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亮
四平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吉林四平 136000
公共场所是人群最为活跃的区域,其特点是人流量大,而且人流具有不确定性变化的特征,这增加了公共卫生工作的难度。为了保障公共卫生质量,降低公共卫生工作不到位带来的公共卫生隐患,需要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落实好,而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例如,工作人员公共卫生意识淡薄、公共场所覆盖范围广、监管工作缺乏相应的标准和监管体系存在缺陷等。这些问题的形成十分复杂,要彻底将问题解决难度较高,所以监管部门需要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监管问题剖析工作,从公共卫生监管缺陷的具体成因入手找到提升监管质量的对策。
公共场所是人们活动的主要区域,一个健康、良好、和谐和稳定的公共场所需具备卫生情况达标、安全体系完善、应急设施齐全和疏散通道畅通等。而公共场所卫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衡量公共场所卫生情况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定,例如,声污染、光污染、防疫情况、空气污染和生活垃圾管理等。由于公共场所人流量较大,一旦发生公共卫生状况,必将对公众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很多公共卫生事件也给人们敲响了做好公共卫生的警钟。而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仅仅凭借工作人员的自觉性与普通民众的参与远远不够,还需要将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在完整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下推动公共卫生工作有序开展,提升共场所卫生的质量。
监督管理的作用在于督促相应的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将自身需要承担的责任落实好,防止出现工作疏忽问题。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中,工作的重点在于督促公共卫生部门或者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合法履职,一旦发现违规情况应第一时间要求相关部门或者人员改正,防止事态持续扩大,最终演变为公共卫生事件,造成重大损失。当前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保障公众安全的一道屏障。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是频率低、危害大,问题不出则以,一出将会带来不良影响,不仅公众健康受到损害,还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赖度降低。在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过程中,部分部门与人员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一是由于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所以人们更加重视个人卫生,因此一些部门与人员认为只要个人卫生做好,那么公共卫生安全则可以得到保障,但是个人卫生情况并不等于公共卫生情况,一些人虽然个人卫生情况良好,但是却十分不注意公共卫生情况,因此带来公共卫生隐患;二是公共卫生隐患的来源是多向的,不仅与人们的行为有关,也与动物的行为有关。例如,鼠疫的发生则是由老鼠活动导致的,经过水源、动物、人群传播逐渐扩大传播范围。而相关部门与人员对此认识程度不足,所以在监管过程中无法全面判定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情况[1]。
制度的建立是保障监管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监管制度内容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工作范围,如果监管制度内容不够完善,那么某些监管环节必然出现漏洞,进而带来公共卫生隐患。一些地区虽然制定了特定的监管制度,但是制度只是将公共卫生监管工作的总体框架给出,对于一些细节性的管理工作阐述的不够明确,所以在监管过程中经常出现责任划分不够明确的问题。由于监管制度中未将某项工作的具体要求说明,所以在监管过程中监管人员由于缺乏管理标准作为参照而无法将管理工作落实下去。部分地区在公共卫生管理中只是针对重点的公共场所进行管控,忽视了非重点公共场所的监管工作,所以这些区域出现了公共卫生管理的黑色地带,随着监管力度逐渐减弱,这种区域的公共卫生情况越来越差,埋下了重大的公共卫生隐患。
在实际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中,监管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十分突显,经常出现监管人员与卫生人员违法乱纪的现象,在利益的趋势下,双方达成了某种共识,对于一般的公共卫生问题不闻不问,也加剧了地区公共卫生安全隐患。不仅如此,一些人员认为公共卫生监管工作内容复杂,而且工作量非常大,同时需要在露天环境下进行,冬天寒冷、夏天炎热,相比于工作自身获得的报酬十分有限,所以采取应付了事的方法进行工作,这种工作心态导致其工作落实情况十分有限,如果监管人员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心态开展工作,那么公共场所卫生情况必然无法得到优化,如果出现公共卫生事件,必然对地区民众产生威胁。此外,在监管过程中,由于公众素质普遍不高增加了监管难度,对此监管人员无法切实与公众在想法上达成一致,也增加了监管难度。监管落实的情况是衡量公共卫生监管质量的重要参照,落实的情况是否完全也决定了公共场所卫生是否存在缺陷,这些指标对于优化公共场所卫生工作有着重要的参照,对于实现和谐社会构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由于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所以监管部门无法对每一个公共场所进行监管,这也是监管中的难点。在传统的监管中,主要依靠卫生部门定期检查或者不定期抽查为主,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无法保障所有公共场所卫生情况排查结果都达标,这种排查方法很可能将一些存在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的场所忽视掉,从而埋下了公共卫生隐患。此外,很多地区虽然引进了信息化监管设备,但是这些设备的作用十分有限,一些人员认为通过信息设备进行监管能够杜绝人员违法行为,所以缺乏对公共场所卫生工作的实地监督,这也给公共场所相关人员提供了违法犯罪的机会。公共场所卫生监管不到位带来的隐患较多,而且最终产生的影响很难消除,一旦出现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带来的危害也更高[2]。
