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明晓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中国与俄罗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达到了现有阶段的有个水平,而且都拥有属于适合自己国家国情的一种教育现代化发展体系。
对于中国在教育事业上的发展,对于公众显得不是那么陌生,中国教育现代化大门是发生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也正是这次西方列强的侵入,使得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正式打开,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将接受新鲜的事物。中国从接触世界教育的大门到拥有适合自己本国的教育现代化历经接近两百年发展史,直到21世纪我国在教育的发展上仍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从而使得我国的教育水平达到了一个高水准的时代。诸如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上就可以最明显地体现出,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近期制定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方案,为更好地迎接新时代下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俄罗斯教育发展出现在彼得一世时期,为更好地应对西方教育改革的步伐,俄罗斯尝试资本主义方式对于自己国家教育发展实施的试验,直至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才找到属于适合自己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式,此时社会主义的苏联为当今的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这也是俄罗斯可以在21世纪教育现代化趋于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俄罗斯将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领域,也成为当下国家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首要攻克的难关。俄罗斯也针对教育提出了相关的构想以及推进的手段,以更好应对全球大环境下教育发展的挑战。
通过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得知,有很多学者对于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描述大多是以时间作为界定,而在阅读关于俄罗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文献时,发现学者是以教育现代化出现、实现以及提升作为时间轴,也更能一目了然。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中俄两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教育现代化的构想以及推进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更好了解国内外教育现代化发展体系。
俄罗斯教育现代化初期是彼得一世(沙皇俄国时代),这个阶段的俄国还在试求通过学习西方国家使俄国进入一个现代化的社会。而这一时期的俄国教育同样也是出于一个动荡的时期,摇摆不定。在教育的管理形式上有点类似于我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教育管理形式全是由中央统一调配管理,教育领域活动全部由国家掌控,进行统一的安排。在课程内容与教育培训的形式上,主要以彼得一世出访完欧洲后进行了整改,建立了世俗学校,不再以教会为主,更多的是引进科学性的知识,不断地修建专门的学校,开设多门课程;直至莫斯科大学的成立,标志着俄国教育雏形建立。这一时期奠定了俄国教育现代化的初步发展。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初期则是在西方列强的侵入,打破当时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的背景下形成的。当时的中国也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对于西方文化的侵入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现状。这一时期,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涉及教育,但是由于数量少,对于全国的影响不大,加上儒家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而在这一世纪末期也有一批先进的青年发动了维新运动,但是受到清政府的打压,以失败而告终。直至1910年,清朝模仿了相似文化背景下的日本,建立了这一时期的学校,也标志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正式开始。
对比两个国家的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初期,俄罗斯是主动性的学习变革,而我国是在西方各国的侵略下进行的教育变革,但是在教育管理上都是中央集权,无异于两个国家当时都是封建性的国度。然而两个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形成更多的是效仿别国成功经验的结果。
俄罗斯的教育现代基本实现的时期是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到1991年苏联的解体,这一时期是为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打下的坚实基础。这一时期的苏联将教育管理方式定格在中央管理机制,进行统一管理,也将沙皇时期的学校不衔接性,改为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衔接性,实现了学校的统一性。苏联时期,未来彻底的消除文盲与培育专业的技术人才,政府不断加大对于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经费投入最大的就是在初等教育阶段,为彻底的扫除文盲做出了坚实的基础。在培育人才的同时,政府又在考虑人才的应用与就业等等一切工作,为的就是更好地做好衔接。这一时期,苏联耗时耗力的将教育事业带上了一个质的提升,解决了学校的衔接、教育管理、教育的公平性等多个方面,也使得俄罗斯教育现代化体系的形成,也标志着教育现代的基本实现。
中国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时期是从清朝时期对于国外的模仿开始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可以形容是在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先后从“五四运动”、“三民主义”、“内战”的影响、“大跃进”、“文革”等等,这些时期也通过对德、日、法、美与俄的教育现代化的借鉴,最终形成了对于“苏联”的成功案例进行套用,但是这一时期我国忽略了国情的限制,仍没有使得我国进入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引用“苏联”的教材体系,以及“文革”的拨乱反正、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提出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再到党中央从“十二大”至今,每一次的召开,都在不断强调教育的重要性。201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基本也进入了全面的攻坚阶段。从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现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通过对比中俄两国的发展,都是突破重重困境,才实现了教育现代化。但是俄罗斯教育现代化实现的较早与中国,也是后期成为中国在教育现代化实现时期借鉴的原因。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成功也有一部分俄罗斯的功劳,最终归功于我国人民的不断努力,不断克服重重困难,才得以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实现。
