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融”视角的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与专业建设融合机制研究

2021-11-23 10:02梁淑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教工思政育人

梁淑平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三亚 572022)

一、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背景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为学院及学校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关系学校的长远发展,良好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能够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保证学校实力提升[1]。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必须紧紧依托专业,教工支部党建工作只有融入专业建设才有抓手,党建工作才有生命力和活力,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凸显其在推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中的显著作用。结合高校人才培养中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核心内容,研究“党建融于教学”、“党建融于科研”、“党建融于社会服务”的“三融”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党建与专业建设融合机制,从而更好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焕发基层教工党支部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

二、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的实践困境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任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在当前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党建与专业建设两张皮、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分割现象较为突出,党建未能很好融于专业建设。党建工作具有一定难度,教工党支部党建具体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境。

(一)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两张皮,工作效率不高

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书记主要由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教师本身有着较为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而教工支部党建工作涉及党员管理、党员教育、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工作,专任教师难以同时肩负专业教学和党支部党建工作,影响党建工作的实效和创新性,党建工作效率不高。

(二)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缺乏有效抓手

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党员大多是专业教师,党员管理、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等都围绕专业教师开展,缺乏创新开展党建活动的抓手。

(三)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建设薄弱

高校要遵循全员、全方位、全员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课堂教学作为高校育人的核心环节,在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塑造方面起到基础作用。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实现为党和国家育才的根本目标,要严把课程教学关。而目前课程教学中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只教书不育人,缺乏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对爱国、爱党、爱人民等价值观缺乏深度理解,高校各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建设薄弱。

(四)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党建创新性有待强化

限于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党建与专业建设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工作多、难度较大,大多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制度比较抽象、笼统,挫伤了师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开展方式大多是走形式、过场子[2],未能扎实推进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同时,党建工作的创新性有待强化。

三、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与专业建设的融合机制

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要更有效地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要与业务工作融合,更要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将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党建与专业建设融合,才能凸显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三融”视角的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与专业建设融合机制主要体现在党建与专业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融合,通过教工支部党建与专业建设全方位、全过程的融合,实现“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实现为党和国家育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剖析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与专业建设融合的机制及具体建设内容。

(一)“党建+ 教学”融合机制及建设内容

1.建立专业教材、教案及课堂教学审查制度

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的传授,高校教师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突出人才培养的育人导向,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塑造和培养,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学生价值观塑造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师专业教材、教案、教学设计的审查,并由专业负责人对教材进行审核,保证所选用的教材符合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案等要融入思政元素,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作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强化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2.开展支部党员“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

“党建+ 课程思政”,是指通过加强党建,推动党建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以党建的成果助推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使党建与课程思政协同共进、相得益彰[4]。在党建引领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的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育人过程包括价值观塑造、专业知识传授、技能培养。高校课程教学要从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内容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从课程教学的育人环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爱国主义、意识形态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5]。支部党员引领课程思政教育,每位党员结合自身课程实际开展1 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

3.实施“党建+ 新生专业入学教育”项目

讲好学生大学生涯的“第一课”,将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等思想传递给新生,打好基础,扣好学生大学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4.教工党员参与专业班级学风建设

教师党员要引领班级学风建设,要从专业上给予学生指导,做学生专业学习上的领路人,营造学生学习专业、投身专业的良好氛围。党支部要建立党员和专业后进生结对帮扶制度,帮助专业学习后进生解决学习上面临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专业学习能力。

(二)“党建+ 科研”融合机制及建设内容

“党建+ 科研”主要三个层面进行融合,一是把握教师科研的意识形态问题,二是开展“党建+ 科研”的课题研究,三是加强党建融于专业建设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为了更好实现三个方面的融合,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坚持科研为党和国家服务,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一是鼓励专业教师深入研究国家面临的精、尖、难问题,做好科研攻关。二是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期刊杂志上,方便国内科研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2.开展教师科研成果审查,严把科研方向关

教师科研要坚持正确方向,把好意识形态关。学校(院)要建立教师科研成果审查机制。首先要明确课题申报人、论文、著作等成果作者的主体责任,要做好科研成果意识形态自查自纠。其次要由专业负责人或所在党支部进行科研成果审查,避免出现政治意识形态问题。

3.开展党建理论研究,形成一批示范性党建理论研究成果

一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教育改革研究。二是开展党建理论研究(申报党建创新项目、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三是在党建引领下开展科研项目。

(三)“党建+ 社会服务”融合机制及建设内容

教工党支部党建活动需要深入学生、深入基层,进入红色革命纪念馆。党建活动需要建立规范化实践教学基地,以便教工党员组织专业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使教工党员和学生体察民情、了解民生,加强对基层社会的认识。

1.共建“党建社会服务实践教学基地”

结合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与三亚市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建党建社会服务实践教学基地,为党建活动提供场所和实践环境。

2.开展“党建+ 社会服务”实践教学活动

支部党日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依托党建社会服务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困境儿童、社区老人、环境保护等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工党支部党建要依托专业实践活动,由专业教师党员带领专业学生开展专业实践,实现教师党建活动与专业训练、实践活动互动融合,形成“党建带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促党建”的协同育人机制。

四、基于“三融”视角的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与专业建设的成效

如何以党建促进高校教学与管理工作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大新课题[6]。高校教工党支部坚持“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专业建设”的理念,聚焦专业建设,创新育人体系[7]。通过将支部党建融于专业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取得了丰硕的专业建设成果,全方位培养了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技能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

(一)将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相融合,避免重复性工作

以高校人才培养为抓手,将教工支部党建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一方面保证了党建工作能够依托具体业务工作,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保证了高校人才培养能够遵循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建立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因此,两者融合避免了重复性工作,提升了工作效率。

(二)提出了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融合的具体策略、方法

高校基层教工支部党建与专业建设融合要有效开展,就必须结合党建工作和教学工作实际,将党建工作融入到教学的各具体环节。在实践中,基层教工党支部从教案、教学大纲、课堂教学、科研选题、内容、党建社会服务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方法,能较好地指导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党建与专业建设的融合。

(三)“双引擎”驱动专业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 专业引领”是两个引擎共同推进专业建设。党建把握专业发展方向,专业建设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双引擎”驱动专业高质量发展。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为例,该支部以社会工作专业和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教师为主体,2019年通过校级示范党支部的验收,2020年荣获校级先进党支部。在党建引领下,社会工作专业获得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等,并两次荣获省级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专业于2019年通过教育部审核,获批招收第一届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专业建设成效明显。

(四)创新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工作模式

在创新模式方面,构建了一套“三融”的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机制,该机制具体、详细地阐述了教工党支部建设与专业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做法,对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教工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善待教工是幼儿园有效制约隐性成本之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