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令贵
东营市河口区中医院 山东东营 257234
人力资源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核心资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人力支撑。人力资源人力对于生产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来进行的,而要实现产业结构平稳的转变,就需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实现产业经济与人才经济的紧密结合。通过组织成员的训练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将成为组织致胜的重要关键。
“人力资源”就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进行管理,使人才各司其职,都能发挥出最大效用,通过对人才科学管理推动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引进人才、分配人才、管理人才、激励人才、开发人才和留住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缺一不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才能推动企业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能动性的特点,对人才的管理是主动的,对引导人才的生产工作有着主要作用,是保证企业运转的主要因素。同时,企业人力资源还有一定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要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进行不断的开发,使人才能够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人才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除了企业之外,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要做好对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1]。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跟随社会发展形势做出改变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思想比较守旧,不能对各种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就不能完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要点,导致人才不能发挥出真正的潜能,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其次,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一定理论知识的支持。那么在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不足也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最后,在一个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一个完整的统筹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企业的整体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些细节的忽略,从而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2]。
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前提条件。相关企业或者部门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有制度可依,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的一面。人才对企业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企业的运行是靠着各种各样的人才合作运转的,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对于人才管理制度的建立不能太过于死板,要坚持尊重人才,只有建立健全的人才资源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人才在企业或者单位经济发展中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绩效考核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事业单位要想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第一步就是构建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保障绩效考核结构的准确性。首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构建绩效考核体系时应该充分考虑自身主营业务的特点,进而提高考核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其次,管理人员还应该在管理体系中引入一些先进的考核管理方法,将其考核指标落实到细节处,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与工作内容在考核体系中体现出绩效差别性,这样才能够体现出真正的“多劳多得”。最后,事业单位完成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之后,应该将具体的条例进行公示,其中的考核指标得到大多数工作人员的认可和同意之后才能够执行。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该保障其中具体的考核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灵活性,能够适用于单位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的业务管理范畴,进而准确反映员工的工作绩效。
对人才资源的管理不仅仅是要培养人才和开发人才,并且要更加注重人才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主要的目标是以企业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培养有用的人才。对此,人才管理要重视对人才的研究,使人才可以对企业经济的发展有长远作用。对人才的管理要立足于企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人才结构要及时改善,提高人才资源的利用率,并且用科学的制度促进人才的合理内部流动。总之要协调好企业经济发展与人才之间的关系,使人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为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3]。
我国产业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长期存在,经济增速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现在的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我国拥有很高数量的人力资源储备,要充分利用这种人力资源优势,加大对人力资源培训的可持续投入,优化劳动力配置,促进我国产业经济的健康增长。通过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从而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并且努力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历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历程,把经济布局调整的历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历程[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