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时空观的培养路径研究

2021-11-23 07:50钱丹华
名师在线 2021年33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

钱丹华

(江苏省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江苏启东 226200)

引 言

时空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即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与分析的观念、意识及思维能力,属于时间与空间的根本观点,呈现形式主要有历史地图、大事年表、时序和纪,以及年代尺与阶段特征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基本知识的讲授外,还要从时空观的培养着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1]。

一、善于利用时间节点,初步形成时空观念

任何史实都有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相关历史人物、事件与现象均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小点,这些小点往往同当时的社会特征、思想文化、经济与政治等有着极紧密的联系。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均发生着相当数量的历史事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要求学生记住具体的时间点与时间段,还要指引他们把有关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初步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例如,“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与西周的分封制,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时间节点,是培养他们时空观念的优质素材。课堂上,教师先要求学生一边学习本节课的新知识,一边找出教材中出现的时间点。比如,夏朝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商朝在公元前1600年建立,西周在公元前1046年建立,两个时间点之间即为朝代的存在时间。接着,教师结合以上时间节点引领学生把具体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比如,夏朝建立“家天下”,为巩固统治,成立军队和监狱,制定刑罚与历法;商朝前期经常迁都,直至盘庚迁殷后才稳定统治,当时青铜铸造技术十分高超。这样,学生就能系统地学习新知识,逐渐形成时空观念。

二、有机利用史实,推动时空观念构建

史实指的是已经发生的客观进程,包括历史上的各种人物与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单纯的历史事件相比,史实的记载更为丰富。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可引领学生运用有关史实推动时空观念的构建,围绕所授内容开设一些专题课程,结合学生固有的历史知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呈现丰富的史实,使其总结建构时空观念的方法,从而促进其时空观念的形成[2]。

例如,在教学完“中国古代史之封建社会”这一阶段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有关历史时空观的专题活动,围绕封建社会讲述和归纳构建时空观念的方法。其一,数轴法,即采用向右发展的数轴图,按照时间段和时间点标明与之对应的历史事件,从而更清晰地观察和分析历史发展进程。以隋唐时期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标注出开皇之治、隋末农民起义、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内容。其二,大事年表法,即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设立表格,把时空下发生的具体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填到表格中,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比如,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统一南北方,605年开通京杭大运河,618年唐朝建立等。

三、巧妙运用时空架构,理解历史变化特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尝试构建历史时空框架,使其理解历史的变化和发展、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多样性和统一性等,帮助他们理解历史变化的特征[3]。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展示一些与之对应的特定历史事件,让学生运用历史时空框架展开解释,学会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分析与处理历史问题,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与变化。

以“百家争鸣局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引领学生建立时空框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变化特征。课堂上,教师先带领学生分析百家争鸣的特征,即时间为春秋战国时期;时代背景是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阶级关系上“士”活跃,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民间。接着,教师提示学生从变法视角来分析百家争鸣。这一时期各国纷纷寻求变法,如秦国商鞅、齐国邹忌、楚国吴起、燕国乐毅、韩国申不害、赵国武灵王、魏国李悝均在变法,教师要让学生发现政治体制改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引导他们运用时空架构理解历史变化的规律。

四、结合具体的时空条件,研究相关历史对象

初中历史以学习大量的历史人物、事件与现象为主。教师应注意,不能让学生单纯地记忆这些知识点,而应教导他们不能片面地看待历史问题,应从不同的时空视角来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在带领学生研究历史对象时,教师应注意不能孤立进行,需要将历史对象放置在具体时空条件下进行客观分析,从不同视角与层面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例如,“秦统一中国”一课主要分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部分内容,教学这一课时,教师需注重讲解秦始皇的功与过,提示学生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分析。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秦始皇的主要功绩,即扫灭六国,统一海内;开创帝制,加强中央统治;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统一文字、货币等,让学生知道这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接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及个人认知分析秦始皇的过错,主要有徭役沉重、修筑骊山陵墓、焚书坑儒与严酷刑罚等,随后让他们将秦始皇的功与过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客观评价,使其从当时和现在两个角度进行评述,发现秦始皇的功大于过。

五、合理应用历史地图,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初中生的年龄较小,思维不够成熟,学习历史知识时通常停留在课本上,很难形成深刻、连贯的认知,时空观念也有待提高。针对此,教师应合理应用历史地图,将其作为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工具,发挥地图的优势,为时空观念的培养提供助力。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历史地图带领学生分析特定时间与空间下的历史事件,以及事件之间的关联性,使其从地图中挖掘一些隐性知识,增强时空观念。

例如,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教学中,针对时空观念的培养,当讲到“清朝的疆域”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地图《清朝疆域图》设计教学,运用图示法按照方位展示清朝的疆域,让学生指出清朝疆域的形成过程。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随后清军南下,消灭明朝残余势力与反清势力,逐渐建立对全国的统治。设置台湾府,有效管辖西藏地区和巩固西北边疆等。同时,教师带领学生着重观察清朝的省级行政区划分,认识到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且清朝五十多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对祖国历史的缔造做出了贡献,基本奠定了今天的民族格局。这样基于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研究清朝的疆域,能够增强他们的时空观念。

结 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性与价值,结合历史知识的规律及特色研究科学、可行的教学路径,从多个层面与不同视角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其学会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联系中对历史展开观察、分析与研究,深入探索历史知识,从而使其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促进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历史
跨越时空的相遇
坚持系统观念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新历史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