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021-11-23 12:23孙晨晨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9期
关键词:田径育人教学内容

孙晨晨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意见》,《意见》旨在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通过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青少年强则国强”的发展理念下,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少年群体中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其身体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身心健康是一切活动的基石,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体能及心理素质水平下降已经是普遍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落实体育和教育的融合发展、协同育人,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该领域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田径作为运动之母,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田径课程作为高校提高大学生体能的核心课程,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田径课程由于其课程内容的枯燥陈旧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大学生主动参与田径课程的热情有所下降,田径课程也越来越不受重视。因此,要全面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水平,使田径课程成为落实体教融合的排头兵,田径课程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高校田径课程改革的关键落实点是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本研究以体教融合为理念,对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现状、教学内容及方法、课余活动、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高校田径课程改革,充分发挥田径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普通高校田径课程的现存问题

1.1 高校对于田径课程存在认知偏差

一些高校决策者持有田径运动不重要的思想观念,认为田径课程的很多功能可以被其他体育课程所取代,其他球类、操类体育课程更具有趣味性,更能吸引大学生参加,从而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这种观念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并没有认识到田径运动的本质和田径课程的独特作用,田径运动由于其运动形式简单,入门相对容易,导致很多人忽视了田径的重要价值,田径大项包含了走、跑、跨、跳、投、全能、接力等运动形式,每一个小项都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其蕴含的知识更是广博。实践也证明,田径运动对体能、智能的提升都有全面的效果,并且在体育竞技精神培养,意志品质锻炼等方面有着该项目本身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田径项目训练周期较长,训练比较枯燥和艰苦,而且运动成绩短期难以有较大的提高,从而致使一些教师认为这个项目的教学和训练对自身利益关系不大,所以重视程度较低,课程也常常是停留在形式主义。

1.2 教学内容及方法陈旧,缺乏创新和趣味

面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意志品质薄弱,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现实状况,如何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顽强的体育精神,使大学生形成积极阳光的心态是高校体育教育应面对的首要问题。可以说,田径运动项目在这方面是有独特优势的,然而,大部分高校田径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教学文件中,教学内容的选取并没有结合现代大学生的现状和需求,没有与时俱进。教学方式方法也较为单一,采用的仍然是三段式教学法,缺乏创新,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也很少运用在田径的课堂教学中,导致课程缺乏趣味性,难以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这与田径教师较为保守的思想观念有关,高校田径教师大多缺乏改进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求变求新的意识,容易被固化的教条所束缚,导致教师课堂表现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应付教学任务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对于田径课程改革和创新是不利的。

1.3 课外相关活动少,缺少对课程的有力支撑

由于田径运动不像球类、操类、游泳等运动项目对玩伴和运动场地及器材的需求和依赖性较低,而且入门简单,不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可以说田径运动在高校开展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但是目前高校田径类的课余活动和竞赛较少,大学生参与度低,除了一年一次的校运会外,其他参与人数较多的田径活动很少。一些高校虽然有高水平田径运动队,但普通大学生很难参与进来。另一方面,虽然校园马拉松的开展成了一股热潮,但是大部分院校由于担心意外事故的发生,并没有参与进来。此外,纪念129接力长跑虽然是有着多年传统的项目,但是其参与人数有限,而且一些学校对该活动重视程度并不高。总而言之,田径运动较少的课外活动,使得在课程结束后,无法更好地起到激发大学生坚持运动动力和体验比赛乐趣的作用,从而使得田径课程缺少在课余活动方面的有力支撑。

