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贻辉 李晨
新泰市东周水库管理中心 山东泰安 271200
近些年,我国不断扩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规模,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会发生各种安全质量事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属于常见的问题,影响到水利水电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进行研究十分迫切。
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对于混凝土本身的结构组成的实际抗拉强度而言,它可能会因为混凝土制作材料以及混凝土配比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而且这个因素还可能会是逐渐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水灰比过大、水泥用量过多以及外加剂使用不当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即使这些方面的因素都是不同的,然而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一些外部因素当中,对于混凝土本身的质量问题造成一定程度影响的因素就是其温度以及湿度问题。在制作混凝土的过程中,一些相关的水泥材料可能会在不断硬化当中出现多种方面的水化热能,而且在这个阶段当中也可能会促使其内部温度逐渐地升高,这样就可能会在混凝土的表面出现一定程度的抗应能力。如果混凝土逐渐冷却之后,就可能会促使混凝土的内部逐渐出现一定程度的抗应力。如果出现混凝土内部以及其表面所出现的抗应力大于混凝土本身可以承受的抗裂能力这种情况,就会更加容易促使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1]。
混凝土的配比影响其本身的质量与性能,同时混凝土配比原材料的质量也将对其最终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在水利施工防止混凝土裂缝方面,首先就需要做好其原材料质量与配比的严格控制。一方面,水利施工中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和相关建设标准去选择合理的原材料,不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部位其对混凝土性能要求也不同,其原材料选择也存在差异。如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受水冲刷的部位,其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就应该选择硅酸盐水泥,而水下部位则可以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另一方面,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实际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的相关配比规定来对其各种原材料的添加比例进行科学配置。如为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的控砂率、坍落度等规定,配比中就应该适当加入高粉煤灰,以提升混凝土性能强度并降低其热度。
针对内部的监管人员,必须要开展系统性培训,要确保监管人员具备现场施工监管所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作为监管人员,应当积极下现场了解施工状态,在现场施工出现问题时,应当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对于牵涉人员或是部门责任纠纷的问题,必须要及时做好协调。在施工开始之前,监管人员便要事先到位,要与现场的各个部门做好业务沟通,这样才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阻碍施工的问题,这样会影响混凝土制备与使用的周期,也自然更容易引发裂缝问题。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温度裂缝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因为内外温差比较大,为了减少发生这类裂缝,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避免产生较大的温差。施工单位需要降低混凝土的发热量,因为混凝土热量主要来源为水泥水化热,因此在施工阶段需要选择水化热反应较弱的水泥,有利于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应力场分布情况,选择的混凝土要适应力场,将定量粉煤灰和减水剂等加入到混凝土原材料中,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差。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因为混凝土用量比较大,需要在配置站拌制混凝土,结束了拌制工作之后,需要向施工现场运输混凝土,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还需要科学的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和浇筑厚度,加快散热速度,避免发生混凝土温度裂缝。
施工过程中,应在振捣操作之后进行混凝土表面的保温养护工作,具体可以采用保温材料覆盖、水冷法、真空气化法等,以做好温度控制,减少裂缝的产生。由于混凝土流动性较强,容易在早期发生塑性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温度裂缝等,因此,必须加强早期养护。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混凝土浇筑后,应覆盖一定厚度的草袋、麻袋片或塑料薄膜,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以及较大的温度变化会引起表面裂缝[2]。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由于热扩散时间延长,混凝土强度和松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混凝土总温差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贯穿裂缝的产生。浇筑时间不长的混凝土仍然处于凝结、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速度较快,适宜的潮湿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收缩裂缝[3]。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人员需对混凝土裂缝现象加以重视,通过对比不同的防治技术,根据裂缝的成因来挑选最为合适的技术对其进行治理,不断推动防治技术的优化及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