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在银行信贷风险管控中的应用与优化

2021-11-23 17:23马俊婕
现代交际 2021年18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财务报表信贷

马俊婕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 吉林 132101)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不断探索现代化的经营模式,致力于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管理制度。信贷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银行风险敞口最大的领域,因此,如何做好信贷风险管控是各大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财务分析正是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本文聚焦财务分析在银行信贷风险管控中的具体应用,探究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财务分析在银行信贷风险管控中的优化策略。

一、财务分析对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重要性

(一)财务分析在信贷风险管控中的具体应用

财务分析理论主要是指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及其他方面的相关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进行评估和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1]在银行信贷业务具体实践应用中,信贷人员要具体分析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记载的财务数据,并通过结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方法,综合评估借款企业的资产结构、负债水平、盈利能力等财务状况。并且银行可以通过建立量化风险评估模型,对借款企业进行依托财务数据的量化评级。

(二)财务量化分析利于银行建立科学风险评估体系

以企业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导入银行自己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银行就可以得到企业的信用评级。评级结果直观反映了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于银行做出最终信贷决策具有科学参考价值。这种财务量化分析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利于银行建立科学风险评估体系,可以有效避免人为评审导致的信贷风险评估中的道德风险,并且统一的量化风险评估标准,更能满足现代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快速发展,急需建立标准化审批体系的要求。为了更有效地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违约风险,商业银行还引入了债项评级的评估方法。债项评级是指商业银行根据不同债务工具的特点,如债务类别、风险缓释、偿债优先级等,对其债项层面的偿还能力进行风险计量和评价。债项评级常用的指标包括LGD、EL等。

(三)财务量化分析利于银行标准化风险管控

财务量化分析是建立了一套清晰可度量的评价体系,风险大小、收益水平都可以精确地以数值形式体现。有利于银行进行标准化信贷风险管控,通过统一平台、规范制度进行信贷风险约束,打造科学的、标准化的银行信贷风险审核流水线。

二、财务分析信贷风险管控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财务造假现象屡见不鲜

财务分析能够在银行信贷风险审核中发挥作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基础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企业财务造假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商业银行近些年大量续作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而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通常都是未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甚至企业都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通过外聘兼职财务人员完成财务报表的编制。因此,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不仅存在诸多记载错误、逻辑错误,甚至还有很多故意造假的行为,以帮助企业粉饰业绩、便利融资。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甚至上市公司也会偶有财务造假行为,其中还有第三方审计部门的违规参与,财务造假行为也更高级、更隐蔽,不容易识别,且负面影响范围更大。对于银行来说,大型企业尤其是集团客户,关联交易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关联交易转移盈利或亏损、粉饰报表、逃避债务等,这些行为都会影响银行对企业信贷风险的审核和判断。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一方面寄希望于从监管层面约束企业财务造假行为;另一方面,切实有效的做法是提升银行信贷审核人员的财务造假识别能力。

(二)银行信贷人员财务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识别财务造假、科学管控信贷风险,这些都需要具备专业职业素养的信贷人员来操作,目前商业银行的普遍状况是信贷人员财务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信贷人员的供给跟不上银行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银行信贷业务规模成倍扩张,但是一个合格的信贷员是需要较长成长周期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财务、风控经验,在信贷人员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新手信贷员参与项目,财务专业水平难有保证;二是银行信贷员队伍中,专业背景为财会相关专业的比例不高,直接影响了这一队伍的财务专业水平;三是银行针对信贷人员的财务专业培训明显不足,加之信贷人员日常工作较为繁忙,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提升专业。

(三)财务分析形式化、流程化

各大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建立了企业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明显的财务分析形式化、流程化的现象。具体体现是就数据分析数据、就指标分析指标,在信贷风险分析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考虑如何让企业财务数据、指标满足银行评价体系要求,而忽视了企业财务数据、指标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之间的关系,脱离了财务分析的初衷和本质。

(四)信贷风险管控过度依赖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对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过度依赖财务分析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财务分析采用的是历史经验法,根据企业过往经营业绩,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随着大数据技术在银行信贷风险评审中的应用推广,商业银行开发了越来越精致的风险计量模型,监管部门也鼓励银行开发内部评级模型预测违约概率与违约损失率,以评估风险和计提资本。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过度模型化造成了很多问题,模型测算的风险计量结果与企业现实情况偏差较大,不少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和经济增加值(EVA)很高的业务或产品,反而暴露了很多信贷风险。[2]企业在现实经营中面临的风险是复杂多变的,依靠风险计量模型是很难精准预测的,加之风险计量模型所采用的财务数据真实有效性有待商榷、模型假设条件过于严格等原因,都影响了其对现实风险的准确反映,而银行过度依赖这种分析方式,势必影响其对信贷风险的精准管控。

三、财务分析在银行信贷风险管控中的优化策略

为了更好地发挥财务分析在信贷风险管控中的作用,银行有必要优化信贷评审中财务分析策略,科学、有效地进行财务分析,透过财务分析看清企业本质,进而做出合理信贷决策。

(一)报表可靠性审核

银行信贷客户经理取得企业财务报表之后,先不必展开具体财务分析,要先判断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也就是识别是否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只有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才有进一步财务分析的必要。具体审核中,如果企业财务报表是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一定要看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一般来说,银行只接受“无保留意见”的审计结果;如果企业财务报表没有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这种情况在银行续作的中小企业贷款项目中非常常见),这时就需要信贷审核人员甄别报表的真伪了,实践中可以通过财务报表科目之间勾稽关系是否合理、报表是否存在重大异常情况等方式进行判定。对于新手信贷员来说,由于没有经验,运用上述方式辨别报表真伪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银行可以有意识地收集一线信贷人员在业务中遇到的虚假财务报表的案例,并将虚假财务报表的错误勾稽关系、存在重大异常的科目、明显不合理的财务结构整理成统一文字材料,供信贷人员学习参考。

