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敬平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广通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 253100
所谓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在统一目标、各负其责的原则下,为确保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面的经济权益,而对建设工程造价及建筑工程价格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符合政策和客观规律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施工无疑是建筑工程开展的中间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做好造价管理工作,才能避免各种施工中浪费大量不必要资金,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相关的建筑工程部门应根据现今建筑施工造价管理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符合时代发展与建筑业发展的创新管理策略,提高建筑施工造价管理工作的效果,加快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步伐。
工程造价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支出,其是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同时也是最为活跃的要素之一,不仅受到施工方的重视,同时也受到建筑企业以及施工监理单位的关注。其功能在于通过编制工程造价,能够把未来施工工程所需要的花费与支出限定在一个合理的标准之内,做到对工程施工的实时监控与动态化管理。作为把控工程管理的重要经济手段,工程造价控制能够及时检查与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问题,从经济的角度确保施工有效、合理地开展,从而促使施工项目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实际施工过程来看,工程造价控制具有三项特点,即全过程性、影响性以及功能性。其中,全过程性表现为工程造价控制是从项目立项到完工的全过程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项管理工作;影响性表现为造价控制在施工的设计、招投标、施工决策以及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都发挥着一定程度的作用,对整个项目的开展发挥着控制与协调的作用;功能性表现为造价管理控制是对项目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规范作用与管理作用,成为建筑施工市场化发展的一大重要支撑[1]。
开展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管理,不仅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更是为了坚持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大投资效益,以实现促使我国建筑业与国家经济共同发展的建设目标。因为如若相关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开展建筑施工造价管理,就会使得工程施工中产生的费用超出预期的建设成本,或是出现建筑工程质量不达标的不良问题,这会使得建筑企业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相关的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正确与深刻地认识到做好建筑施工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意识到如若建筑施工造价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实际的施工管理之中,就会使得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呈直线式下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在实际开展建筑施工造价管理的过程之中,积极地思考造价管理创新措施,以解决现今建筑施工造价管理工作发展中的不足,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施工作业的前期准备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能够提升前期规划与设计的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与资金浪费,并对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进行科学规划,有效地提升设备、材料选择的准确性,形成科学、合理的成本导向,从而提升成本控制的科学性。
从实际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方面来看,大部分企业往往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对项目的成本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科学设计,并对每项支出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在此项工作过程中,造价的控制管理完全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与资源的管理密切相关,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同时,确保企业资源的正常运转与供应,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与损失,从而有利于施工企业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在确保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保障施工项目的正常运作[2]。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能够为施工前期的设计工作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并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审核,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施工方案设计烦琐、复杂而增加的施工成本,从而避免拖延施工进度、提升施工难度等一系列问题,保障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
完工阶段是控制施工质量的最后一关,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将从施工质量与费用消耗两方面进行严格控制,最大限度地保证完工阶段的施工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完工阶段辅助设备与物料的损失,为企业节约成本,提升施工效益。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遇到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经费超出预算支出,导致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首先是工程预算系统不精确,造价系统工作人员缺少对真实情况结合,就对每一个项目的成本进行计算,最后导致造价体系和真实施工的进展情况有一定区别。其次是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时,因为每一种突发原因,没有办法根据原本的工程预算体系来进行施工,最后导致造价经费严重超出预算支出。根据有关统计,我国建筑工程真实投入资金和早期预算总价高出13%以上。
