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邓笑林
语言是地域之根、文化之源,方言作为传播地域文化的主要媒介,它代表着区域之间的渊源历史和人文精神,是让我们认识方言地区发展历程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中国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地区之间人员的流动性日渐明显,致使发展较落后、人口不够密集的区域在方言使用频率上愈来愈少,方言传承面临危机。湖南作为中国方言最多的省份,在湖南向来有“十里不同音、隔河语不通”的说法,省内语言资源种类繁多,既含湘方言、上江官话、客家方言等,也包括湘南语、瓦乡话、平话等,其中湖南西部和南部一些地区的汉语方言已处于濒危状态或临近濒危状态。立足于语言资源大省的实际情况,湖南方言文化的保护迫在眉睫,如何开发和利用大体量的湖南方言文化,规范方言建档制度,从而提升方言实际应用价值,将对弘扬档案精神、延续湖湘文化和构建社会记忆影响深远。
(一)湖南省方言保护的价值。1.语言本身的价值。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认为:“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不仅仅是思想和情感的反映,它还对思想和情感产生种种影响。在方言说法上,就拿“漂亮”一词来说,长沙话称“嬲腮”,怀化话称“几好看”,常德话称“乖致”,娄底话称“包相”,岳阳话称“梭里”等,同时不同区县的发音又有区别,由此可见湖南方言的丰富性与多元性。2.地域文化的表现。传统地方戏曲大多以地方语言为载体,是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比如湘剧、祁剧和花鼓戏等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形式,都是在岁月沉淀的过程中与方言相融合的,其中湘剧与祁剧始于明初年间,不仅推动当今艺术教育的变革发展,对历史价值的挖掘也有重要意义。同时湖南方言也参与了现代文化创作,综艺节目《越策越开心》运用湖南当地方言加强地域联系,传承方言的同时增添节目趣味,加强青年人对方言的关注力度。
(二)湖南省方言保护的现状分析。1.以社会个体主导的方言保护。为留住濒临消逝的乡音,近年来社会公众也开始加入方言保护活动。2015年,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出资465万元发起“響應”计划,组织10支研究团队,计划5-10年内对湖南53个地域的方言进行全面调查,并进行数字化建档保存。湖南省湘潭大学李永明教授历时60年对湖南方言进行详细调查,并主持编撰了《湖南方言系列丛书》,其中涵盖16部湖南省地方方言著作,包括湖南境内湘方言、上江官话、湘南语等几大方言,通过以湖南方言为研究材料进行深入研究,不仅为语言学和汉语史的学科领域作出显著贡献,同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湖南境内方言的面貌,对湖南方言的档案式保护奠定了基础,为湖南甚至是全国的方言研究提供了范本。2.以政府部门主导的方言保护。湖南省自2015年底开启语言保护工程,根据“一县一点”的准则在省内施行,保护对象涵盖语言和文化,对包涵地方特色文化的词汇更加注重,预计在5年内,对湖南省99个方言调查点进行调查和数据处理,并通过视频、语音等多种方式保存语言资料,完成湖南语言资源保护数据库建设及相关科研成果。
(一)档案部门主体地位的弱化。方言建档虽属于我国档案事业的主要部分之一,也顺应形势陆续在开展,但方言建档仍未被纳入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一度缺乏计划和系统性。目前的方言建档主要有语言学视角下和档案学视角下的方言建档,但实际过程中以着重于方言传承与普及工作的语保部门为主,档案部门受重视程度并不高,并且档案部门主导方言建档工作也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导致档案部门难以有效统一规划方言建档实践的各项流程。同时,方言建档组织的分散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档案部门保护方言的主体地位,导致档案部门在过程中容易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二)人员流动大,方言使用率降低。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的语言政策,其观念的深入与地位的提升,本意并不是为了制约方言的运用与传承,然而现实情况是已然限制了方言的发展。湖南地处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外出打工人数在全国排列第二,农村的青壮年陆续涌入大城市,经济实力允许后再把家人带进城,致使湖南方言主体出现断层。同时随着乡镇学校教学素养能力的提升,当地小孩使用方言交流的频率也随之减少,导致湖南方言正在加快式微,方言建档难度加大。
(三)方言语音化采集困难,语音质量没有统一标准。湖南方言种类繁多,例如湘语并不能代表湖南方言,只能作为湘江流域一带的代表性方言,其次是西南官话、赣语、客家话、湘南土话、瓦乡话等,目前湖南省以语言学科为主的学者在方言的文字收集整理中已有一定基础,但在方言的归档与语音建档的收集上,对于方言发言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短词短句、居住习俗等所涉及的内容尚无统一标准。
