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康 杨新领
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 山东阳谷 252300
实训教学,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与发展。而实训教学落后,也是高职专业教学的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第一,高职院校内部的实训器材、设备,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是因为资金财力有限,无法按照企业的生产标准,来购买齐全、先进的设备。在实训环境、资源的缺失下,就会挫伤学生的兴趣,无法带领学生,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与方法,收获更多的技能与经验。第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训操作,相对复杂与抽象,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演示。然而实训场地有限,资源匮乏,环境简陋,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再加上学生人数较多,无法一一上手操作,因此对于实训操作不够熟悉。第三,院校内部的实训基地,是无法取代企业真实的生产设备。因此还需要企业定岗实习,让学生来快速消化与掌握。但是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处于低水平,无法满足学生的企业实训,导致教学质量低下[1]。
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既需要其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实践技能;还需要其具有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才能胜任真正的工作。因此整个专业教学,就需要做到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质量。然而现阶段,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为教学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第一,高职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并缺乏良好的习惯,正确的目标。而整个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导致课堂氛围沉闷,知识难度较大,不利于学生理解与消化。反而会挫伤学生兴趣,阻碍未来发展。第二,虽然高职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优化。但是由于学生差异较大,教学难度较大,无法做到针对性、有效性,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质量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尺,高质量的就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作为支撑。在稳定就业的基础上,谋求在职业上更高级更多元的发展,并在职业岗位的更高层次上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突破职业生涯瓶颈,实现人生价值。所以,高职教育必须秉持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人才培育中的重要地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明确而具体的描述,其重心是为行业企业培养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还是职业类别和岗位类别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说明,这些都是从实践中来,因此与实际结合紧密且可操作性强。这样培养的学生在某一职业岗位就业才有竞争力,而且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在职业岗位群就业、转岗、晋升的基础[2]。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就要通过课程体系的重构,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落实,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与水平。首先,整个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必须以理论知识、创新能力、专业素质、综合实践等为主,来展开教学,构建课程。并且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一步步了解知识,认知岗位,强化素质,全面发展。并且通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置,来结合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等开设,这样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先通过理论教学,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电机、电气知识;然后通过素质课程,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文化、岗位工作、职业理想等;接下来展开实践教学,来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操作与运用能力。并且密切跟踪教学过程,及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进行教学方案与进度的调整。此外,要格外注意,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由企业师傅与校内教师共同携手,才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其次,高职院校,要选派资深的专业教师;合作企业,要选派资深的技术人员,来共同展开市场调研,岗位分析。然后结合岗位的需求,来调整课程体系。必须将岗位工作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全部容纳其中,并且优化教学流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做到针对性教学。在课程开发中,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也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有根据时代的、企业的需求,来搭建一个合理、立体的课程体系,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最后,在教学方法与考核中,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并且与第三方培训机构,保持密切联系,鼓励学生考取资格证书,能够独立胜任岗位工作,才能完成整个教学培训工作。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结合学生需求,结合专业特点,结合时代发展,才能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价值,加快高职院校的发展步伐。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学生中属于后进者,对知识的学习能力还有差距,认知能力也存在不足,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上注意扬长避短,挖掘学生的潜在优点,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即降低知识的认知起点和递进阶梯,化解知识和职业能力构建的抽象性和难度;二是在课程教学评价上采用过程性教学评价,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考核,通过实践操作训练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使他们建立信心,激发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个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多元的构建思路,正确清晰的专业构建思路是专业建设质量的可靠保证,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专业的构建思路也同样决定了专业建设的出路,对专业建设起到方向性和指导性作用,为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