1.4 田径课程的育人价值没有充分体现

相关研究表明,田径课程过于强调竞技性,可以说,多数高校进行的田径教学活动只能称其为田径运动竞赛项目教学,甚至是田径竞赛项目初级训练,忽视了田径的本原—田径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作为现代体育第一基石的田径项目已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逐渐被边缘化。田径课程内容多是技术讲解和示范教学,大学生运用学到的田径知识进行体育活动及竞赛活动较少,很多大学生表示上完田径课,没有参加过一次比赛,学到的技战术并没有得到实际运用,田径课程的育人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没有通过田径课程使大学生确立规则意识,培养竞争、协助、拼搏等意志品质,田径课程的育人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2 我国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1 改变固有观念,重塑田径形象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田径教材就一直处于学校体育课程的核心,并且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并未改变,在该周期范围内,田径课程一直处于主体地位,从未动摇。但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田径课程的核心地位受到了质疑,并且在各阶段都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改革,田径课程传统教学理论受到诸多新体育形式的挑战,高校田径课程逐渐边缘化。造成高校田径课程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使得田径课程重新确立主体地位,就需要改变传统的固有观念,对田径形象进行重塑。教师作为授课主体,要转变认知观念,对田径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明确田径课程的重要价值,了解课程改革趋势,积极引导田径课程向立德树人目标发展。

2.2 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

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竞技运动中的内容,而往往忽视了田径运动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这也是造成高校大学生认为田径课程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体育教师应注重从生活中挖掘寻找教学素材,结合情景教学法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将30米短跑与逃避紧急出现的危险相联系,将跳远与跨越小溪相结合等,还可以在课程中增添一些户外活动内容,这样既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新颖,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大学生将运动技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传统田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例如,实施探究式、启发式、激励式、讨论式、互动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改革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实现研究性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选择,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满足大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对高校田径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丰富田径选修课的多样性,如增加障碍跑、跨栏跑、越野跑等课程。此外,在技术讲授课之外还可增加理论课、实践课、体能课、比赛课、辩论课等形式的课程,拓展一成不变的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在学习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可以丰富其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体能水平,并且能灵活运用所学去指导自己的运动实践,真正发挥田径课程的育人功能。

2.3 丰富校园田径活动,拓展田径第二课堂

课余体育活动是大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途径,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身体得到锻炼,并且能够作为体育课程的有力支撑,使大学生有机会将课上所学予以实践,起到拓展体育课堂的效果。当前校园田径活动开展较少,并且形式单一,多以耐力跑为主,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校园田径活动的开展可以采用多样的运动形式,如短跑、耐力跑、接力跑、越野跑等,可以采用比较流行的彩虹跑、星光夜跑、欢乐跑等,此外,还可以组织征文、竞赛及裁判知识竞赛、主题演讲、墙报、绘画等形式的活动,通过多样的运动形式来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另外,还可以扶持大学生田径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组建高校田径俱乐部,将相关赛事和活动的组织权下放到社团和俱乐部,使大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开展丰富多彩的田径活动,通过日常的田径活动来起到拓展田径课堂的作用,在活动中享受田径的乐趣,感受田径运动的魅力,充分发挥高校田径课程的育人价值。

2.4 完善课程评价机制,细化教师考评标准

建立有效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体教融合背景下的田径教学,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因此,高校应对现行的考评机制进行完善,在评价理念上应树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理念,在考评中不仅关注大学生的成绩,还要注意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评价内容方面要对大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期末成绩,还要将大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进步程度、理论学习、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等都纳入考核评价中,扩大田径课程的考评横截面,提高考评的客观性及全面性。在考评方式上,应将教师评价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大学生互评进行结合,合理安排各个评分所占权重,使评价更具科学性。另一方面,还应将教师的考评标准细化,在教师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课堂效果等方面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细化的教师考评标准能促动教师将精力投入到课程内容、教法的设计及创新中,同时,也使得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比较更为客观和便捷,有比较、有交流、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和成长,才能更好地促进田径课程的教学改革。

3 结 语

体教融合是我国体育和教育转型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变革和战略任务,体教融合背景下,当前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思路。首先,改变固有观念,全面认识田径课程的健身及育人价值,重塑田径形象,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从生活中挖掘寻找教学素材,丰富田径课程的多样性,增加理论课、实践课、体能课、比赛课、辩论课等课程。其次,通过创新活动形式,组建社团和俱乐部,来丰富校园田径活动,从而拓展田径课程的第二课堂。最后,建立完善课程评价机制,细化教师考评标准,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和细化的评价标准来提高田径课程教学质量,推动田径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田径育人教学内容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计数:田径小能手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