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发展研究

2021-11-23 17:23:33马海燕
现代交际 2021年18期
关键词:技能体育能力

马海燕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高等教育要培养能为国家、社会负责的、具备探索精神且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人才。教育实习是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从学生实际需求入手,将教育实习贯穿整个大学生活,最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本文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意义

教育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走上教师岗位的一个必经环节。在高等体育院校,教育实习是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实践环节,各高校也在“教育为社会建设服务”“教育与劳动生产结合”的目标下努力构建新的教育实习范式,力求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体育教师。教育实习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首先,在理论层面上,研究教育实习,构建最适合的教育实习新范式可以明确教育实习与学生实习能力的关系,进而促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整合。通过教育实习,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实习,并能在实习后反思,进而通过实习提高教学能力。通过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做出总结,为下一届学生实习提供数据支持。对教育实习的研究,能为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改革意见,最终丰富教育实习的理论研究成果。其次,在实践层面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育能力,使学生快速适应教师行业的要求。学生通过反思和总结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教师在实习中发现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最终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体育教师。

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要通过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在教师组织的有阶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角色转换不适应、缺乏反思等问题。

首先,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最新教育理念,但实际情况是体育院校的学生在经历系统学习后,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并不牢固,对重要理论知识似懂非懂,即使掌握部分理论知识,却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践中。具体表现为:第一,语言表达和实践组织能力弱。体育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存在一定差异,其教学活动主要在开放的体育馆或体育场开展,空间较大,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控制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性别、身体条件、季节、气候、运动器材等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求比较复杂。部分学生在实习时,由于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如不了解铅球场地的画法、没准备跳高课程的器材、不懂篮球的基本步法等。还有的课堂组织混乱,无法进行规范性示范等。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基础、教学组织能力是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基础能力,但多数学生能力欠佳。[1]第二,实习准备不充分。一些学生在实习时不提前备课,没有准备教案,对实习场地及学生需求不了解,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没有预测,导致实习过程非常混乱。第三,教学方法不合理。许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因基础能力弱,只能勉强完成教学内容,最终也没有让学生学会、学懂,乐学。第四,教学评价单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最佳载体,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仅以体育技术或技能达标为标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身体素质不强的学生,本身体育技术能力较弱,会挫伤其自信心。

其次,角色转换不适应。教育实习使学生转变成教师,其责任和义务也发生了变化。但部分学生对角色转换不适应,不会以教师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不能摆正自身的位置,不能很好地约束学生。

再次,缺乏反思。教学反思是学生教育实习的重要环节,是对实习的一个总结,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多数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不对自己的教学组织进行反思,当出现突发事件时表现得束手无策。教育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利用好教育实习平台,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教育实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导者,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以高效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但一些学校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缺乏实习前的培训和对学生实习的监管。

首先,教育实习前的计划不完善。对学生进行培训是高等体育院校教育实习的重要内容,在学生教育实习前,学校应制定教育实习计划,目的是通过完善的计划,以及对学生的培训和辅导,使学生掌握实习技能。但部分学校没有开展实习培训,即使有培训,内容也是局限于简单的口令练习或游戏等,并没有教学生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如何采用不同的方法传授体育知识。学生在实习前没有做好热身运动,导致实习效果不佳。

其次,对学生的实习缺乏监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管也是学校组织教育实习工作的一部分,目的是总结经验,为下一次实习奠定基础。但有些学校及教师缺乏对学生教育实习的全程监管,导致部分学生在实习时懒散、缺乏责任心和上进心,实习效果不佳。如果学校过于强调体育技能的达标,而忽视学生实习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会导致多数学生只依靠体育技能达标获得证书,但并不具备真正的教学能力。教育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中,并传授给学生,并不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

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发展对策

(一)以教学素养提升为核心构建教育实习发展机制

学生技能的提升应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独立性的教学素养培养,目的是使教育学习更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第一和第二学年的教育实习以视频观看和理论学习为主,再结合体育教师技能比赛,如教案编写、队列操练、体育游戏、健康小知识等,使学生了解教师素质要求,并在实习中提升能力。教案编写是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在教育学习过程中要重点学习的基本功。[2]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可以开展教案编写比赛,目的是使学生在比赛和实习过程中了解教案的编写流程,提升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在第三学年可在教育实习中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赛的编排、裁判,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学校与体育相关的各种工作。在第四学年可在教育实习中进行集中学习,使学生体验教师的责任,进而树立教育理念。除了在不同学年安排有针对性的教育实习内容外,还可通过教育实习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师定位意识,通过出操、专家讨论和理论课程讲授等提高学生对后续就业岗位的认知,并树立信心。

(二)以师范和专业融合为依托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思路也发生了变化,既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又要求学生学会教育和教学,进而实现教育技能和指导技能的提升。学生在实习中反映最多的是不知道如何与学生交流,如何提升表达的生动性,如何激发学生的体验,如何控制课堂。在实习时将师范性与专业性结合,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教育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作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在了解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能帮助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依托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对学生进行公正公平的评价。

(三)以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为本构建满足不同学生要求的教育实习机制

学生在实习中要发展的基本素养包括教育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运动能力、科研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组织能力,即在有效控制课堂的基础上,完整高效地传授知识的能力。学校可根据体育教师的素养能力要求制定评价体系,目的是为学生的后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学校要根据评价体系为学生创设实践平台,使学生在项目比赛、裁判组织、说课表演过程中层层递进地提高综合素质。

(四)以广泛实践为原则建立教育实习保障机制

在网络时代,青少年体质下降,对体育运动兴趣不足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要通过教育实习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运动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运动技能可以通过坚持锻炼习得,学生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从实践中获得。因此,学校要为学生创设广泛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而为后续的就业提供保障。[3]

(五)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明确办学定位

1.改革课程体系,提高选修课比例

课程改革要体现“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宽广基础、扎实基础、加强技能”。高校特色应立足于必修课,课程内容应结合中小学实际情况,增加选修课数量和学习时间份额,形成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动员学生自学,拓展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重新定义人才课程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动手学习在课程中的比重。按照“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训练体系的内容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实践训练体系要多样化、分级、逐步发展。一是在组织实践训练中,要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入手,组织分层、多样、科学的活动。二要全面落实学生职业培训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加强学习管理实践。为确保实习有效规范,实习与论文(设计)、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辅相成,各项体育竞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有序果断开展。三是要智能制定实训计划和实训方案,确保实训所需学分(学时)到位。[4]四要深化实践学习改革,以中小学实践学习为基础,搭建联合教育平台,通过延长学习实习和实习期限等方式,加强与实习部门的深度合作,采取多种形式的实习。采取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实习组织形式多样,体育实习与扶贫实习相结合,完善体育实习制度,建立实习督导制,以确保实践教学单元在体育专业人士的培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着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是课程的具体执行者。拥有一支思想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体育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有必要提高教师的素质。高校教师要加强教学实践和培训,认识体育专业化、学习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快速掌握现代教学理论,补充新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适应现代教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结语

教育实习是高等体育院校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校要了解目前学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实习,使学生重视教育学习,并通过教育学习掌握就业技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技能体育能力
高级技能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