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清爽浸心语 不坠万日锤炼志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用语探究

2021-11-23 08:33朱晓鸣
名师在线 2021年34期
关键词:语言评价语文

朱晓鸣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歌风小学,江苏徐州 221000)

引 言

一直以来,我国的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知识点如何讲解、技能如何传授等方面,忽视了评价语言对学生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处于以感性思维为主的时期,课程学习动机主要源于学习兴趣与成功的体验,而成功体验的获得一方面源于学生自身,另一方面源于教师的系统性评价。

一、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用语存在的问题

(一)重习惯性判断,轻恰当性描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评价用语过于重视判断作用的发挥,且存在评价语言过于笼统等现象,导致学生在教师的评价语言中无法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难以明确改正的方向[1]。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中,在学生阅读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师:“这篇文章所讲述的挖井人是谁?”

生A:“毛泽东。”

师:“没错,那么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呢?”

生B:“因为文章中第一自然段中提到了毛泽东。而且通过石碑中的字也可以看出这个挖井人是毛泽东。”

师:“这名同学回答得很好,那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是什么主题呢?”

生C:“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在一个叫作沙洲坝的村子挖了一口井。”

师:“不是很准确,请同学们继续思考这篇文章所传达出的深意。”

生D:“作者主要是让我们记住如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怀着感恩的心,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师:“很好,这名同学读出了文章的内涵与深意。”

通过这段对话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回答评价过于简单,且都是“很好”“没错”“不准确”等评价内容。虽然这种结果性评价语言可以尽快让学生知道问题回答得正确与否,但是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单一化的结果性评价反馈并不能让学生明白教师口中的“很好”究竟“好”在哪里,教师所说的“不准确”到底是哪里欠缺。这种重视评价而忽视描述的课堂评价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语文深度学习,会使学生处于一种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状态。

(二)重视对学习数量的评价,缺少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长远评估

在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这种固定化的教学流程。在这种课堂评价流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运用的评价语言仅仅是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甚至还有一些评价语言与所提的问题不符,与学生的学习目标脱节。这种与学生学习目标关联性较差的评价语言,会阻碍语文课堂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青蛙》这篇文章教学中,教师拿出两张卡片,分别写有“青”和“晴”两个字,开展了以下对话教学。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字,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A:“晴”比“青”多了一个“日”字旁。

师:那么,也就是“青”字怎么样?

生B:“青”字没有“日”字旁。

师:对的,我们将“青”字加上“日”字旁,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

生:……(沉默)

师:这种在一个字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偏旁部首,之后变成了其他字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加一加识字法”。

生:……(依然沉默)

从这个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组成规律,但是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教师的意图。如上述对话中,教师说道:“我们将‘青’字加上‘日’字旁,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学生听到这句话时就会产生疑惑,明明是“晴”字,怎么会变成另外一个字呢?另外一个字是什么字呢?尽管教师后面对“加一加识字法”进行了概括,但是学生依然处于比较迷茫的状态,并未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重用成人的思维与视角评价,忽视用与孩子心理成熟阶段相适宜的语言表达

语文教师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应站在儿童的视角,避免教学语言成人化,这样才能保障师生沟通互动的有效性。然而,实际上,还有一部分教师习惯于用成人的口吻进行教学评价。如果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复杂化,或者教师的评价语言逻辑性过强,小学生就会陷入更加迷茫的状态。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赵州桥所在的位置,并出示了赵州桥的图片。在这部分内容展示中,教师介绍了赵州桥的历史及其对我国桥梁建筑领域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接下来,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或生词。学生找出了“雄伟”“砌成”“创举遗产”“缠绕”“雕刻”等词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分析文章,教师鼓励学生对每个词汇进行解释,如对“创举遗产”一词,学生的解释大多为“是独一无二的人们遗留下的遗产”,而教师并未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而是在学生的描述上进行了深度的讲解,希望学生深度理解这一词汇。但是由于教师所讲的内容过于深奥,反而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并未站在学生的视角分析问题,从而导致运用的评价语言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脱节,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用语的优化策略

(一)坚持课堂评价,注重评价用语的多样性与时效性

过于简单的、单一的评价语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且学生很难从教师的简洁评价语言中获得进步。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适当丰富评价语言形式,抓住评价语言运用的最佳时机,在学生需要时、在教学必要时做出评价,这对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相关的专业成长活动,通过与同人之间的相互讨论,发现自身在评价语言运用中的不足,在相互借鉴中不断丰富评价语言内容及评价形式,准确抓住最佳的评价语言运用时机,通过适时、适当、适度的语言评价,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坚持课堂评价,立足“儿童视角”进行语言优化

成人化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中的难题,究其原因是教师并未学会从儿童的视角看待问题。为了突破这一教学困境,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评价语言运用中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语境及思维特征,能够主动俯下身子,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使评价语言的运用真正立足学生,以小学生的综合现状为起点,给予符合小学生当前发展情况的合理化评价语言,制订科学化的评价标准,如此才能公平、公正、合理地进行评价,进而当学生听到教师的评价后,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结 语

总之,评价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艺术,教师应深入分析评价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认识到其所造成的重要影响,挖掘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并制订有效的改善策略,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评价语言的教育价值,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语言评价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言是刀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