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民族工作的开展及在教育工作中的推进

2021-11-23 11:37:33李步先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21年29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职工中华民族

李步先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个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是我们华夏儿女共同的梦,也是我们各族人民奋斗的共同目标。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各具特色,丰富多样。要实现这个梦想和目标,需要56个民族团结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成为命运共同体[2]。

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成就和面临的新局面

从古至今,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民族既悠久又灿烂的历史中,每个民族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事实证明,当民族团结之时,往往能迎来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当民族关系剑拔弩张之际,则面临着兵荒马乱和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自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逐渐团结各族的力量共同投入到争取民族独立以及人民解放事业中。我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这充分尊重了各民族谋求发展进步的自主权,有效地促进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交融,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大繁荣。

进入新时代,我国56个民族的全体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3],在实现民族复兴新征程中团结一致、不懈奋斗,凝聚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4]。贯彻民族政策,深化民族教育,铸牢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交融,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5]。

二、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的重大意义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问题是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决定了民族工作是一项重大工作。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实现民族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在政治上能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条件和政治基础,争取尽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经济上能够促进各民族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进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文化上能够促进交流融合,相互发展继承和发展,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外交上能够为世界上其他多民族国家尤其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贡献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三、始终坚定不移拥护党的全面领导地位,确保民族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6]。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非常重视关于民族的问题和工作。创造出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民族更加团结,有力推动了我国民族工作迈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年来,关于民族的地区、关系、面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无论什么时候,党的领导保证了民族工作的成功,保证了各民族的大团结[7]。只有坚持和拥护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够在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正确道路上昂首阔步,民族团结统一就有了保证;才能推动民族工作取得成功,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安定政治局面;才能促进各民族的凝聚、发展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四、找准教育工作与民族工作的结合点,一体推进,同步发力

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对于勇气、诚实、力量、荣誉感、正义感等良好品质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的培养。民族工作也应属于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民族团结统一观念的培养和形成,对于青年学生爱国爱党、团结友善等价值观的树立和铸牢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加强理论学习

全体教职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教育的重大意义,将关于民族的团结内容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以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载体,以灵活和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如:通过参观红色展馆活动,重温我党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中关心关爱全国各族同胞以及全民族团结一致的抗战精神。此外,为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各族人民团结统一,舍小家,为大家,前赴后继,众志成城,凝聚起抗击新冠疫情的民族合力,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中筑牢了民族团结的意识和理念。

(三)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统筹谋划和推进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列出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中的“团结友善”也蕴含着民族团结的基本要义,它不仅是对公民个人的道德规范要求,更深刻彰显了一个单位和一座城市的开放和包容,是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扎实开展好民族工作,将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四)高度重视对来自少数民族的贫困教职工和学生的关爱帮扶

充分发挥院校党委、团委、工会、任课教师、辅导员等各主体的职责,及时并深入了解和掌握来自少数民族的贫困教职工和学生的最新动态,并根据情况适时开展贴合实际的关爱帮扶活动[8],如:动员有条件的教职工与来自少数民族的贫困教职工结对帮困,动员教师成为来自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心园丁等。

(五)发挥文化交流活动的感染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共同汇聚起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可以结合单位少数民族教职工和学生实际特点,充分发掘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开展各项文艺体育活动,在此过程中增进友谊、交流互鉴,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宏伟力量,让每一名教职工和学生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和民族团结的温暖。

五、结语

民族工作不仅仅是靠教育工作来推动的,还需要坚持完善党委、政府、社会、公众、法治的全方位社会保障。民族工作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的重大课题,唯有集中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方能答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这张答卷。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教职工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草原歌声(2021年1期)2021-07-16 06:58:04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记者观察(2018年14期)2018-11-19 21:22:23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38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24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