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高校竞技足球优化路径研究

2021-11-23 12:23孔令晴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水平竞技竞赛

孔令晴,许 诺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山东 济宁 273100)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了高校体育工作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高校足球工作的完善发展已刻不容缓。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场所,科学且完善的足球竞赛体系对高校足球人才的培养与选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决策指导下,我国高校竞技足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竞赛体系并未发展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文旨在对我国高校竞技足球的优化路径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落实《意见》中有关健全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和竞赛体系的要求,优化高校新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新时代高校竞技足球的全面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1 高校竞技足球与竞赛体系理论框架

1.1 高校竞技足球的概念

高校竞技足球是高校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高校内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在校际、省市甚至国家范围内以足球竞赛为主要方式,以夺取比赛胜利、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标所进行的足球活动的统称。高校竞技足球是我国竞技足球的下位概念,是指在高校范围内以竞技为手段进行的足球活动;同时高校竞技足球又包括校际以及省市甚至全国范围内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参加的竞技比赛。高校竞技足球是高校足球发展的最高层次,也是我国高校足球能达到的最理想的状态。

1.2 高校足球竞赛体系的概念

高校足球竞赛体系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围绕特定的竞技目标在高校间开展的单个或者多个足球竞赛活动,并由此呈现出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目前已初具雏形。

1.3 高校竞技足球的特征

1.3.1 育人性高校竞技足球举办的最终目的是“以体育人”“以德树人”,借助足球比赛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精神,磨炼大学生的意志,高校体教融合的任务不只是教会大学生踢球,更要教会大学生做人,因此育人性是其本质的特征。

1.3.2 竞技性高校竞技足球的主要参与者为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其以创造优异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的,一场比赛中双方球员因争夺球权冲撞倒地次数多达百次,具有较高的竞技对抗性。

1.3.3 文化性文化是校园足球的本质。足球是体育运动的一种,理应是“广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竞技足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借以实施的手段,是文化的具体化。

1.3.4 统一性足球比赛需要体能的支撑,没有体能,技战术配合就无从谈起。高校足球竞赛中需要的是体能支撑下的技战术配合,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只有将体能正确地发挥利用到比赛过程中才能达到夺取最终胜利的目的,因此高校竞技足球需要体能与技战术的高度统一,这是统一性的主要表现形式。

1.4 高校竞技足球发展的历史性文件

1994年9月,全国足球青少年会议提出要逐步建立大、中、小学足球竞赛制度,明确了我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方向,通过了成立学校足球委员会的决定。

2001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在深圳联合举办的全国学校工作会议上倡议成立“全国青少年学校足球委员会”,会后不久教育部学生体育联合会秘书处和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共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普及学校足球运动的通知,在建立和完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4级足球联赛体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

2015年7月27日,教 育 部 印 发了《教育部等6 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5〕6 号),这为完善校园足球定位,确立校园足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发展校园足球由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后备人才调整为“足球育人”奠定了基础。

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目的是引领学校体育课余训练和竞赛发展,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任务。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我国各高校要强化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开设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精品足球课,全面完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机制,建立集教学、训练、竞赛于一体的高校特色足球体系;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现代化、多样化的高校体育体系。

2 我国高校竞技足球的优化路径

2.1 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宏观校园竞技足球管理体系

我国高校竞技足球竞赛体系已初具雏形,但是架构发展尚不完善,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因足球比赛难以取得成绩而对其支持力度逐渐下降;经费分配不合理产生的“财力偏向”,比赛投入过多而日常训练投入不足,导致一些日常训练等活动的经费缺乏保障;器材保障制度、比赛制度仍存在问题,高校的足球器材无法及时更新,足球场地、训练器械损坏后无法及时得到修补,甚至部分学校的足球场地已经严重损毁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但是迟迟得不到学校重视等问题;高校足球竞赛组织、管理制度仍不完善,存在着责权划分不清晰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应针对所有高校完善财政支持和分配制度,确保每所高校都能够真切地获得财政支持,保障日常足球训练以及比赛的财政分配,避免出现“一边倒”等情况的出现。同时还应严格落实器材保障以及竞赛管理制度,以省为单位成立高校体育器材保障工作组,及时监督各高校的体育器材更新以及修复情况,确保实现每所高校器材高效率使用常态化。完善高校足球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制度,细化各部门责、权、利的划分,办好、办精各项赛事,提高比赛质量,真正达到通过比赛提升各高校竞技足球人才水平的目的。

2.2 丰富选材手段,完善校园竞技足球人才流动体系

2.2.1 球探签约,发掘人才目前我国高校竞技足球人才引进的途径相对较少,大部分依靠下级学校的人才输送,缺乏专业的选拔者和指导者,因此拓宽人才引进的途径逐渐成为当今高校竞技足球竞赛体系发展的重要任务。

建立球探与俱乐部青训营合作伙伴关系。初、高中不乏足球基础较高的学生,但是由于文化课成绩不足、缺乏专业教练员的指导等原因无法得到往更高学府里发展和深造的机会。但是如果与球探或与足球俱乐部青训营签订培养合同,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机会,甚至可以直接被输送到一线队,走职业发展的道路。高校也可以开设专门的奖学金、助学金资助学习生活有经济压力的优秀竞技足球人才,构建完善的校园足球人才输送体系,促进高校竞技足球的可持续发展。

