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以海洋类高校为例

2021-11-23 17:23周良武
现代交际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中国化海洋课程体系

周良武 梁 标

(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分工体系日趋细密和多样,相应的人才需求也呈现专业化和多样性。为适应这种分工体系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各高校必须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市场需求,以及自身办学优势、特色培养人才,打破千篇一律、“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作为海洋类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培养既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适应我国海洋发展战略、具有海洋意识的新型人才。为此,必须实现培养目标创新、课程体系创新、学科研究创新、培养方式创新,五方面改革创新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统筹推进五方面改革创新,才能为人才培养指明方向,提供课程学习保证、学科研究支撑,以及相应的实现途径。

一、培养目标创新:培养具备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与强烈海洋意识的学术型人才

培养目标是一个学科、专业发展的指针,也是学生开展学术研究的根本遵循和指南。培养目标决定了一个学科、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高度,以及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科学研究的潜力;因此,培养目标对于学科、专业的发展,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新时代涉海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以学科性质为依据,也要适应新时代我国海洋强国发展战略要求,以及对接学校自身发展定位和发展特色。

1.学科属性决定人才培养必须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简介》规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在政治思想上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学术研究上要把学生培养为“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研究”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必须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具备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宣传和党政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决定人才培养必须具备强烈的海洋意识

海洋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近现代发展史表明,海洋关乎国家兴衰安危。当今社会随着科技进步的快速推进,人类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深化,海洋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越来越明显,海洋开发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发展的重点。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深入推进离不开海洋人才,必须培养大量符合时代要求人才,才能在激烈的世界海洋开发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涉海高校作为海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立足海洋,面向海洋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质是与时俱进,涉海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适应世界发展形势的必然结果。

二、课程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课程为“主”与海洋知识为“辅”相结合

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学生培养目标依赖相应的课程设计,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培养目标为课程体系设计提供了明确方向和相应选择,课程体系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反映人才培养要求,为人才培养服务。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1.优化课程体系,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理论性,研究生如果在学习阶段没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毕业后将很难胜任本专业研究和教学工作,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掌握。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为了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练好基本功,在课程设计方面要分两个层次开设:一是开设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方面的课程,包括马克思、恩格斯主要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等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和观点,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来龙去脉、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二是开设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与重要文献选读、中共党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等方面的知识。

2.突出课程针对性,拓展海洋特色课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的特点是研究范围非常庞杂、广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都是其研究范围,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广泛领域,导致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出现针对性不强的通病。各校均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为主线开设专业课程体系,未考虑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和变化,以及学校特色、发展重点。为了改变这种千篇一律的课程设置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立足国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根据学校特色进行课程设置。涉海高校的特色和发展重心在于海洋学科,以培养海洋类专业人才为主。因此,作为涉海类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有意识培养研究生的海洋意识,既符合国家海洋发展战略需求,也是弘扬学校特色的必然结果。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关于海洋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如海洋类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海洋史等课程,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性,也能满足社会对海洋人才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推动国家海洋战略的贯彻落实。

三、学术研究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本”与海洋研究为“特”相结合

学术研究与教学存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学术研究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可以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撑,教学上遇到的理论问题只有深入研究才能解决;同时,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理论的缺陷与不足,促进理论发展和创新。理论创新的正确与否要靠实践来检验,教学实践就是重要渠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专业性质,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本”

每个学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是因为这个学科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研究范式、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有自己特有的范畴、概念和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自2005年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重要成果、主要经验、发展规律、重要意义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已成为指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学科。因此,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发展,必须在研究上继续坚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不动摇。

2.海洋的战略地位和涉海高校的特点,要求坚持以海洋研究为“特”

海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实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作为海洋大学承担着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历史重任,学校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也应强调海洋特色。同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点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解决当代海洋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解决海洋问题的基本观点、解决途径和对策等。

四、培养方式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全方位社会实践相统一

由于马克思主义诞生时代的久远性,以及西方话语体系与汉语之间的巨大差异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实不容易理解。即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由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变迁等原因,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离不开导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刻苦研读。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极具实践性,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必须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途径。

1.坚持读原著、悟原理,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的基本理论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系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理论;二是系统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流’,无‘源’则无‘流’”[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人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基于当时欧洲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由于时代背景、语言特点、社会变迁等各种原因,无论是学习源头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只有立足原著、深刻体会,才能掌握理论精髓,把握和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核心要义。

2.马克思主义实践性要求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非常重视实践的作用,他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60并且批评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61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彰显其时代价值。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的学生而言,开展教学实践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随着新中国七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事业的飞速进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高校急速扩招,大学生数量剧增,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高学历人才逐渐增加,硕士研究生进入中学教学已成必然,北上广一线城市博士毕业生入职中学也成为常见现象。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适当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类内容,增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以适应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要求。

五、结语

随着海洋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地位的凸显,以及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作为涉海类高校要勇于承担起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历史重任。作为涉海类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要与时俱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为本的同时,要通过课程体系、学科体系、培养模式创新,加强研究生海洋意识的培养,把学生培养为具有强烈海洋意识的马克思主义专门人才。

猜你喜欢
中国化海洋课程体系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