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潜藏着“大”问题
——“关键教育事件”触发教师专业成长

2021-11-23 08:33郭瑶窈
名师在线 2021年34期
关键词:嘉嘉天平笔者

郭瑶窈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路幼儿园,江苏江阴 214400)

引 言

在一次中班数学活动上,彼时笔者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天平,知道天平重的一端会沉下去,轻的则会翘起来。面对这样一节还算常规的课,笔者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在幼儿面前拿一个天平现场演示,再让个别幼儿实际操作体验,教育目标就能达成。大部分幼儿在作业本上将重的一方画圈,但只有嘉嘉标错了。于是,笔者生气地说:“老师刚才讲了那么多遍,你怎么还没做对?”整个下午,嘉嘉都一言不发,撅着小嘴。笔者察觉到自己的话可能伤害了嘉嘉,于是来到嘉嘉身边说道:“嘉嘉,你能讲一下刚才是怎么想的吗?”嘉嘉听后,犹豫了一会儿后,讲出了自己的想法。“哇,原来你是因为喜欢小兔子,才给它打钩的呀!”嘉嘉的表情逐渐轻松。接着,我们聊起了兔子的故事、玩起了兔子的轻重游戏。

反思、回顾平时与幼儿的对话:“我不是跟你们说过了嘛,怎么又忘记了!”“今天这个本领你们都必须学会。”……对于类似的话,笔者一点儿都不陌生,偶尔会从自己的嘴里不自觉地冒出来。这些话里包含着“又、必须”等词,就像给幼儿贴上了标签。笔者深知自己处理得不对,于是自我反思:怎样做才能避免说出这些负能量的词语?笔者的儿童观、教育观出现了哪些问题?为何会与主流理念出现偏差?

一、反思:审视教育实践

对于“你怎么还不会”这句话,惯性思维是因为幼儿上课没认真听讲所以不会,已经反复教学的内容,幼儿应该掌握。但细细琢磨,这其实违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理念。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幼儿,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3~6岁的儿童是如何发展和学习的。

(一)掌握年龄段儿童发展和学习的知识

皮亚杰、维果斯基等教育家认为,“智力的发展是一个与他人、活动材料和经验相互影响而不断建构的过程”[1]。那么成人要做的,就是为儿童创设一个能够为其提供所需材料和交互作用的环境,以此来促使儿童主动学习,让儿童对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尽可能少对其进行直接教学。

回看当前的课程模式,发现一周内每天都有一节集体教学。集体教学是所有幼儿共同获取信息、提高能力的一种渠道。但是集体教学给幼儿设定了整齐划一的目标及教学过程,难免会出现“你怎么还不会”这一现象,违背幼儿主动学习的规律。

(二)改变年龄段儿童发展和学习的方式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笔者了解到国外也有集体活动,但产生的条件是基于儿童研究问题的一个星期后。这一个星期内,儿童通过材料来学习、以合作来解决问题。因此,教师是采用大量直接或间接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儿童主动学习的,必要时才会通过直接指导和讲解教学来促进儿童学习。

然后,笔者又重新开展了一次“认识天平”的教学活动,在上课前一周,笔者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份操作材料,并预设问题:什么情况下天平会发生倾斜,倾斜的秘密是什么?笔者通过观察、谈话了解幼儿对天平的认知情况,从中分析幼儿对概念的掌握水平。有的幼儿说:“哪一边重就会朝哪一边倒。”这说明他已经初步了解了天平称重的规律。有的幼儿说:“超市阿姨帮我称重量计算需要花费多少钱。”这说明他能从生活经验出发,拓展天平的种类。由此,笔者坚信幼儿是有能力、有自信心的学习者,不再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幼儿的发展情况。

二、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说出“你怎么还不会”这句话,其实是教师当时对幼儿缺少了解、缺乏尊重,没有将幼儿看作一个特定的个体,而是简单地归纳为中班年龄段中的一员,所以才会没有真正接受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一)接受个体差异,学习尊重

对同龄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相互比较是不科学的[2]。每位幼儿都有自身独特的发展情况方式和发展速度。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不同背景和家庭情况,尊重幼儿的差异性。尊重的态度让教师对幼儿充满信心,相信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发展能力;让教师冷静下来,在任何情况下都寻求促进幼儿发展的多种方式[3]。

(二)寻找适宜答案,拒绝唯一

对于经验有限、知识技能相对薄弱的幼儿,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在特定的时间知道怎样做才是最适宜的[4]。就像故事中的嘉嘉,她对天平显然不了解,笔者尝试了以下不同方法调动她的学习经验:(1)与嘉嘉共同进入菜市场,观察老式的称是如何称重保持平衡的;(2)鼓励嘉嘉进入区域游戏,使其通过操作初步了解天平;(3)支持嘉嘉所在的小组对天平进行探究;(4)创设菜市场角色游戏,让嘉嘉在游戏中了解天平的知识……笔者通过材料的调整、支持的策略,为不同幼儿寻求最佳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三、改变:迈向更适宜的实践

为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努力克服惯性思维,做出改变,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自我肯定正能量

改变,最重要的是树立信心、肯定自我。通过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书籍,笔者将习得的理念贯彻落实,让理论知识储备得以提升。慢慢地,笔者发现了个人的特殊优势,凭借自身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获得了他人的认可。当获得认可后,笔者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在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双重机遇下不断挑战自我。

(二)确定初步的任务和目标

结合自身实际,从小事做起,从每次关注一个方面开始,减轻因改变产生的压力。这样能够将关注点全部投入计划、实施和评价教学实践中。

例如,笔者通过学习,决定开始改变一日活动安排,将大的固定活动变为儿童发起的自由选择活动。在设定了这个整体计划后,笔者再把这个计划划分成小的、递增的步骤。第一,分析一日活动环节中最迫切需要改变、让幼儿自主探究的环节。第二,将几个零散的时间段进行整合。第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建一套能够帮助幼儿做出选择的指导体系,并进行持续观察,不断寻找最佳方式。

(三)寻求团队的支持

在笔者所在的团队中,有理念先进的领跑者、富有经验的实践者,还有不同专业的擅长者,他们都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在每周的学习研讨时间,我们会坦诚和自由地表达自己在转变过程中的感受和经历。团队则会对我们思考的问题提供反馈意见、教学策略。

结 语

距离“一句话事件”已经过去很多年。对于笔者而言,“一句话事件”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是一段掺杂着酸甜苦辣、探索求新的关键事件,一次走出困境的努力,一场自我突破的思考,引领着笔者不断向教育高峰攀登。

猜你喜欢
嘉嘉天平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倾斜的天平
我要我的“钓鱼竿”
简易天平
比轻重等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