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础,卫生部门要从全局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不断优化调整监管工作理念与方法,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提升监管质量,杜绝一些公共卫生违反犯罪现象,始终坚持将人民群众安全放在第一位置上的理念,不断推进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为人们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制度是监管的基础,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为监管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所以监管部门要认识到健全制度的必要性,将监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逐层分析,通过制度将监管中的空白区填补,为监管工作提供明确的监管条例。首先,要对现有的监管制度进行分析,将制度中存在冲突的地方优化调整,将制度中存在重叠的地方进行合并,将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剔除,尽可能保障监管制度的科学性;其次,将监管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写入到制度中,提出这些问题的具体针对方式,帮助监管人员将监管工作落实下去,对于新写入的制度可以进行试行,如果试行结果较为良好,可以在整个地区推行下去;第三,明确监管工作界限,对不同的监管内容都要明确其界限,如果界限模糊,那么监管人员会出现互相推责的问题,而明确的责任界限为监管人员履职提供了详细的参照;最后,完善监管处罚条例,对于出现违反公共卫生条例的组织或个人应该严格进行处罚,根据情节的严重性进行处罚,既能够使得违法的组织与个人认识到自身行为带来的危害,也能避免更多组织与个人出现类似的情况。
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而监管部门与监管人员的重视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如果人员对公共场所卫生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那么其在履职时必然无法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位,长期下去必然带来监管人员违法乱纪的现象,进而影响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为此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宣传,使其对该项工作重视程度提升。首先,开展公共卫生监管宣传大会,将公共卫生事故带来的危害向监管人员说明,使其对公共卫生工作产生更深入的了解,然后将公共卫生监管与公共卫生防护之间的联系说明,使其进一步认识自身工作,以便于其更好地履职;其次,通过电子屏幕宣传公共卫生监管的重要性,让监管人员能够始终铭记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监管承担起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而保障监管工作的质量;第三,可以通过手机公众号向监管人员宣传监管的重要,将其他地区监管工作的优势介绍给本地区监管人员,也可以将一些公共卫生事故的实例推送给工作人员,使其能够加强对公共卫生的认识,进而更好地履行职责;第四,开展更多公共卫生宣传工作,通过宣传使得人员意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将尽职尽责作为工作理念,发挥好自身的职能,推进公共卫生工作开展[3]。
在信息化的今天,采用网络信息设备进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十分重要,全国各地的公共场所都在积极安装监控设备,以帮助监管人员做好监管工作。所以监管部门要持续不断地完善基础监管设备的安装工作,通过新技术实现更高质量的监管,保障监管的质量。首先,要完善基础设备的安装,基础设备是保障监管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为监管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监管方法,所以各地区要推进监管设备安装,建立其体系化的监管模式,使得公共场所监管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实下去;其次,创新监管方法,监管部门可以借助信息化监管设备进行动态的监管,同时也需要定期做好现场抽查工作,防止由于信息设备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组织与个人存在的卫生违反行为,采用复合式的监管方法能够降低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同时也有助于监管工作开展;第三,推动互相监管方法的落实,可以采用组织与个人互相监督的方式,组织与组织或者于个人间进行监督,如果发现卫生不达标事件,那么举报核查后情况属实可以奖励举报者;最后,推进轮换式监管工作开展,监管部门可以采用乱换制监管,防止特定人员长时间负责特定区域的卫生工作导致人员出现舞弊行为,轮换方式采用不定时更换的方法,可以进一步降低这种舞弊风险,进而保障监管的质量。
监管人员队伍是监管工作的基础,如果人员队伍的质量较低,那么监管工作的落实情况必然不够理想,监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这样才能保障公共卫生监管的质量。首先,对监管人员进行公共卫生知识的培训,将公共卫生监管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讲授给监管人员,培训形式可以是线下公众培训,也可以是线上视频培训,培训内容尽量将公共卫生监管知识包含在内;其次,引进新的监管人才,监管部门要从社会中招聘一些高素质的监管人员,通过这些人员带动整个监管工作的深化创新,避免出现监人员不尽职的现象,影响到监管工作的全局;第三,要对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公共卫生知识和监管知识,多次考核不过关者应该及时清退,保障监管队伍人员的质量,也杜绝了监管人员浑浑噩噩度日的情况;第四,排选工作能力强的人员进行进修,学习一些前沿的公共卫生监管知识,通过这些人员带动其他人员积极开展工作,保障监督管理的合理性,也使得人员队伍整体的素质得到了提升[4-5]。
总而言之,公共场所卫生安全对于公众健康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做好公共场所卫生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尽职尽责,也需要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落实到位,通过全民的监管方法保障公共场所卫生工作落实到位,避免出现更多人员玩忽职守的现象。因此监管部门要积极履行自身的职责,不断优化调整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通过科学的方法保障公共场所卫生安全,推动和谐社会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