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红
体育中德育素材的发掘和运用
陈利红
(遵义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文章阐释体育与德育的关系,发掘体育中丰富的德育素材,结合实例解读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在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规则与规范意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体育中德育素材的运用路径,通过横向整合构筑德育价值图谱和纵向整合强化思想教育理论体系多维整合,无缝对接,以体育为载体实现德育全面、深入渗透。
体育;德育素材;发掘;运用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教育要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项教育工作都要与德育工作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当前体育中的德育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为充分体现体育中的德育教育,应不断发掘体育中的德育素材,对其进行梳理和整合使之有机的浸润到德育教育中。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智识之本而寓道德之舍也。”这说明体育和德育两者相伴而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周恩来同志曾经把注重体育、增强体质同救国图强和“增荣吾国”的决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强国必须健体,只有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实现救国图强的抱负。因此,将德育和体育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同时,体育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体育在德育中处于优势地位,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通过体育不但能增强一个人的体质,还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体育在德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形成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是每个公民都需具备的情怀,而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责任感是紧密关联的。民族责任感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中华儿女有追求进步、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和为国家振兴、民族腾飞贡献毕生的民族责任感。而体育中的“奥运精神”“女排精神”等正是爱国精神和民族责任感的生动写照。体育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当回首奥运赛场的激情碰撞,当中国奥运团在乒乓球、跆拳道、跳水、排球、体操等多个项目夺冠时;当运动健儿面对强敌时不畏艰难、奋力拼搏时;当颁奖台上高奏中国国歌和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时,这一幕幕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当中国女排在2019年日本举行的世界杯中,中国女排吊打日本队,中国以3:0全胜的成绩横扫日本女排时,这一刻中华儿女不禁热血沸腾,一雪前耻。“女排精神”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旗帜、奏响时代最强音。当上个世纪30年代刘长春“单刀赴会”,1979年中国重回奥运大家庭,这条曲折的奥运心路,支撑我们的是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体育中尤其是竞技体育的各种场景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将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责任感展现的淋漓尽致。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可把每个参与者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1+1>2的创造力。集体是由若干个个人组成,必须要调动好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才会织成集体的张力和合力。体育中的集体项目:如球类运动、体育游戏、体育舞蹈、健美操、接力跑、拔河比赛等都是对集体主义与团结协作精神的最好诠释,都是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德育素材。如:篮球比赛中,在比赛开始前必须研究技术和战术,强调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意义。在比赛中每个人都想成为得分王,如果只顾自己得分,不愿意传球配合,那比赛的结局将会如何?“飞人乔丹”的故事给我们良好的启发,乔丹正因为身边有皮蓬、布莱尔、科尔等人的配合,才成就了天才运动员乔丹创造出辉煌的成绩,才使得他6次带领球队夺得NBA总冠军,创造了“公牛神话”。接力赛中团队精神同样极为重要,在4x100m接力跑中每一棒都不能出问题,一旦一人出问题将影响团队的整体成绩。在运动会上接力跑一人因接棒不慎掉落,将会打乱整个团队的节奏和影响团体的速度。如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实力超群的美国队就是由于交接棒中出现问题,导致4x100m接力跑这个项目直接失利。亲身投入体育中的集体项目是最能让参与者切实感受到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是最能潜移默化的养成统一行动、团结友爱、协同作战的集体意识和习惯。当然,我们也可讲述一些体育健儿及团队故事,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团队协作精神。
规则一般是指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由群体里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规范是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在体育中有着严格的竞赛规则和行为规范。不同体育项目有不同竞赛规则,不同体育游戏有不同游戏规则,参与者必须在特定的规则下进行活动。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在体育竞赛中,首先必须遵守比赛规则,规则限制了一些人采用各种不择手段谋取成功的阴谋诡计。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等相关人员都需遵守。运动员不仅要遵循比赛规则,同时要服从裁判的判决。那么裁判员同样需按规判决,裁判员每一次判决无不接受着运动员、教练员和仲裁员甚至是观众的监督。在竞技场上,你领略到的是阳光下的透明和真实。这里没有特权,只有竞技正义和公平公正。如运动员场上违反比赛规则立即判罚、运动员因虚报年龄、性别、服用兴奋剂等问题会被取消参赛资格和终身禁赛等。如裁判员在场上误判或错判,假哨、黑哨等违规行为需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和今后大赛中禁止执法等处罚。不单单是竞技体育能培养参与者的规则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规范意识。学校体育中的体育教学和大众体育中的体育健身同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和行为规范。体育教学中各种项目的规则需普及,课堂纪律、队列队形的规范等,即使是一般的身体锻炼也要讲规则、守纪律,严禁对他人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些都是规则和规范意识教育的德育素材。体育中的规则学习和遵守与公民社会行为的规范养成具有内在统一性。如武术项目,武术攻防中的一招一式都是对对手的尊重,人们在武术技击中能领悟到武德的博大精深,在各种判罚中体验到公平的真谛和规则的尊严。