2.2.2 赛中选拔,垂直流动高校应将梯队培训制度引入竞赛体系中,把不同表现水平的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划分为红、黄、蓝、绿4个梯队等级,红色梯队代表精英运动员,绿色梯队代表基础较差的运动员,其中红色梯队运动员必须满负荷使用,从而突出对精英运动员的培养。对赛中表现较好的低等级梯队运动员施行晋升制度,而对位于高等级梯队但表现不尽人意的运动员施行降级制度,激励运动员的自我提升意识,培养竞争精神和进取心,在比赛中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自身技术和意志品质,达到“以体育人”的目标。

2.2.3 教练员指导,练中有学现代高校竞技足球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教练员现场传授技战术打法,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执行并按照自己的临场发挥完成比赛,缺乏专业的足球技战术理论指导。因此,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要随时观察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场上表现和技战术执行情况,及时发现能力不足或者战术执行不明确、不果断的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足球技战术的理论指导,让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能发现自己的弱点并及时改正,不断提高自身的竞技水平以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伯乐”作用。

2.3 融合领先技术,打造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档案数据分析评价机制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新科技、新技术的支持。现如今大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其与体育结合方面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高校可以构建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档案,大数据管理中心收录精英梯队运动员比赛的视频并进行技术剪辑,通过技术工程师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每个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打法特点、技战术执行能力等信息,并对其进行综合评分。构建常态化的大数据分析和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评价体系,使所有的高校竞技足球人才都能拥有自己专属的“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档案”,档案内应包含该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参加的所有比赛信息、进球/防守成功次数、既往伤病史及治疗情况、综合打分等项目,信息全透明、发展有目标。为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结业后升学或者走职业发展的道路提供最全面可靠的资料。

2.4 独创赛事品牌,实现赛事运营包装人才激励制度

现今我国高校竞技职业足球的发展主要依靠学校体育协会和教育部共同负责管理的职业体育模式,不再仅是由协会和教育部直接负责管理的职业体育模式。在以后的发展中应厘清教育部和省级学校体育协会的关系,明确两者各自的职能,使其都能承担起各自的责任,达到管理专业化,高效促进高校竞技足球的发展。教育部应适当发行类似财政支持、优秀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奖励等激励政策,以高校竞技足球俱乐部、高校足球队、省级高校代表队等形式对竞技足球人才进行支持和包装,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高校竞技足球发展中应有自己的特色方向和模式,打造自己的赛事品牌,建立人才激励制度,确保优秀的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可以通过参加比赛、训练等途径获得荣誉、威望,甚至提高优秀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升学率,为我国高校竞技足球的发展做出贡献。

2.5 拓宽投资渠道,推进高校足球市场化周边化进程

仅依靠各高校的财政拨款远无法满足高校足球发展的需求,竞技足球竞赛体系应将经费依赖从高校、政府转到企业、非营利社会组织以及专业俱乐部等社会力量,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我国高校竞技足球的需求市场仍待挖掘,借助自媒体等宣传手段吸引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增大社会的投入力度,缓解高校、政府的财政压力。高校应建立特色化的竞赛体系经济运营机制,借助比赛门票、球队周边产品的售卖等商业手段吸引社会投入,通过转播重大比赛、优秀运动员表现集锦等手段增强高校竞技足球人才的存在感,同时社会各界可以建立基金用于奖励表现优异的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提供升学、就业等机会促进高校竞技足球的良性发展。借助商业市场构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平台,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势。

2.6 接轨职业体育,拓宽优秀足球运动人才培养途径

职业足球俱乐部与高校合作对优秀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足球俱乐部与高校的签约给了许多优秀的足球人才往更高层次发展的机会,但是未来如何向纵深领域合作发展以及如何高效地与校园足球融合仍需商榷。俱乐部可以向签约合作的学校指派专业的教练员指导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训练,同时向高校足球协会等竞赛组织管理者定向指派技术总监,传授职业竞赛的组织管理经验,促进高校竞技足球竞赛体系的专业化发展。此外,高校开展的校园联赛应与青超比赛等职业比赛有效衔接,效仿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做好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注册发展保障工作,防止“人才浪费”等情况的出现。

2.7 面向群众体育,保证高校足球社会化的发展方向

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必须与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保持一致,高校竞技足球更不能走“独木桥”,其人才的来源与去向必须与社会接轨。在高校竞技足球发展过程中应着重提升项目内涵,高校竞技足球既要有自己的项目特色又能保持与群众体育相协调的基调,时刻注重受普及的大众化,构建成熟的以竞技足球为核心的需求市场,保持高校竞技足球的经济活力,同大众体育、职业体育协同发展。

2.8 开设专业课程,丰富高校足球运动员的知识储备

建议高校针对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开设专业的足球竞赛课程,在保证日常训练的前提下平衡文化课和运动技能的学习时间,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若想达到毕业甚至到俱乐部或者一线队发展的条件,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在保证自身竞技水平达标的前提下必须完成高校足球竞赛课程的学习,达到必要的足球知识的储备。高校应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除了文化课的教授以外,还要注重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进行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积累,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3 结 语

随着《意见》的下发,政府对高校竞技足球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其中高校竞技足球竞赛体系的优化是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构建了高校竞技足球的概念体系,借助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了近年来有关高校竞技足球关键词的可视化图谱,明晰了高校竞技足球的相关研究热点,探求了在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高校竞技足球的优化路径,从完善顶层设计、丰富选材手段、融合领先技术、独创赛事品牌、拓宽融资渠道、接轨职业体育、面向群众体育、开设专业课程等层面提出了竞技足球的优化路径,以上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完善与发展,保障高校竞技足球高速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竞技足球的水平,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高水平竞技竞赛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电竞种植记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