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中医医院,天津 300270)
近年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病率日趋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在发病后,患者的肾功能逐渐减退,导致代谢紊乱、酸碱失衡现象,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从中医的角度看,本虚标实、脾肾衰败、瘀血内停等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1]。实施常规西药治疗不符合患者的治疗需求,需对治疗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给予患者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促进代谢产物排除,能够将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2]。本文择取本院接收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时段:2018年12月-2020年12月),观察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肾功能指标等。
1.1 一般资料 时段: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选择本院接收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分析,共计70例,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相关标准,将其分为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5例和实施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的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24例,患者的年龄58-82岁,平均(70.56±1.96)岁。在观察组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23例,患者的年龄59-81岁,平均(70.55±1.95)岁。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基础资料相比P>0.05。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且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合并药物过敏患者、排除器质性病变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首先展开对症处理方法,患者可实施降压治疗、利尿剂等,调节患者水电解质失衡现象,并对其酸中毒进行纠正,同时给予患者低磷、低钾食物,增强体质提高整体治疗效果[3]。
观察组实施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清肠方组成成分为:生大黄、黄芩、煅牡蛎、蒲公英、槐花、枳壳、丹参、生黄芪等,将所有药物混合后煎煮,浓煎为100ml之后实施高位灌肠处理,时间控制在30min,1次/d,总共治疗30d[4]。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治疗效果,显效:症状改善≥60%,血肌酐降低≥20%,有效: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症状改善≥30%,无效:症状无改善,有效率=显效+有效[5]。②分析恶心、呕吐、乏力、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③分析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白蛋白等肾功能指标[6]。④分析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各项分值为100分,患者的分值越高生活质量就越高[7]。⑤分析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的分值范围为80-100分,部分依从的分值范围为60-79分,不满意的分值范围为0-59分,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0.0软件检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本文中所有数据,肾功能各项指标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使用(±s)表述开展t检验,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依从性通过[n/(%)]表述开展χ2检验,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2.1 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80.00%)相比,观察组(97.14%)更高,P<0.05。
2.2 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 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更低,P>0.0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2.3 分析肾功能指标 和对照组患者的肾功能各项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各项指标更具优势,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n=35) 肌酐(μmol/L)尿素氮(mmol/L)血红蛋白(g/L) 白蛋白(g/L)对照组 445.23±37.56 28.25±2.78 73.12±4.28 40.63±4.23观察组 353.22±30.25 20.45±3.42 91.55±5.67 46.13±5.21 t 11.287 10.470 15.348 4.84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4 分析生活质量 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n=35) 社会关系 精神状态 躯体功能 生理功能对照组 53.52±1.07 63.86±0.69 63.39±1.31 46.71±3.13观察组 71.09±0.72 72.15±0.47 71.23±0.53 76.34±3.28 t 80.597 58.745 32.821 38.663 P 0.000 0.000 0.000 0.000
2.5 分析治疗依从性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82.86%)相比,观察组(97.14%)更高,P<0.05。
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而言,发病机制不够明确,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原发或者继发肾脏病晚期产生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肾脏排泄功能,并且产生内分泌功能紊乱现象[8]。一旦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现象,肾脏无法及时将尿素等毒性物质排出,除了肾脏,胃肠道是非常重要的排毒途径。通过药理研究可以发现,人体自身直肠黏膜的吸收能力比较强,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后从门静脉进入患者的体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9]。绝大多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存在湿毒内盛、胃气上逆症状,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等,实施中药保留灌肠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10]。通常情况下,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阳气虚衰症状。实施中药保留灌肠处理方法,改变以往的给药途径,在患者的直肠进行给药,能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11]。通过中药保留灌肠助理方法,部分药物不通过患者的肝脏进行吸收,能够直接进入患者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减少药物的化学变化,从而减少了药物肝脏毒性。有关研究表明,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开展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方法,对其疾病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
研究结果显示,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0.00%)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14%)更高,P<0.05。由此可见,实施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方法,其中主要药物为生大黄,模仿腹透的原理,充分发挥其超滤作用和弥散作用,能够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分子物质。大黄具有推陈出新的作用,对患者肠道瘀积进行荡涤,刺激患者的肠道之后帮助患者进行排便。黄芪具有益气利水的效果,煅牡蛎收敛和质重,患者在使用后对肠道毒素充分吸附,具有排毒降浊的作用。将所有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扶正祛邪,温阳益气,治疗效果确切。在不良反应方面,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更低,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恶心、呕吐、乏力、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使用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且安全实用的优势,效果显著,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观察组肌酐(353.22±30.25)μmol/L、尿素氮(20.45±3.42)mmol/L、血红蛋白(91.55±5.67)g/L、白蛋白(46.13±5.21)g/L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实施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方法,刺激患者的结肠黏膜,产生充血现象增高了肠黏膜的张力,提高了泻下排毒的功能。患者通过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方法,抑制结肠吸收功能,排出各种代谢产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水平。给予患者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纠正酸碱失衡、并将水电解质改善,促使患者体内的肌酐和尿素氮能够从肠道排出,有助于延缓疾病进程。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社会关系(71.09±0.72)分、精神状态(72.15±0.47)分、躯体功能(71.23±0.53)分、生理功能(76.34±3.28)分,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可以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将其肾小球滤过率提高,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进程。通过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方法,患者的精神状态比较好,且改善了躯体功能和生理功能,进一步提高了生活质量。分析治疗依从性,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82.86%)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7.14%)更高,P<0.05。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方法,具有降浊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还有清利湿热的效果。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方法改变了以往的用药方法,实施常规治疗方法患者不耐受,降低了治疗依从性。通过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方法,患者能够耐受且毒副作用少,提高了灌肠治疗的配合度。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告知患者疾病知识,比如: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促使患者加深对疾病的了解,提高认知水平,从而积极参与临床治疗工作。部分患者在发病后情绪状态比较差,护理人员应该评估患者的心理情绪,解决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理问题,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情绪状态,从而和谐护患之间的关系。实施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方法,费用低廉,患者和医生的接受度较高,从而提高了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开展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方法,不但减少了不良反应,还提高了治疗效果,且肾功能有所改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