缺少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导致建筑工程造价系统工作水准比较低的关键因素。建筑工程造价体系工作,不是把建筑成本简单地进行计算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造价体系工作人员综合认识建筑总体的施工程序,然后根据这些程序以及体系秩序计算成本的投入,缺少科学的工程造价管制,没有利用合理高效造价系统方式,非常容易导致最终计算体系和实际进行脱节,从而对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产生严重的妨碍[3]。
造价体系一定要和建筑工程真实进展程度相符合,建筑工程施工一定要严苛地根据造价体系,二者之间不可以具有非常大的差别。可是,在如今实际施工中,我国大多数建筑公司在施工时,都缺少实时监督控制,这让非法人员有了可以利用的机会。建筑工程造价管制一定要贯彻落实,做到工程造价和工程进展程度的和谐一致。
根据有关统计,在我国行贿案件中,建筑领域受贿的比例非常高,有很多建筑施工部门为了谋取私利,会编造虚假的账单,把其中的差价进行贪污。建筑行业贪污行为屡禁不改,贪污现象变成建筑领域非常常见的扭曲现象,各个建筑企业几乎都存在这种状况。
对于项目建设方和工程施工方来讲,工程进度的管控至关重要,早一点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就会获得更多的收益,有些工程方为了赶工期,压缩工期,而忽略了工程项目的质量,就会导致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内部的造价偏高,也会造成项目施工中的机械和建筑材料使用量增加,给工程造价的管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为保障建筑施工造价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相关的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提高对BIM的应用完整性,充分发挥出这一BIM技术的创新应用价值,使其能够提高施工造价管理的效率与效果,促使施工造价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和我国建筑企业的创新发展。所以,相关的造价管理部门应强化BIM技术与建筑工程造价软件的融合,使其能够通过自动设计的模板,进行对施工中各种信息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使相关的造价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控施工中造价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有效施工造价管理措施,提高对建筑施工造价管理的效果。同时,相关的造价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造价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造价管理人员能够透彻地掌握BIM技术,使其能够在搭建BIM数据库的过程之中,合理地选购施工材料,将其运用到各个施工项目之中,保障材料分配效果的最优化与施工造价管理的最优化,充分发挥出BIM技术的创新应用价值。并使相关的造价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实际的建筑工程量完成情况,运用具象化演示的BIM技术,合理地制定相应的施工资源配置方案和施工人员施工方案,进一步管理施工中的工程造价,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既能得到国家要求的质量标准,还能够得到高效高质量的建设,随之促使我国建筑施工造价管理工作的良好创新发展[4]。
对于建筑施工造价管理中,由于施工造价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产生的各种影响施工造价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问题,相关的造价管理部门应提升对建筑施工造价管理监督机制建设的完整性,使其能够真正满足建筑工作施工造价管理的需求,以保障实际开展施工造价管理的效果,不断提高建筑业的施工质量和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在完善建筑施工造价管理监督机制的过程之后,相关的造价管理人员应从造价管理的资金数额、牵扯范围和内容复杂性等方面,全面性地考虑可能会影响到施工造价的因素,进行对建筑施工全过程的有效造价管理和监督。这样一来,即可使得造价管理人员严格地按照监督管理体系,开展相关的建筑施工造价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使造价管理人员根据所监督的市场经济变化情况,制定出对于施工材料的合理选购时间和方式,还能够使造价管理人员客观与严格地管理施工人员的施工进度,有效防止施工人员出现偷工减料的不良工作行为,以及各种影响施工造价的不良问题。由此,可以通过健全与完善性的施工造价管理监督机制,使造价管理人员真正将造价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使得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造价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有效地降低施工工程造价,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益,促使我国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推动我国建筑施工造价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是保障我国建筑行业创新发展的必要需求。相关的建筑企业与建筑工程人员,都应转变传统的造价管理意识,提高对造价管理的重视程度,真正认识到施工造价管理工作的效果,对于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以及整个建筑业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让各个建筑企业与建筑工程人员,都能够以正确的造价管理意识和行为,开展对各个建筑施工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随之不断提高造价管理的效果,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加快建筑企业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总之,建筑工程的造价掌控是动态的社会活动过程,其所管理掌控的过程是在投资决定到完工结算的总体过程,所有的步骤都不能缺少。在完成投资实现预期目标时,一定要充分地展示其投入资金效益,因此也只能经过对建筑工程总体过程进行造价掌控才可以实现预期目标。在建筑工程中,对于管理掌控工程造价方面,不光是能够预防投资在限定额度上的突破,还可以推动建筑施工进度,增强策划部门的管理,在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方面,都能够对一定的资源进行充分运用,实现预期的收益指标。因此要充分地做好施工工程的造价管理掌控工作,进而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