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瑾
河北省石津灌区事务中心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在我国水利工程分类中,水利工程被分为了水利枢纽工程、引水工程以及河道工程等几大类。在水利建筑物中,大坝作为截河拦水的堤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利工程中。白忠(2021)指出一般小型水利工程的大坝主要的组成部分有:主坝、副坝、重力坝、电站、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新增溢洪道以及灵正渠涵管等。而世界上最经典、最常用、最主流的坝型就是混凝土坝。田园(2021)提出,农田水利工程与其他大型工程项目差异较大,农田水利工程有其自身特点,其建后的管护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姜彦作(2021)等提出水利工程关乎国计民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加快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基础支撑。同时,水利工程与民生息息相关,为推进防洪体系、供水体系、生态空间体系建设,需要科学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推进城市管廊工程等建设。
管理员文化水平大多数只有初中水平,学习能力严重不足。在接受培训方面,所有管理员全部参加统一组织的业务培训,培训学时集中在12-24学时/年,对于从未接触水利相关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较低的管理员,每年十几个学时的学习,很难达到培训效果,直接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培训是不加考核的培训,对于学习的内容形不成效果检验,具体吸收了多少业务知识无从所知,更有不少管理员抱有混学习时长和走马观花的心态,缺少学习耐心,不求弄懂、学会,使培训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另外,水利工程管理员存在兼职情况,基本都是由水利工程所在地住户承担工作,在农忙时节以及果树集中灌溉、套袋、收果等时期,也就是水利工程脱管期,管理员无暇顾及水利工程管理,管护积极性不高。在日常工作中甚至出现水利工程管理员工资好拿,一年基本不用出工的说法,由此可见,百姓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员职责和要求的认知程度仍处在低级阶段,思想素质提不上去,水利工程管护工作也就很难做好。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主要施工单位不具备高质量的管理知识,无法实施全面管理,因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很多漏洞,没有意识到质量管理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性。大多数主要施工单位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设计图纸,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甚至通过调整施工方案以降低成本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现象,但是,为工程建设埋下较大质量隐患。在选择建筑材料的过程中,选择了质量较差的材料,使工程整体质量变差;此外,有些施工单位及质量控制部门不参与工程质量监督过程,致使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在开展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时,应用完善的管理体系为整个项目建设过程提供指导,以免造成意料之外的混乱。在实际施工中,有些施工单位因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施工人员缺乏责任感,无法落实工作流程;有些施工单位虽制定了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没有将其落实到位,缺乏监督,使施工质量管理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的项目管理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建设中[4]。
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这里的信息一方面是指水利工程监测信息,例如:雨情、水情、运行调度等工程管理信息,另一方面是指管理单位与县级在信息沟通上存在一定的偏差。首先,目前水利工程中只有极少数水利工程建设了自动雨量、水位信息监测设施,水利工程雨情、水情信息很难获取,单单依靠人工观测,不仅费时耗力,而且数据准确性也偏低,在雨水、洪水偏急的情况下难以及时传达信息以便及做出必要的调度,工作往往在层层传达过程中被搁置。另一方面主要集中在村民对水利工程管理的需求信息与县、乡的管理重点存在偏差。作为村民,主要是追求水利工程所产生的灌溉效益,因此,他们对水利工程清淤增容的热情十分高涨,对安全管理表现得不积极,以至于对县、乡对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工程投入常有抱怨。县、乡作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首先要保证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效益,这与村民关注的热点不一致。二者的信息不对称,使很多管理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比如除险加固时,涉及的临时占地,机械进场等情况,会受到一定的阻挠,进度进展缓慢。
施工人员是建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因此,施工人员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及较高的技术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要提升施工人员的总体素质,首先需要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让他们通过系统的学习,丰富其专业知识的储备量,并能够掌握先进的工艺技术要点;其次,不管是工程施工人员还是安全检查、项目管理人员,都要求做到持证上岗,将专业素质及专业技能不高的人员拒之门外,确保每位施工人员素质都满足工程要求。最后,施工单位应安排经验丰富以及素质较高人员担任技术指导,进行技术交底,发挥出领导带头作用。
为了在水利工程工作的发展中开展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引导员工认识到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为提高员工素质管理奠定思想基础。在实际施工中,施工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执行各项施工任务。科学的施工图是确保各项程序有序进行的关键,也是提高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重点。因此,必须给予图纸设计工作以高度重视,确保设计图纸的科学性;在开展物资管理工作过程中,有必要建立健全的物资采购计划。采购人员在进行材料采购前,必须根据市场价格,综合材料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严格选择优质供应商进行合作,以确保城市工程材料的质量。将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应做好质量抽检工作,通过抽查,及时发现建材质量问题,并果断采取具体措施,防止劣质材料被应用于工程建设之中。