(二)报表重点科目的审核

财务报表中科目众多,其中有些科目尤为重要,可能成为企业美化报表、虚构利润的重灾区,或者有些科目可能反映出企业重大经营、财务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科目要重点审核。

1.货币资金科目

从信贷视角看企业财务报表货币资金,一是金额不能太小,金额太小说明企业明显存在流动性问题,可能难以应付近期流动性支出,一般来说,货币资金金额不应低于总资产的十分之一;二是要看货币资金的结构,主要是保证金的比例,保证金不能应付近期流动性支出,在计算相应比例时应予以扣除,将保证金金额与缴纳保证金的银行贷款金额进行比对,这也是识别企业财务报表真伪的一种有效手段。

2.应收账款科目

应收账款是企业财务报表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信贷人员除关注应收账款规模、结构之外,还应关注以下问题:应收账款规模与企业销售收入是否相匹配、应收账款的账期与企业所处的行业谈判地位是否相匹配,以此来判断企业销售收入是否有水分;分析应收账款明细,也就是交易对手情况,判断企业下游客户的集中度情况,以及交易习惯是否存在异常,例如某企业第一大下游交易对手是某国企A,平均应收账款账期为5个月,经了解,同行与国企A的平均应收账款账期为3个月,这就是重大异常问题,信贷人员需要调查清楚,究竟是企业谈判地位低、还是报表财务数据造假造成的;重点关注账期在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了解应收账款产生的背景,分析是否存在关联交易、股东抽逃资金等行为,判断应收账款损失的可能性,并分析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充足。[3]

3.存货科目

针对存货科目,信贷人员的核心工作是判断存货是否真实、是否有价值。在信贷审核中,需要信贷人员现场盘货,因为不同行业差异较大,所以需要信贷人员具备一定的行业经验。例如,服装行业往往库存较大,信贷人员可以借助企业库存管理系统、随机抽查等方式,综合判断库存量;要判断库存服装是否有变现价值,如果大部分是过时服装,难以销售变现,那这部分服装库存就应该计入损失了;还要关注存货的周转效率,例如制造业存货的周转率一般不低于6次,也就是存货账期一般不高于2个月。

4.其他应收款科目

因为是企业主营业务以外产生的应收款项,所以务必确认其他应收款的明细,实际上很多企业把股东的借款、关联企业的往来款计入其他应收款,如果这个科目金额较大,就要综合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股东抽逃资金、为关联企业提供融资平台等行为,这对银行做出信贷决策尤为重要。

5.对外融资规模相关科目

主要通过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等科目,判断企业的综合对外融资规模,负债较重的企业无疑风险较大,银行应该谨慎介入信贷业务。银行还要关注企业对外融资的资金用途,是否存在资金挪用情况,例如,短贷长用的情况,也就是借短期贷款,用于企业长期项目建设,这种情况极易导致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

(三)加强对企业现金流的分析

很多信贷人员对于企业的评判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以是否盈利作为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标准,实际上一家企业即使没有盈利,也可能不影响这家企业的正常运营及偿还债务;如果一家企业现金流出现了问题,即使企业账面是盈利的,这家企业也可能面临短期内破产的风险,账面上的利润只是数字,无法直接用于支付工资、货款或者偿还债务。因此,从银行信贷的视角来看,要尤为重视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分为四个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四个方面产生的现金流,都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科目存在一定勾稽关系,信贷人员也可据此判断企业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对于具体的数值,信贷人员的底线应该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正值,也就是经营活动能够产生净现金流入;或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其中至少有一项是正值。如果上述条件都不满足,则可以判定这家企业现金流存在问题,银行对这种信贷项目就要警惕了,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没有了现金流企业很难存活,偿还外债就更无从谈起。

(四)多渠道提升信贷人员财务专业能力

银行信贷风险审核,说到底还是要由信贷人员来操作,信贷人员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一家银行的信贷风控水平。财务专业能力是信贷人员职业素养的核心体现,商业银行要多渠道提升信贷人员财务专业能力。可为信贷人员提供财务方面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相关主题研讨等。信贷人员岗在商业银行通常是工作强度大、职业风险大的岗位,各商业银行应该在薪酬设定上向信贷人员倾斜,作为风险补偿,同时也有利于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稳定性,避免人才流失。

(五)科学运用风险计量模型

科学运用风险计量模型无疑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具体应用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风险计量模型的选择、参数的设定一定要符合银行信贷客户特征,如企业客户行业分布、地区分布、规模特点等;二是不能盲目信赖风险计量模型,风险计量模型是在企业财务数据基础上运用算法得出的结果,数据的真实性、模型参数的合理性都不一定十分准确,因此,风险计量模型的结果只是工具,还要结合对企业其他方面的风险分析综合判断企业风险水平。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财务报表信贷
财务会计怎样提高财务报表编制的准确性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思路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