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实践研究

2021-11-23 19:15陈文兴吴莹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律院校

文/陈文兴 吴莹

2015年4月27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意见》指出,要根据国家发展的新政策,跟进国家就业政策,带动创新创业。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培养国家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指导方针,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者践行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帮助大学生传播法律知识,明确法律观念,树立法律意识。在创业过程中,有法律的思维;在创业实践中,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去规避风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不仅注重法律教育,更重视创新创业的技能培养,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法律意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高职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一)增强创业活动中的法律思维和意识

在知识创新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必须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人才,近年来,面对高职院校,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各地区纷纷效仿,开展创业试点,增加创业的课程,使大学生更好地创新创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由于经验和起步等方面的问题也很多,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法律意识比较欠缺。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很多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课程设置并不完整,设备体系和师资力量都有所不足。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也产生了一些法律风险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创业失败现象的产生[1]。法律教育仍然是大学生创新教育过程中的重点,要完善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特别是教育观念、法律创新意识等还不够成熟,要增加实践经验,还应具备一定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降低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在实践的过程中,首先对大学生来讲,通过创新创业的法律,能够让大学生对法律的基本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积累法律知识,并能运用这些法律知识来规避风险。降低创业过程中所发生的财产损失,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够有效规避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因为欠缺知识和法律薄弱,导致创新创业的失败,打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尤其是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具备的法律创新也是能够让营业者们可以更加理性和理智[2]。并运用法律的思维去处理市场经济,面对市场的竞争,能够运用有效地经营战略方法,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创造机会,并且积累更多地资金去运营企业。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相关创新知识、创业意识和创业法律等知识也会得到全方位的巩固和提高,对于培养优秀人才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市场的有利竞争。

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法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创业法律教育理念缺失

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法律意识的普及不强,并受制于高职院校的各种因素,所以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法律教育方面比较缺乏。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法律意识的培养还比较薄弱,因此,高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创新创业的主体从多个角度进行创新,创业在创业知识方法等方面的培养,弥补了创新创业意识、法律层面的缺失[3]。积极化解和规避法律风险,培养法律意识,在创业活动过程中树立法律意识缺失观念。

(二)创新创业法律教育师资结构不合理

老师的授课内容要结合创新创业的课程,并具有实践性,要将不同的法律知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传输给学生。创业法律教育需要专业的教师来授课,并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法律专业知识,而且能够担任教学工作,有较高的教学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的法律教师主要是由行政岗的校外人员来授课,减少了法律专业老师在其他课程安排上面的工作量,且没有合理地安排,所以授课内容不够深入,知识结构和框架没有层次性,创新创业的教育难以与法律教育结合,缺乏专业性和实践性。

(三)创新创业法律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法律课程安排上不具备系统性,也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安排,创新创业法律知识是以“创新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与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相关法律选修课程为主要内容,传授创新创业法律知识。这样的课程不具有完整性,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很难系统地掌握。虽然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但并不能完整地把握法律知识层面的问题[4]。

(四)创新创业法律教育实践性指导欠缺

让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法律知识的同时,掌握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法律意识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教授理论知识,还应该加强实践锻炼,给予法律实践性的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人员更应该努力教学,但大多数的教学人员都是行政工作人员,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很难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而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法律这门课程就会显得比较无趣,学生在学习时也会感觉枯燥乏味[5]。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意识培养路径

(一)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创业行为、创业过程。创业的课程主要是明确创业所涉及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创业者在接触创业活动的过程中,逐渐了解法律问题。如,通过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创业以及法律知识,主要从资金来源、资金去向、贷款担保固定资产租赁等法律层面上传递知识。与此同时,在开展创业阶段,对经济实体的设立、行政审批等问题有法律认识,也了解在经营过程中市场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上述问题涉及《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票据法》相关诉讼法和《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担保方面等数百法律文件。未通过系统学习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创新和创业的过程中就会遇到法律文件上的困难,尤其是在知识产权等方面。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需要高校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引导,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要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避免被他人侵犯。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对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邀请相关工作人员对法律纠纷等问题进行讲解和实践,在教学内容上更加突出创新创业的内容,更多地对教学案例和模拟法庭等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和实践。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确保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能掌握法律知识,有效地规避风险。

(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法律意识的专业师资队伍

创业的法律意识涉及到较多的法律知识,也涉及更广泛的道德法律层面。因此,在培养法律意识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他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实际的帮助,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应用程序,同时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有创业意识的学生详细的讲解。所以,目前高校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体系的课程,需要专业教师,这也是专业教师欠缺的问题,而高职院校在教授的课程中,教师队伍主要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我觉得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法律意识的思维,把创新创业活动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法律知识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高职院校还应该引进专业的法律教师,优化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三)建设创新创业法律服务以及法律援助基地

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具备法律知识,但缺乏专业性的法律知识。而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还需要专业法律人员的帮助。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法律课程,完善法律服务,建立法律援助基地,为学生提供免费、零成本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通过加深认识,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由于大学生处于创业阶段,刚开始由于资金缺乏,又不能在社会上得到有效的法律支持和法律援助,因此,希望高职院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和法律服务等方面提供良好的保障,从而使其增强法律意识,规避风险。

总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培养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思维,并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和已掌握的法律手段,提高自身在创新创业实践的各方面能力,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法律院校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