(一)体制层面。1.借鉴先进省市先进经验。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江苏库在建立之初即增设了“地方口头文化库”,设立70个考察点,甄选近500名发音合作人,采录时长超过300小时、数据容量将近1T的方言和地方普通话有声数据,分期分批录制地方戏曲、童谣、说唱吟诵等经典片段,保存了江苏地方语言实态。陕西省档案局联袂陕西省广播电视台,以陕北方言为载体,通过寻找和记录与陕北方言有关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谚”传承人王建领撰稿中国首部方言纪录片《陕北话》,通过陕北话寻找陕北文化的源头。陕西省洛南县档案局编导的36分钟超长方言版微电影《乡音的呼唤》在网络热传,该片的拍摄基于洛南县档案馆已完成的方言语音建档工作,是对洛南方言的一次创新开发与利用,以方言语音建档为语料素材,用“文化乡愁”引发各界人士的反响和共鸣。 湖南省档案部门可学习各省市先进建档经验,与当地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丰富当地的资料。2.明确档案部门的主体地位。档案部门着力于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各环节开展工作,并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与其他公共机构相比较,其管理手段和业务水平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明确档案部门主体地位的同时,需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共同推进,加强汉语言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专家协同合作。在做纸笔调查时,必须由方言学专家和档案部门的同志共同来做:专家负责语音、词汇、语法的标记,档案部门如实记录调查点概况、发音人情况、调查人情况以及调查综合情况,便于日后的归档,进而整理保存形成特色的方言语音档案。
(二)内容层面。1.重视方言实体档案的开发、利用与展览。在不同片区设立调查点,有标准、有选择地甄选最地道的方言发音人,各地区档案部门加强与当地高校的协同合作,将语言本体和语言文化资源整合。建档的目的在于利用,应加强与当地文化、宣传部门之间的联系,可通过创建方言节目、撰写方言书籍文本,播放方言音视频等方式,进行多元化的成果展示,扩大方言语音建档服务面,通过汲取方言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养分,讲述地方特色文化。2.做好方言语音档案的展示工作。对湖南当地以方言为基础的花鼓戏、湘剧、女书文化等制作音视频档案,利用档案微信公众号、档案史料展览场馆、档案官网等,充分展示湖南方言的独特魅力,积极宣传湖南传统的优秀历史文化,以吸引社会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湖南方言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并以此推动湖南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向纵深发展。3.因地制宜制定方言建档的标准规范。档案信息资源标准规范是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为了使采集到的语音档案既反映语言实态,又满足各方利用需求,标准规范应由档案部门和语保部门共同制定。
(三)技术层面。1.建立方言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方言建档能够直截了当地弘扬地方历史文化,展现当地特色。系统地归纳整理方言档案资源,对其类别进行科学地梳理,规范编目流程,根据整理完善的档案资料构建文本、图片、声音、影像数据库,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湖南历史文化研究部门、专家和社会民众提供方言研究和学习欣赏的方言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繁荣以湖南方言为基础的地方历史文化。档案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开展方言档案式保护与传承的内容、方式,为记录地方发展历史、传递社会文化价值、唤醒大众的乡土情怀作出应有的贡献。2.档案部门可以通过录音故事、视频图像等形式的载体,将大众传媒与档案宣传工作相结合,打造方言档案网络展示厅,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政务App等政务公开平台向公众进行展示。与此同时,可以创建微博及短视频App等平台的话题,引导公众来参与方言音视频的投稿录制,筛选出符合标准的音视频可进行归档,二者同时推进,既可以展现出方言的趣味性和特色性,也能够调动公众的参与积极性,丰富方言档案的利用形式,对方言档案资源体系的完善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人员层面。1.方言群体。人民群众是地方方言的缔造者、保护者与传承者,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审美情趣也随之提升,逐渐失去对方言和以方言为媒介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赏鉴和学习的兴趣。因此,应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社会公众力量为重要补充,通过开展广泛宣传、动员和教育工作,为民众尽可能多地打开了解湖南方言的窗口。社会公众的参与,不仅能提高社会大众传承与保护方言的意识,更能在社会大环境下对其进行实践,使方言受到民间智慧的保护而迸发出勃勃的生机。2.专业人才。在方言建档的过程中,档案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采用数字录音技术构建地区方言声音资料库从字、词、句到句群、语段、篇章,从前期筹备到后期校对,这项工作可以说是既繁杂又琐碎。方言建档工作的开展既需要具有语言学专业能力的人才,也需要具备电子档案管理能力的人员。“有意识地制作+保存备查”使得方言档案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社会记忆作用,实现其承载的经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