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梅芳
教练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管理的模式,其具有目标导向作用,主要通过话语提问、心智完善等途径提升被教练者的潜能与素质,以此达到教育的目标。教练技术以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种理论为支撑,通过问题导向引导被教练者不断认知自我并构建新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与自我挖掘的过程,逐步突破预期,达到更高的目标。在该理念下,不仅要强化被教练者的计划、行动、责任以及进取等能力,更要避免拖延、依赖、懒惰等消极因素,进而借助信任、好奇、积极等正向思维与意识,让被教练者走进自我提升、深化以及成长的道路。
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大多数学生相对缺乏自信与自制力,因此在学习与生活中容易产生依赖性。所以班主任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阻碍:一方面,对学生的管教容易存在形式化,难以真正落实;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对班主任的协同教育作用不强,在沟通交流、协同发展、监督审核等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导致班级管理收效不佳[1]。
随着现代社会与企业的高效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单纯依靠职业技能并不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路径。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相对比较落后,不仅教师自身对这门课程的认知存在缺陷,而且存在形式化强而针对性差的问题,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就业障碍。
职业生涯教育是在就业指导的更高一层的教学内容,它不仅与学生就业选择有关,而且还要推动学生的岗位选择、晋升路径、薪资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对未来规划与设计。但当前学生的计划性、积极性以及自主性相对都较低,尤其在自我认知上存在较大的误区,一旦受到打击就会陷入自我怀疑,进而无法客观理性地发展与成长,甚至还会出现心理障碍[2]。
教练技术在学生管理中主要分为四个应用阶段。
1.基础阶段。教练技术应用前,教师需要与学生保持平等、信任且良好的关系,要保证学生具有明确的发言权,敢于发声,质疑教师。而教师则要向学生表明自身的身份、背景、专业水平等各项信息的同时,还要讲解教练技术的基本运用形态,说明其中的内容、方式、流程以及时间安排,让学生做好接受教练的准备,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期待与目标。
2.突破阶段。该阶段为制定行动计划的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一,要设定教练目标。班主任要与学生共同开展讨论会或组织“沙龙”,在探讨与反思过程中提出每一个学生个体应当达到的目标,并将目标细化,体现在学习习惯、生活表现、思维能力、行动导向、反思意识等。第二,要构建合作平台,由班主任与学生达成合作协议,为学生个体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该计划要采取三阶段式的规划模式:第一阶段,班主任要以学生的自我认知为核心,引导学生认清自我,建立准确且清晰的定位;第二阶段,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认清自身的需求,即自己最想达到的目标或想要的内容;第三阶段,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个性、能力以及学习水平,以如何实现目标为根本,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3.行动阶段。付诸行动是教练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班主任应要求学生通过宣誓或承诺书的仪式增强学生的自制力与意志力,让学生能够做到言行一致,逐步形成相应的信心,能够在不断的挑战中接纳自我,获得升华与成长。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给予学生开放的权利与自主的行为区间,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意识,又要保证他们的行动符合计划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观察,发现每一名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而判断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计划和方案,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4.跟进和评估阶段。教练技术的运用过程重在持续化,即通过不断地改进与优化,让学生改正自身错误的思想、态度与行为习惯。这就要求班主任需要持续地跟进与监控,实现跟踪管理。一方面,要及时获取学生相关的反馈信息,及时辅助学生完成改进和成长;另一方面,要向学生提出合适合理的建议与意见,让学生少走弯路,避开误区,尽快达到目标。
教练技术在就业指导中的表现应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深化关系。信任关系是教练技术应用的首要前提,班主任在就业指导中也要做到理解和尊重学生,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认识到自身“独立个体”的身份,并建立起辩证的是非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对自身的意义与能力有全方位的把握,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与帮助,但不会产生依赖。
2.确定目标。针对自我认知不清晰的学生,班主任要开展一对一对话、问卷调研、形象刻画等手段,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心理、思想、能力以及价值,可以由学生的亲朋好友、同学、老师等具有亲近关系的群体写出对学生个体的印象,进而将相应的词汇集中刻画出学生在他人眼中的模样,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自身在社交群体中的状态。
此外,社会实践也是加强学生自我认知的重要环节,因此,通过校企合作路径,让学生在实践或实训过程中深化体验,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熟悉自我,生成良好的职业经验,提高技能以及素养,在强化自我认知的同时,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3.挖掘有利因素。班主任在每学期都应要求学生制作一份简历,一方面要从中发现学生能力与优势要素的成长过程,另一方面则要根据所建立的知识、技能、交际等各个方面能力要求,发现学生当前已经具备的技能,并结合企业招聘中的基本要求,根据胜任力模型,结合行业相关知识判断学生可以满足的岗位,或针对目标岗位还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帮助学生挖掘有利因素,从而呈现客观不足,并让学生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重要方向。此外,通过每学年的简历对比,还能强化学生的就业信心,有更稳定的学习和成长节奏。
4.制定计划。在上述环节中针对学生表现出的缺陷和不足,班主任应与学生共同协定与商议,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计划,并针对每一项能力的发展建立时间规范,通过每日、每周、每月的行动坚持,帮助学生实行自身的承诺。在该过程中,班主任还要关注学生自我反思、监督以及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建立更加科学的职业观。
职业生涯教育中教练技术的运用应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1.明确目标。明确目标是教练技术开展的关键内容,它既是班主任引导学生发展的起始点,又是支撑学生一步步成长的中心点,能够为学生履行行动计划提供重要的动力基础。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从高中到大学之间的跨越较大,不仅在区域界限上超越了开放与自由,而且也失去了发展和成长的目标,进而造成部分学生没有任何规划意识。而在教练技术指导下,让学生重新找到目标和方向,可以采取“奇迹式发问”的方式,在引导学生畅想美好未来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清晰且具象化的目标,进而在进一步剖析的过程中,能够立足大目标细化小目标,形成更系统的成长规划。
2.开发资源。就高职学生而言,由于缺乏自我认知与自制力,进而容易对未来产生迷茫,并在虚度的过程中不断否定自我,既局限了自身潜力的挖掘,又阻碍了自身的发展。所以,班主任教师在职业生涯教育中需要开发有效资源和条件,进而为学生创造科学合理的发展环境,并能够为了目标而具有坚持的韧性与意志。在教练技术中,班主任则可以运用“强有力的问题工具箱”,通过对学生的提问,找到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隐形能力与素养,并由此开发相关的资源和培育活动,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找到合适自身的方法与资源,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高职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学生管理方面,不仅取得了学生的信任,而且能够进行更积极多元的交流,学生在成绩、纪律、品格等多方面获得了成长,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在就业指导方面,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不断加强,并设定了自身发展的基本目标,根据目标的职业要求,制定学习规划,从而真正走向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学生对职业发展的了解更加深入,不仅全面了解了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还深入探查了解了其行业的发展形势以及职位晋升的空间,并能以自身的潜力为基础,向着更高的发展目标前行。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应进一步深化教练技术,通过对学生实际就业的跟踪调研,分析在学生管理、就业指导以及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与缺陷,并进一步完善与优化。
综上所述,教练技术在高职班主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价值,班主任要掌握该工具与技术的应用策略,尤其在学生管理、就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等课程与工作中要科学运用,通过科学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层次化、多元化的发展目标,并在自我认知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信心与积极态度,进而根据发展计划付诸行动,并根据行动过程开展反思,从而形成正向激励的循环过程,使学生真正达到社会所需的人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