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捷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和瓜洲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护着我回到家乡呢?
再次被起用的王安石不得不离开故乡北上做官。无尽的乡愁让这位执意变法的铁血宰相内心变得无比柔软。再加上他的精神世界里有诗人的成分,此时的他变得异常脆弱,一花一草都能牵动他的心。宋朝的士大夫有庙堂之高的职分,也有儿女情长、莼鲈之思、兄弟情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下面的故事吧。
苏轼、苏辙这一对亲兄弟和他们的父亲,就占了唐宋八大家的3个名额。苏轼、苏辙更是千古传颂的兄弟情深的典范。兄弟二人在各自的人生宦海沉浮中,诗文寄赠十分频繁。关于他们之间的小故事,也是百姓津津乐道的谈资。
苏轼和苏辙同一年参加乡试。考试时,兄弟两个坐在考场的对角。苏轼拿过考卷一看,顿时傻了眼——天哪,考题出处一时间居然忘了!一向自恃才高的苏轼这一回怕要阴沟里翻船了。他抓耳挠腮,坐立不安。眼见大家都开始奋笔疾书,只有他和白卷子“相看两不厌”。斜对座的苏辙看到苏轼这副样子,猜到他哥哥准是把考题出处忘了。然而监考严厉,苏辙总不能明目张胆地过去帮哥哥吧?于是,他灵机一动,拿起笔并朝着它不住地吹气。苏轼一见,喜出望外。原来呀,苏辙想告诉苏轼:本次考题出自一本名叫《管子》的书。这一吹,三魂七魄归了位,苏轼一气呵成地答完了考题。
古诗《泊船瓜洲》写得真好。很多人都被最后两句吸引,把它当作写作文时“推敲字词”的典范。那个关于“春风又到江南岸”,还是“春风又来江南岸”,或者是“春风又还江南岸”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经久不衰。
但我们今天说的,和这无关。
读这首诗我们发现,在写“人与情”的话题时,我们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第一种,人就在你面前,你与对方零距离抒情。第二种,人与你相隔万里,你与对方远距离抒情。零距离与远距离,抒情方法可以有所差别。
其一,人就在面前,零距离抒情,可以借助“话语”的温度。
当你与友人零距离接触时,不妨直接对他说出你的真情。写成文字时,抒情就可以直接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当然,对话的内容要精心选择,马虎不得。
此外,教给大家一个小妙招。在写对话之前,可以用“提示语”再次拉近些距离。比如说,你可以写“我拉着他的手说”,可以写“我望着你的眼说”,还可以写“我拍拍他的肩头说”……这些特殊的提示语,会使距离更近,会使情感更加真挚。
其二,人在遥远处,抒情要借助“心的速度”。
诚如古诗中所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大家想一想,那么远的距离,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一水间”“数重山”。而读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我们又发现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原来,归家心切,再远的距离都不是距离。
瞧,人虽然在远方,但心依然在家乡。当我们面对遥远的人抒发真情时,可以通过文字传达心意,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写下如此“瞬间抵达”的超光速,可以让读者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思念的人、要抒发情感的对象就在眼前。文字承载的真情,无时无刻不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在这一点上,古诗《泊船瓜洲》就给我们很多启发。大家都很欣赏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春风、江南岸、明月都是读者熟悉的景致。而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把诗人急切回到故乡的心表露无遗,仿佛趁着春风再度吹绿江南岸之时,心已经先于身体回到了故乡。万水千山都不是距离,因为心的速度快到无敌。人与人之间,永远会因为心中的挂念而连在一起。
其三,无论如何,关键在文字。
实际上,不管是面对面抒情,还是远隔万里远距离抒情,都要注重文字。情感就是精神,原本看不见、摸不着。多亏文字,才让情感显形。文字就是情感的桥,文字就是情感的纽带,文字能够将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文字能够将情感表达出来。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抒情的文章为什么大多都被写成书信。把情感写在信中,让鸿雁传情,依托文字拉近距离,文字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表述真情,无论距离。让我们乘着文字的翅膀,自由翱翔,自如抵达。
亲爱的小朋友,你是否也有曾经与你距离很近但现在却在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呢?不妨给他写一封信吧!把你想说的话说给他听,把你想表的情表给他看,这样做一定能拉进你们之间的距离,再一次为你们的情感搭建一座美丽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