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一凡
泰语专业学生对就业现状的认知会影响就业准备工作。根据调查,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目前泰语专业的就业现状竞争激烈,只有不到10%的学生认为就业竞争小或无竞争。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和开设泰语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加,未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大学生对就业现状的认知,会影响泰语专业的就业率、就业对口度等,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就业形势。由于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有40%的学生毕业后有继续深造的意愿。
关于泰语专业学生毕业后是否会选择从事泰语相关工作和就业意向行业这个问题(多选),有27.76%的学生选择教育领域,27.44%的学生选择贸易领域,38.49%的学生选择翻译领域,10.41%的学生选择外事领域,7.26%的学生选择新闻传媒领域,6.31的学生选择电子信息产业领域,27.44%的学生选择旅游、酒店、餐饮等服务业领域,11.04%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意向行业较为分散,也符合就业市场的需求。还有一些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不从事泰语项关的工作,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56.15%的同学,这也反映了就业竞争的激烈,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转行的意愿[1]。而泰语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主要原因是尽早赚钱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认为工作实践性更重要、考研难度大费用高的原因紧随其后,在校期间要充分准备好毕业后找好相关工作。
根据调查和综合分析,泰语专业学生的意向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云南及两广地区和泰国曼谷、清迈、芭提雅等较发达地区;大部分学生选择上述意向就业地区的原因是上述意向就业地区可以提供更多选择企业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提供很好的晋升机会,个人上升空间大。在就业过程中,泰语专业学生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主要偏重个人发展空间、收入与福利、工作环境与地点等方面,而工作的稳定性、专业对口度、工作单位性质等是次要方面。
在意向就业薪资方面,有50.47%的学生选择了4000元~6000元的意向就业薪资,选择6000元~8000元、80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7%和18%,而选择意向就业薪资在4000元以下的却不足3%。这个数据说明,部分学生对自身能力水平、社会就业形势及行业资薪水准有正确的认识,但也反映了部分学生对薪资期望值过高,缺乏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和对就业形势的正确认识,容易走入就业误区。
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英语等级证书和泰语等级证书是影响就业的主要证书。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泰语等级考试较为麻烦且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云南大学是国内唯一一所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认证的泰语水平考试(CUTFL)考点。因此,许多考生前往考点比较麻烦,而且由于主要针对云南省的设置,导致很多泰语专业的学生并不知道这个考试。另外,目前国内只有云南省开设了泰语等级考试(云南省高等学校专业/非专业泰语应用能力考试),但考试只针对云南省的在校生。
调查显示,有超过94%的泰语专业学生认为就业市场需复合型人才,有80%的学生选择了泰语+英语,而选择泰语+国际贸易,泰语+商务(电子商务)、泰语+旅游、酒店的人数也均在60%以上。在泰语专业学生看来,就业市场需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原因是就业竞争压力大,其次是单语言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泰语专业学生认为的从事与泰语相关工作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是泰语专业相关知识和相关从业经验,然后才是沟通、学习、工作等能力。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就业岗位对于专业的要求比较严苛,很多学生专业素养不能达到岗位要求。
在就业指导课程方面,有超过70%的泰语专业学生认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应在大一、大二开设,认为在大三、大四开设的比例只有22.08%和5.99%,而学生想获取的信息以就业前景规划辅导和求职规划辅导为主。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只在大三或大四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且以求职技巧为主,并没有开设就业前景规划辅导和就业求职规划辅导课程。高校应加强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规划辅导,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样才能达到高质量就业。
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笔者发现,广西外国语学院泰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与泰语相关的工作的比例约为70%,其余学生选择灵活就业或继续深造。大部分从事的行业为行政助理、国际贸易、跨境电商、游戏客服及本土化翻译等和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工作,主要是因为近年来这一领域的人才缺口较大。已就业的毕业生中大部分就业单位以私企和外企为主。与此同时,近些年公务员考试中泰语岗位比例的增加,也为泰语毕业生增加了一种新的选择。
广西外国语学院的中国籍泰语毕业生有很多选择在泰国就业,通过调查得知,选择在泰国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是因为国外就业较灵活且压力比国内小,其次便是为了深造读研。薪资以北上广深等城市领先,普通应届毕业生月工资可达5000元~6000元,而积累行业经验后可达6000元~10000元。云南、广西地区的工资较低,普遍在3000元~6000元之间。泰国薪资较为平均与固定,月工资普遍为20000元~30000元,而少数岗位则可以达到30000元~50000元。
