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启虎
山东省齐河县胡官屯镇人民政府 山东齐河 251116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固然能够使基层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也能够帮助基层农业生产质量的快速提高,但想要使相关水利工程建设实现最佳效果,需要在日常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使用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制,以进行日常的监督与管理。现阶段,我国基层农业生产所使用的管理体制仍然是传统小农经济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方式并不适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因此务必要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权责不明晰也是现阶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巨大问题。在现阶段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相关建设的产权归属仍然没有较为明确的划分,因此一旦在相关水利工程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任何问题,就无法通过明确的权责划分对相应的农村干部进行管理与监督。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层面考虑,既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水利项目,就应当由当地的水利部门来进行管理,但由于该项工程直接作用于基层的农业生产,因此依照地方的管理制度,小型农田工程又属于农业生产部门管理,从而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权责归属问题仍然存在争议。如果权责无法明晰,那么未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日常使用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样一来,相应的使用效率也就无法获得明显的提升。因此,权责不明晰问题是现阶段需要在管理制度改革中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1]。
在很多农村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问题。在建设完成后,没有安排专人进行管理维护,不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工程设施磨损和老化也会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用发挥。而且有关部门也没有在农村地区做好宣传教育,很多农民群众缺乏对于集体财产保护的意识,只知道用水而忽视维护,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无法很好地满足农业灌溉日常需求。
目前,我国积极进行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大部分建设资金来源于政府,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完全由政府负责,农民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资金费用,即使在水利工程后续维护管理方面,也不会对农民的自身权益造成侵害。从市场经济环境的角度分析,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与其他短期项目投资进行对比,投资回报率较低,所以,一般的企业无法承担。
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与管理中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应切实做好相应的资金管理工作。①应设置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避免出现资金挪用问题。从目前来看,因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本身公益性特征,财政拨款依然是主要资金来源,为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应确保资金合理使用,针对水利建设资金进行全面监管。②应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地方政府、村委等应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宣传工作,使得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能够发挥出的作用。对资金筹集渠道进行拓展,调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支撑。③应提前做好农民群众工作,通过沟通、政务公开等方式使得农户能够真正了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自身利益的关联,参与工程建设,在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也可以就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工程按期交付[2]。
要想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能够在日常的基层农业生产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就需要邀请具有专业工程建设职业素养的人才进行日常的水利工程建设,否则即便有关农村地区进行了相应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很可能因当地农业从业人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手段和职业技能,而导致相关农田水利工程在后续运行过程中无法发挥更巨大的生产效益。为此,相关政府可以实施人才引入战略来帮助进行日常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的革新。有了相应专业人才的帮助,日常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使用就能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相关农业从业人员由于无法使用先进设备来进行日常农业生产的问题也能够在相关人才的帮助下得到全面的解决,此外,还能够使相应农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以及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明显的提升。
首先,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做到“谁管理,谁负责”。现阶段,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较为模糊,很容易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严重的技术性问题。基于此,可以利用村民委员会轮流管理的方式对水利工程进行维修管理。其次,为减少运维费用,可以采取费用分摊的形式,并雇佣专业人员负责管理,不但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作业效率,还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既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由广大农业从业人员投资建成的,那么相关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就应归全体农业从业人员所有。所有参与有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农户,既是该项工程的建设者又是该项工程的受益者,这种产权归属方式能够有效稳定相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者的心态,也能够使相关农业从业人员在有关工程的使用过程中更具参与感。这样一来,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每个成员都会更加支持相关管理制度的改革,也会希望能有更加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来帮助进行整个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日常合理调配,成员之间也会形成彼此监督的风气,共同积极落实有关章程制度,从而使制度真正在日常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使用过程中产生作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实践中,相关单位和人员要以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情况作为基础,加强现代化管理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克服传统管理理念、模式、方法和技术的局限性,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