设计.下面笔者将以“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单元部分内容为例,进行单元“思政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了解电磁学史形成物理观念
课前,教师可将班级同学分成以4~5人的小组,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小组对电磁学史进行搜集并制作PPT,在新课教学之前,可以选择2~3组对自己小组的搜集结果进行讲解和展示.在任务中让学生了解中国在电磁学发展中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实行分组教学,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树立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及道德观.
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弗·卡约里的《物理学史》中电磁学部分内容(表2)[8],让学生明白物理学科的博大精深,每一个物理知识都曾有无数的科学家用其一生的时间在探索,让学生感悟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也可以通过拓展具体的物理学史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比如:在讲解关于电磁的发现历史时,解释虽然实验是亨利先做出的,但是发表日期是法拉第在先,所以优先权仍然在法拉第.让学生明白尊重历史的同时,也要尊重知识产权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诚实守信教育.并通过介绍两位物理学家之后的友好学术交流,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无国界,培养学生的大局观.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学史部分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分享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表2 电磁学历史发展表(部分)
【活动二】了解现代电磁科技 感悟科学思维
教师通过播放现代电磁科技简介视频,包括通讯、广播、导航、雷达、遥感、电子仪器和测量系统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电磁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介绍相关科技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其原理产生疑问.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感悟物理模型的建立,增强学生的科学推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解具体的故事,比如“中国天眼”.通过讲解“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南仁东倾其一生只为中国科技发展更进一步的故事,将工匠精神注入学生心底,有利于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发奋努力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心、决心的形成.
【活动三】开展电磁学实验探究 体会科学探究
问题:既然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那么,我们怎样才可以观察到磁场的分布.
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磁场的分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探究磁体周围磁场时的铁屑分布的实验(图5),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感知问题、探索证据、做出解释、合作交流.在实验探究中提升学生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图5 探究磁体周围磁场时的铁屑分布
【活动四】布置电磁学课后实践 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练习与应用”模块的内容,如图6的课后自主探究活动.选择开放性的问题布置给学生作为课后实践活动,既可以加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也可以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
图6 “练习与应用”模块习题
虽然在物理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具有良好的育人作用,但是如果思政元素的融入时间节点不提前进行反复推敲,容易造成“强入而不得”的尴尬.学生们可能无法从实际教学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这就要求中学物理教师提前备好课、备好教材,挖掘课本之外的可融入思政元素,提前做好教学设计,合理融入思政元素.
教师需要思考实际教学所需要使用的教学方法,使得思政元素的融入更加顺利、柔和.例如,融入团队协作精神时,可以采用讨论法,采用分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是潜移默化、水到渠成,而不是生硬强加.
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真情实感需要“课程思政”内容真本实料,教师不应把道听途说未经查证的科学事迹、人物故事、科学实验等内容告诉给学生,因为只有最真实的才能最触动学生的心灵.此外虽然一些科学史实与本节物理内容联系很大,当教学对其描述过于繁琐那这样的“课程思政”内容会失去典型性,此时应当在教学设计的初始阶段果断舍弃.
物理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师课前需要结合核心素养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政元素,列出单元目标细目表,开发单元思政途径链,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