构建德育价值图来统领、整合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中各个环节中的德育资源,改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缺陷,突破体育学科界限中德育整合,体育不再限于“一亩三分地”,把体育放在德育大环境背景下认识和定位,育体和育人有机融合,无缝对接。横向整合首先要进行各学科内容的融合,内容体系是什么?利用体育内容并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挖掘德育教育的内涵与元素。如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存在的内在关联与相得益彰中,先演绎中国奥运的百年之路。从接到奥运会邀请书到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从参加奥运到北京举办奥运会,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奥运历程既充满着曲折,又饱含了辛酸和屈辱,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体育大国、强国。再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沧桑与大国崛起的光荣之路,通过体育、历史和政治等多学科内容的交集和揉和,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风云,领略祖国的繁荣富强、传承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人们不自觉的感受到体育与德育的一脉相承。
从国家、学校和个人层面纵向整合,形成多位一体的思想理论体系,以体育为载体有效实现德育教育目的。
国家层面:充分利用体育政策、体育赛事、体育组织去实现德育教育,体育政策的内容和实施直接涉及体育发展的方向、体育赛事的举办、体育组织的建构、运动员的培养等具体问题。因此制定体育政策,需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净化体育生态,对西方体育项目进行道德化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相契合。其次,体育政策要注重整合社会各种力量,进行时空整合来构建德育平台。运用家、校、社区一体化理论,突破学校的时空局限性,实现育人主体多样化,建设体育合力育人的德育阵地。积极举办全国性的体育赛事,组织运动员参加国际上的比赛来获得德育教育。把国际比赛放在中央电视台,放到专门的体育频道让更多的人观看,鼓励人们关注奥林匹克运动及国家中重大体育事件,通过观看重大赛事,激发人们爱国主义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人们追求和平和国家认同观,通过参加比赛激发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国家凝聚力。
学校层面: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及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习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此次讲话精神为我国教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成为了学校“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的重要理念和创新实践。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中,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育不仅仅是强身健体,学习运动技能,同时要承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这势必要求不断发掘体育中丰富的德育元素,厘清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缺失与回归,有效应用到“课程思政”建设中,让体育与学生德育教育良性互动。在体育教学和改革中,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精神、思想教育、塑造学生人格。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完美融合德育教育,不同运动项目对道德体现的方式不同,耐力性项目培养了学生顽强拼搏、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球类等集体项目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武术、拳击等格斗项目培养学生尊重对手、讲究公平、公正,体验武德教育;体操项目培养学生细心、耐心、遵纪守规的优良品质。体育中各专项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和德育素材。学校体育应从专项课程中培养学生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如通过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29届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将承办24届冬奥会。重大的体育赛事的承办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奥运会上每一位世界冠军、每个世界冠军团队都离不开单位,离不开工作人员集体主义精神的充分发扬,除了运动员的天赋与努力,离不开国家、社会、陪练、教练、相关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在体育训练中培养拼搏精神、务实精神。在体育竞赛中培养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在团体比赛中,引导学生把握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让学生有效沟通、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培养规则意识和规范意识、诚实守信的品格。如对比赛中的替跑、抢跑等不诚信行为,坚决制止、耐心教导。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德育教学方法,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体育的独特性,采取讲解、讨论、谈话、观摩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抓住时机实施德育教育。通过教授体育故事,如体育明星的成长之路,优秀团体的光荣事迹等。体育中的“身体练习”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书本上抽象的、空洞的德育知识相结合,让德育体育在体育中找到具体的、生动的、鲜活的样态并进行实践和体验。其次教师要规范好自己的道德标准,为学生树立榜样。加强体育教师自身师德建设,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要培养德、技相长的新型体育教师。
个人层面:个人通过观看体育赛事,个人参加体育训练、体育比赛来获得个人融于社会、个人尊重社会,个人遵守社会规则,遵守公共道德、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家庭美德,培养个人意志、公平、公正意识、爱国意识、个人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个人积极进取、科学求实、勇于创新精神、个人审美情趣等。通过体育氛围和实践进行德性和德行渗透互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健康阳光的个性和人格特质,内化成个人生命需要和人文素养。
[1]翟会珍.试论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缺失与回归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4(26).
[2]徐正旭,龚正伟.体育何以让“立德树人”成为可能 [J].体育学刊,2019,4(26).
[3]遆帅,徐继开.体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 [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5(40).
[4]杨如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3).
[5]卢伯春.“多维整合”:学校体育中德育的新走向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5(29).
On the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Materia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HEN Lihong
(Zunyi Normal University, Zunyi 563006, Guizhou, China)
陈利红(1982-),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