近年来,泰语就业市场与社会需求相较之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过对搜集来的近20年内的数千个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后发现,在2005年前后,受市场需求的限制,泰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十分狭窄,研究生毕业后普遍从业于高校,担任外语教师,本科及专科生主要从事旅游、商务等行业且泰语类就业市场普遍仅需要精通泰语的人才。伴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泰语类就业市场对精通经贸、旅游、教育的泰英双语人才需求有了大幅度提升。近几年,随着跨境电商、跨境网游、直播销售等行业的兴起,泰语类就业市场对外贸类、游戏类的泰英双语人才需求度急剧增加,跨境销售、游戏本地化,游戏客服的岗位也逐渐增多,由于疫情导致直播销售行业的迅猛增长,市场对外语类直播带货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从国内和国外两个主要就业市场进行简单的探析。首先,国内市场的主要就业地区为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和邻近泰国的云南及两广省份,近些年川渝地区的就业岗位随着政策的带动有了明显提升。而就业薪资也以北上广深等城市领先,而云南、广西地区的工资则偏低。其次,国外市场的主要的就业地区为曼谷、清迈、芭提雅、罗勇等较发达地区及开发区。从就业岗位来说泰国的岗位更加多元化,几乎覆盖泰国的各行各业。近些年,泰国薪资其实变动不大,薪资普遍集中在20000泰铢~30000泰铢。
通过对调查问卷和对就业市场分析后得出,有30%的毕业生意向工作薪资为6000元~8000元,目前国内外泰语类应届毕业生普遍薪资集中在3000元~6000元人民币。麦可思研究院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20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指出2018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624元,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2]。由此数据可以看出,部分毕业生对就业薪资预期偏高,应及时转变心态,选择先就业,积累一定行业经验后,再择业,从而达到自己的预期意向薪资。
通过对就业市场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向“π”型人才后,部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达不到岗位要求,这方面主要集中在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泰语行业领域知识及泰语口译笔译技能等方面。熊慧妮在《高校东盟小语种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建议—基于广西民族大学的调查》中指出,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所偏差,通过回访多家用人单位了解到,毕业生在外语的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3]。有些毕业生就业后难以很快胜任翻译工作,尤其是能真正掌握财务、旅游、贸易等专业知识的高层次翻译人才。另外,还有企业反馈毕业生应用写作文本的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低等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应在大学期间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行业专业技能的积累,加强泰语口译与笔译技能的锻炼,且高校应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泰语人才的培养质量。
通过问卷分析得出,泰语专业部分毕业生处于就业迷茫期,毕业后还不清楚下一步目标,许多学生在工作和继续深造之间犹豫不决,导致错过了最佳就业时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学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不合理。李建芹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中指出,学校应把握就业指导关键阶段,细化大学生成长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4]。并详细指出了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是在不同时期随着对社会发展、专业认知和自身成长状况的评估进行调整和改变的,并将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大致分为大一、大三两个关键时期。因此,学校应加强大一及大三时期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让学生在大一期间便确立明确的目标,利用大三对专业的掌握情况和个人的发展规划进行调整,以确保毕业后的就业意向、职业规划保持一致。
1.对泰语学科建设进行宏观调控
我国的泰语专业人才经过几年的沉淀,加上开设泰语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加,截至2020年,全国开设泰语专业的本科高校为43所(除军事院校),专科院校为25所,导致我国目前泰语专业市场人才趋于饱和状态。因此,政府及高校应立足当前的就业市场对人才供需情况进行合理分析,评估各地区各高校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及各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防治盲目设置专业,盲目扩大招生。
2.加快泰语专业领域教材的建设
目前,泰语专业综合类教材和听说读写译技能类教材并不短缺且仍在不断开发中,但专业领域类教材的开发却进展缓慢。近些年,虽然不少出版社已开发了商务、旅游有关的教材,但一些与建筑工程、法律、医疗等具有极强专业性的教材并未得到开发。中国和泰国之间的合作已深入到各行各业,而且每个行业所需要的专业词汇与沟通技巧都各不相同,因此,这些教材的开发更是迫在眉睫。陈颖在《对当前我国东盟语言产业市场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指出,目前我国东盟语言图书出版行业鱼龙混杂,出现了同类图书重复出版的现象,我国东盟语言图书出版行业引领企业较少,行业内缺乏竞争活力[5]。因此,政府可以尝试统筹各高校专业教师资源和行业领域专家学者进行精品类专业领域类教材的开发。专业领域教材的建设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领域知识,也利于高校专业领域特色课程的建设。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从课程设置来看,部分高校泰语专业课程由于学时少、课程任务重等原因,并未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以多所高校开设的“商务泰语”为例,高校对此课程的设置往往为一学期,学时为32学时,由于课程内容多、任务重,导致教师不能“精教”,学生不能“精学”,最后导致学生仅仅掌握了商务泰语的基本用语,这不足以支撑学生应对今后的就业。为此,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从岗位的实际需求、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不断地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实施课程优化,而不是一味地按照已有的教学大纲来设置课程,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泰语应用能力。