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对于已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现状进行不断升级,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推进。通过对教育管理体制的分权化,以及由于前期经济的下滑,政府也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缓解了教育经费下滑一项措施。提出来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丰富了学校机制,这一机制的提出使得拥有更多的机会与国际接轨。俄罗斯此时的教育也不再国有化,非国有化的学校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一时期也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各个领域也都在发生着变化,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教育的转型也会带给俄罗斯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也可能会使得教育领域变得更加复杂化。
想对比这个时期,中国可能在基本实现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了教育现代化的转型,虽然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起步与发展历经这么多年,但是在紧追慢赶也算是跟上了世界的步伐。这一时期的教育是对于世界教育的一种赶超,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进行探索,达到当下水平与时俱进。
通过对比得知俄罗斯在20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教育现代化的转变,而对于中国相对较慢一些,中国在21世纪也开始了教育现代化的转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俄两国的差距也不断地减少,直至今日的世界强国。
俄罗斯教育现代化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苏联解体以后带来的一些历史遗留性问题。“年轻时期”的俄罗斯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因此在教育的投入上出现了问题,导致教育经费不足;同时引发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人才的不断流失。这种恶性循环式的现象导致俄罗斯的中坚力量严重的流失,致使当下转型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教育的多元化的实施,导致办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出现了管控上的失控状态。
对于中国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上面临的问题,底子薄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优质的教育资源匮乏,造成的一种紧张性需求,从而加剧了学生对于择校的竞争趋势;基础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天花板效应”;基础教育阶段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以及个性化发展需求;我国的教育体制较为单一,社会的参与程度较低等。存在当下这些问题也属正常,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在发展上更多的是借鉴与自我摸索的一个过程。
对比两个国家在教育现代化上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教育经费上的投入,人才上的缺少,以及缺少相适应的教育政策等相关的问题。
对于俄罗斯出现的这些问题,当局提出了相关的政策,进行改善:提高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保证在公平的条件下接受最优质的教育,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大对于教育行业的投入,其次就是要保证教师教育经费与薪资,促进教育系统管理的现代化,把握住教育政策实施的方向;在当前背景下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对于教育现代化给予准确的定位,为更好地实施与保障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效的保障机制也是对于教育现代化的一种保障。
现在,中国提出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一政策的提出,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提出立足于我国国情之下,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兴教办学;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将教育事业贯穿我国改革的首要目标;重视基础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对于教育体系投入机制等。
俄罗斯在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上实施了,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调整由于区域限制的因素,延长学制(中小学的转变),其次注重教学理念的现代化,以及实施的三级管理体制。随着俄罗斯国内政治环境日趋稳定的前提下,构建更加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2003年正式与国际接轨,实施流动性的学术交流,增加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这一方面体现了教育与社会的接轨,也不再脱离实际,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其次是构建网络信息化现代教育,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教育出送至偏远地区的教育保障;大力发展区域教育,实现资源共享,以更好地达到优势互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社会教育体系,本着与国际接轨的原则,进行教育结构的调整;其次是对于教育内容的完善性,增加相应的基础知识。
我国对于教育现代化上的推进主要是通过党的领导下实施适合于自己国情的教育改革策略,总体规划,分区推进,细化目标,分布推进,实行区域化教育,落实到位;增加基础教育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加大对于教育体系资金的投入,确保教育人才的待遇;解决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社会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为保证我国教育长期有效的发展机制,需求多样化的支撑体系;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在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策略上,每个国家这个时期都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国情的教育发展体系,因此在发展的策略上会有所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教育强国的目的。
在对于两个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两个国家虽不同处一个国家但是发展的历程上却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突破重重困难才到达当今教育现代化。中国也是借鉴了俄罗斯在苏联时期的教育体系,所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称之为先行的“师父”,也到中国后期摸索出来属于自己国情的教育发展体系。在对于未来的发展上,两个国家的最终目标都是与国际接轨,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对于两个国家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出来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教育现代化方向,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