为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国家必须颁布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建筑行为,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法律依据,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合法性。此外,建设部门要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规范建筑工行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扩大企业影响力。在项目进度方面,建设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合同,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对项目周期的影响,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以确保水利工程项目能够按时完成。从项目建设材料角度来看,需要成立材料管理部门,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保管和领用,以防止材料浪费,及不合规材料流入现场;在机械设备管理方面,施工单位必须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以增加机械设备的经济寿命,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效设备支持。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在保证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能够节省不少人力物力,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可借鉴三峡水电站信息管理平台经验。水利工程管护员每人一部移动终端,依托管理信息平台,将管护员与各级指挥中心连为一体,不仅能够及时将工程管理、防汛等信息下发到管护人员,而且能够通过GPS定位系统及相关的图片信息及时了解管护人员的履职情况和工程管理情况,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建立水利工程自动化监测和运行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视频监控、大坝安全监测信息设备等专业工具,利用互联网智慧平台、移动手机APP,对采集的水位、雨情、位移、渗流等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处理、分析、预警,提高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可靠性,解决信息传递时间上的滞后性,解决“三个责任人”(行政、技术、巡查)有名不实的现状,尽可能全面反映出水利工程当前的运行状态,以便充分掌握实时动态,打造“智慧型水利工程”。
2.5.1 决策、规划阶段的质量管理
要想使水利工程项目总体质量得到保障,需从项目规划、决策阶段就注重质量管理工作。项目决策、规划阶段的质量管理就是指在采购、监理、设计施工方案、制定项目质量检测标准等项工作中实现规范化与标准化,确保项目建设全过程质量管理都处于受控范围内。当项目进行到可行性研究阶段时,首先应考虑其是否符合大众需求,其次,还要考虑其是否与环保理念相符。待一切都了解清楚后,需综合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财务质量及技术方案等事宜,并进行可行性论证,通过比选,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实施项目建设,确保各施工环节质量都满足项目建设要求[5]。
2.5.2 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1)加强施工图审查。施工图是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核心,它记录了施工成本投入,施工进度及工程量等信息,因此,施工企业应做好施工准备,积极召开施工图审查会议,并邀请工程设计师、施工图设计人员及其施工技术人员从整体上分析施工图,并实现施工图纸优化,从而有效地避免施工过程中频繁发生设计变更。
(2)注重现场施工技术科学管理。首先,作为现场技术管理的基础,材料管理实践当中,应对材料规格、数量、质量、产地等相关内容进行严密把控,无论哪一环节出现管理上的失误,就会是使建筑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受到重创,因此,在开展建筑材料管理工作之中,一定要将上述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以方便管理人员了解材料使用情况;其次,严格遵循“安全第一”原则,在工程施工中,将人员安全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加强安全培训,让现场所以人都能提高安全意识,使自己的行为得到规范化,进而降低现场事故发生率。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随时关注施工进展情况,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协调沟通,确保工程如期竣工;最后,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是保障企业效益及社会口碑的关键,施工质量的高低与否与施工材料、技术标准以及现场监督息息相关,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必须要在保证所有建筑材料都符合行业标准基础上,注重科学的施工工艺技术应用,并将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施工单位,同时,需在开展工程施工之前,做好技术交底,确保建筑工程建设高质高效完成。
(3)注重先进施工技术的引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硬实力,通过不断更新施工技术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相关企业不要被短期利益所蒙蔽,要放眼于未来,做到与时俱进,注重先进施工技术的引入;如果引入核心施工技术的成本过高,可以采用合作模式,各建设单位精诚合作、扬长避短,不仅能节省一大笔资金投入,还能使工艺技术的应用促进项目质量有效提升[6]。
2.5.3 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当水利工程项目各施工环节都竣工后,需进行项目验收,并在验收合格后交付给甲方投入使用,因此,项目验收阶段是整个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看似项目验收对于工程质量管理没有多大帮助,因为项目验收时,各施工步骤都已完工。其实不然,项目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就是结合施工方案中明确规定的质检标准进行验收,当发现项目中存在不合规现象时,应立即提出整改方案,甚至要求施工方返工,直至各施工步骤都满足整体质量标准。在验收工作完成后,需整理验收报告资料,提交至相关管理部门,以便其后期实施项目运营阶段的质量管理。
综上所述,加强水利工程质量,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也是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率提升的有效手段。虽然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问题,但只要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优化配置、加强共享,定会全面实现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