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麟 董方旭
青岛零零一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科学的工程施工管理策略可以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消除工程安全隐患,提升施工作业的安全性,提高质量管控效果。项目管理者应做好人力和物力资源的调配工作,提高各项目部的作业协调水平。对工程现场作业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项目施工的效率和效果,节约成本费用,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特点,施工过程中会涉及较多专业的交叉作业,使技术管理工作的难度提升。工程管理人员应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技术管理实施方案,保证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达到计划要求。
(1)在建筑工程开展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能够符合工程规定,并结合实际施工方案进行总体施工技术管理的详细方案设计,这样才能够在配合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细则的同时,可以实现确保整体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而且,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也要确保遵循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够实现利用自身职能的有效发挥,确保工程建设始终都能够依照相关程序执行基本工作内容,从而才能确保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真正实现利用自身职能的发挥,以提高工程项目开展的实际质量[1]。
(2)效益最大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是实现项目的经济价值。项目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技术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降低管理成本费用,提高工程项目的利润率,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3)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导致突发状况的发生。因此,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拥有预测技术应用管理的能力,这样才能确保在实际遇到问题时,可以针对突发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也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周边环境进行有效预测,从而制定紧急预警方案,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实际施工时,可以对现场施工进行有效控制。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只有拥有较高的业务能力,才能确保在实际遇到问题时,可以消除安全隐患,从而提高整体施工的效率。
建筑企业还要建立专业的施工技术管理组织系统,第一,技术人员要持证上岗,上岗的技术人员要定期参加技术水平考核,只有考核通过的技术人员才可以进入建筑项目施工中[2]。第二,对技术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养其施工技术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其施工技术水平和岗位工作能力符合要求。第三,对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要定期进行岗位考核,施工技术人员考核其专业施工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管理人员要考核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并将考核成绩与其工资相挂钩,实施绩效工资,从而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上几点是为建筑企业构建专业的建设队伍所提出的参考要求,建筑企业可以按照以上几点建立管理组织系统。
项目管理人员首先应严格查验材料供应商资质,确保材料供应商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经营实力,确保供应材料的质量符合项目要求;其次要做好工程材料的进场管理。管理人员需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核查,确保材料的规格和型号等信息符合施工要求;最后对现场材料进行科学管理。分类存放工程材料并建立库存档案,避免在存放过程中影响材料质量[3]。
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提升,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可以真正实现提高整体建筑行业发展建设时的工作效率,并且也能确保配合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施工技术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对此,在实际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必须确保相关设备能够落实到位,这样才能够利用设备配合现场实际施工来实现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4]。而且,在当前阶段中,虽然信息化程度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在实际应用时,必须确保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都能够对其进行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工程开展的需要进行结合使用,从而真正实现利用信息技术来推进自身工作的开展更具全面性。
技术人员是每个行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人员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专业人才是保证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合理化的核心和关键因素,因此企业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确保技术团队的专业水平。另外,还要严格制定持证上岗制度,有效控制人才的招聘和应用,积极发掘员工的亮点,在具体施工中将各个员工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5]。通过高效开展技术管理工作提升施工效率,有助于节省施工成本,推动建筑产品质量、技术、安全等管理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现代建筑工程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为确保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管理者应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根据项目实际需求优化工程技术实施方案,确保实现项目管理目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针对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