对部分高校泰语专业英语的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仅以大学英语作为教学大纲,且对毕业生英语能力设置毕业门槛的极少。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要求泰语专业毕业生达到专业英语四级水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要求泰语专业毕业生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其他高校只是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并未做实质性的要求,导致很多学生英语能力的缺失或不足,毕业后不足以应对工作需求。由于英语是最普遍的外语技能,高校应重视外语类人才的学习。
2.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目前,大部分高校只是简单地设置选修模块的专业基础课程,很多学生通过学习后并未真正掌握选修专业的知识。如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已越发严格,而以往简单的“泰语+选修专业”的培养模式已满足不了社会和用人企业的岗位要求。且跨境电商、跨境游戏等新兴行业发展,学校却并未开设此方面的课程,导致学生毕业后满足不了求职岗位的要求。
2019年7月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建议通过设立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进一步推进学士学位建设工作,提升本科教育质量。高校应该借助这一东风将泰语专业从以往“泰语+选修专业”培养模式转变为“泰语+辅修学位”培养模式,这种从“略懂”到“精通”的转变,才能培养出真正顺应社会变化的复合型“泰语+”人才。在“泰语+辅修学位”中,培养模式应注意辅修学位的专业知识与泰语的对应度,使学生在学习辅修专业课程的同时,对辅修专业相应的泰语领域词汇及句法进行同步学习,如:旅游泰语,商务泰语等,而不是简单的在两个不同专业上学习。高校应将泰语与辅修专业做到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3.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泰语专业师资队伍结构
目前,国内高校泰语外教师资不均衡。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部分院校在招聘外教岗位时,并不能严格把控泰国外教的教学质量,安排课程时并不能完全掌握外教教学能力,从而导致部分课程失去原有意义,经对学生的走访调查得知,学生意向外教侧重口语、听力、实践等方面的课程,而写作,阅读、语法等方面的课程则向中国教师讲授。因此,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应考虑以上因素。另一方面,虽然高校泰语师资力量均为研究生或博士学位,但大部分攻读的专业都是亚非语言文学或翻译,而真正精通某一领域的复合型教师却极为稀缺。学校在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应及时引进行业领域专家为学生授课,优化泰语专业师资队伍结构,莫让复合型人才成为一纸空谈。
4.强化就业指导
高校和职能部门要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拓展校园招聘会的岗位信息。除了现有的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外,还应进一步增加校园招聘,进而提供更多的岗位信息。学校要积极进行网络平台建设,提高校园就业平台的使用效率,利用校园就业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就业信息,使招聘信息能共享,并能及时有效地传达给有需求的同学。高校和职能部门要强化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制订科学的课程规划,多把网课转为线下课,把学生和教师都重视起来。高校应利用大一和大三这两个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前景规划辅导和求职规划辅导。
1.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及综合素养的要求
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兴趣和热度普遍大幅度下降,这导致许多泰语专业学生对自身专业素质要求不高,部分泰语专业的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因此,专业知识掌握不完善。通过走访广西外国语学院,发现尽管学校要求学生从大一到大三都需要晨读,但真正合理化利用早读的学生较少。经过调查后发现,坚持早读的学生基本功要比其他学生扎实,尤其是口语方面。另外,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缺乏主动性,而外语类专业主动预习尤为重要,经任课教师反馈,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会进行主动预习,而认真预习的更少。任课教师反馈,如果学生提前进行预习,不但能提高教学速度,而且还有足够的时间补充课外知识。因此,学生应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加强语感及单词的储备。
学生应转变学习态度,正确的认知自我,学校和教师也应发挥督促作用。对泰语专业学生而言,应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口语、听力、笔译等专业技能水平,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岗位的要求。
2.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对泰语专业学生而言,要清醒的认识自身所面临的就业形势,要根据泰语专业的市场取向,适当调整个人的就业期望值,应端正自身的就业观念,全面评估自己的实际能力,给自己合理的定位,使自己的就业意向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经调查,广西外国语学院泰语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和就业现状,通过分析和总结,得出目前广西外国语学院泰语专业学生就业前景覆盖面十分广泛,企业对泰语专业学生的需求量保持平稳上升,就业形势良好,但学生在就业时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现在广西外国语学院泰语专业学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毕业生并不能完全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部分企业招到毕业生后会进行前期培训的现状,分析了院校泰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明确需要改进的方面,并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优化的建议。
为此,为了促进广西外国语学院泰语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必须要从政府、学校、学生三个方面来改革:政府应对国内本科高校泰语学科建设进行宏观调控,严格控制泰语人才的输出,加快泰语专业领域课本的建设,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泰语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强化就业指导;学生应对自身专业知识及综合素养要求高、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泰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