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怀平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潍坊 262200)
除了从外地引进牛群,经过长途运输是引起本病发生的原因外,同时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机体自身免疫力低下、饲养管理水平低等,都是诱发牛群感染发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管理方面,例如:地面或垫草潮湿、饲养营养不平衡、圈舍粪便堆积等,都会增强病原体的致病性,导致牛群发生本病几率增加或加重病情。发病牛只或隐性带菌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为牛只一旦感染本病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携带病菌,在牛群中很难清除,如果想彻底清除或净化本病,需要耗费大量资金来防控。所以管理者必须做好日常预防工作,降低牛群发病几率,确保牛群处于健康状况。
2020 年10 月30 日,某养牛场其从外地新引进了20 头六月龄的犊牛。犊牛引进后直接与原来的牛群饲养在一起,没有经过检疫和隔离等防疫措施。在犊牛生活2 周后,有5 头牛发生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较差、咳嗽等症状,体温升高到41℃以上。此时饲养人员立即将病牛隔离起来,对牛群和圈舍进行彻底消毒处理,随后求助兽医人员,当兽医人员入舍进行仔细观察时,发现整个牛群已经开始发生呼吸道症状,通过饲养记录发现没有将新引进的犊牛分群饲养,而是与大群集中在一个圈舍饲养。并且整个圈舍卫生条件较差、地面污水横流、粪便长时间没有清理,再加上外界温度较低、通风不良,圈舍内空气污浊、氨气的刺鼻气味较浓,兽医人员根据牛群引进过程、临床症状和饲养卫生条件较差等具体情况,初步诊断犊牛感染了支原体肺炎。并采取了针对性治疗措施,促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降低了疾病给牛群带来的损失[1]。
对养牛场和周围区域的养殖户进行调查,掌握了当地没有发生过牛支原体肺炎这种疾病,最主要的是本场犊牛发病时,病程短、发病急,并有体温升高、剧烈咳嗽和呼吸频率快等症状。病牛鼻腔内流出浆液性鼻液,有的病情严重的犊牛体温可以升高到42℃,随着病情发展病牛站立时间较短、大多卧地不起、精神状态很差、采食量很少。如果硬拉着病牛站立起来,会发生剧烈的咳嗽症状,一般病牛发病后3d 左右咳嗽症状才加重,并且鼻液由清亮变为黏液状甚至脓性,有的在鼻液中可以看到铁锈色的血丝。病牛鼻孔周围和上唇等处有大量污染块,这是因沾染脓性鼻液、干燥后形成的。
兽医人员触诊病牛胸部时,病牛明显有疼痛感,很快进行躲避,叩诊肺部时能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和喘鸣音。其中有三头病牛病情较重,表现腰背拱起、精神极度萎靡、张口喘气、眼睑肿胀、头颈伸直呼吸、鼻腔中黏性分泌物较多,最后卧地不起、逐渐消瘦、贫血、器官衰竭、窒息而亡[2]。
针对牛群实际病情,采取对症治疗方法,将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250mL、丁胺卡钠霉素注射液、VC 注射液、VK3注射液、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分别按照0.1g/kg·bw、1mg/kg·bw、1mg/kg·bw、1mg/kg·bw 和40mg/kg·bw 的标准混合在一起,进行静脉注射,注射1 次/d,连续注射5d 后病牛症状好转,除了有三头病情严重的犊牛死亡外,其他病牛都恢复健康状况。
同时立即清除圈舍内堆积的粪便和污水,在犊牛发病期间,做好整个圈舍的卫生消毒工作。因为牛传染性支原体自身没有细胞壁,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差,使用常用的消毒剂就可以将本病菌杀死。鉴于本场圈舍地面潮湿情况,建议使用草木灰或生石灰铺撒在地面上,不仅能够吸附地面潮气,还可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可以使用20%的石灰乳将圈舍墙壁和舍内进行喷洒,还可以用火碱溶液对活动场所进行消毒,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消毒1 次,如此便可起到很好的消毒作用。将环境中存活的支原体病菌彻底消除,避免疾病发生传播和蔓延[2]。
在牛群恢复健康后,对全群牛进行疾病净化,采取标准的抗原进行凝集实验,一旦检测出隐性带菌牛只,立即进行淘汰处理,这样前后共发现3 头带菌牛,并且这3 头都是新引进的犊牛。所以建议养牛场做好引种的准备工作,在引进犊牛前必须做好当地的疾病调查工作,并要求养牛场出示检验检疫证明,确保引进的犊牛没有任何疾病或隐性感染风险,并且引进犊牛后需要隔离饲养1 个月后才能与大群健康牛群混合饲养,避免将外界病原体传染给健康牛群[3]。
建议养牛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模式,这样可以减少本场牛群与外地牛只接触机会,是防控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并且做好养牛场的隔离防疫工作,杜绝外来人员随意出入厂区,饲养人员进入厂区时需要更衣和消毒后方可进入,避免将外界病原微生物携带入场传染给健康牛群。如果无法保证引进犊牛没有感染支原体肺炎,可以对全群提前进行药物预防,可以给每头犊牛肌肉注射泰乐菌素等抗生素药物,对预防本病发生有很好效果。
在进入冬季前将圈舍门窗和缝隙用棉门帘或草帘封闭严实,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避免冷风直接进入牛舍,给犊牛带来较大的冷应激,刺激呼吸道黏膜而发生感冒或呼吸道疾病。做好通风管理,在中午前后外界温度较高时,可以进行彻底通风,将舍内潮湿和污浊空气彻底排出去,还可以赶出犊牛晒晒太阳,有利于增强犊牛体质,减少有害气体对呼吸道黏膜产生的损害。每天定期清除圈舍粪便,并将粪便堆积到远离牛场的地方进行发酵处理,确保圈舍通风干燥。对于潮湿的地面可以用生石灰或米糠处理,尽快降低圈舍内潮湿程度,有利于抑制病原体的繁殖速度,避免牛群反复发病或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最好将引进犊牛与本场犊牛分开饲养,因体重和体况有所差异,随着牛群的生长发育,及时疏散牛群,保持饲养密度合理,防止牛群过于拥挤。对于性别和年龄不同的犊牛,可以采用不用的饲养方式和饲料营养来饲喂牛群,促使整个牛群同时出栏,进而提高牛群均匀度和养殖效益[3]。
合理搭配精饲料和粗饲料,适当为牛群补充精饲料,确保供给犊牛的饲料营养均衡,确保犊牛获得充足的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有利于增强犊牛的群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同时制定合理的饲喂程序,保证犊牛吃好吃饱,不仅减少饲料浪费,还可以避免发生饥饿情况,影响整体育肥效果。
牛群在引进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牛只一旦发病后会严重影响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如果病情严重或治疗不及时还会危害犊牛的生命安全,给养牛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养牛场需要充分做好引种工作,必须做好检疫检验工作,确保引进健康牛群,并且引进后一定隔离饲养一个月以后才能与大群饲养在一起。
在日常管理中需要不断加强流程化的饲养管理,制定科学的饲喂程序、供给营养全价的饲料,合理搭配饲喂,确保营养均衡。保持圈舍清洁干净,定期消毒及时杀灭环境中存活的支原体,降低牛群发生风险,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