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女性体育发展研究*

2021-11-23 05:08郭宇祥
运动精品 2021年8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发展

郭宇祥 白 冰 高 俊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女性体育发展研究*

郭宇祥1白 冰2高 俊1

(1.哈尔滨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黑龙江工程学院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文章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女性体育发展演变进行研究。认为女性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社会发展对我国女性体育的认知、体育内容、体育形式和运动时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并由此推动了我国女性体育向着主动健身、科学运动、权益保障和女性管理女性体育的方向发展。

女性体育;新时代;发展特征

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一位中国国民的参与,更需要女性群体的支持。如今的中国已然迈向世界强国之列,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文明也在持续进步,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女性地位的提升。这不仅使得女性逐渐加入到体育运动的行列中,成为了我国体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使得女性体育的全面发展也成为实现体育强国的任务之一[1]。而且随着女性独立意识不断加强,一批批优秀女运动员的涌现以及她们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鼓舞了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信心,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更激发了女性体育的发展潜力,使得女性体育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当前随着社会进入新的发展时代,女性体育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为更好地推动女性体育的发展,本研究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女性体育发展演变展开系统研究,以此明确社会变化对女性体育的发展动向,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女性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新时代社会发展对我国女性体育的影响

1.1 对女性体育认知的影响

女性在身体条件比如肌肉、力量、身高等方面均弱于男性,旧社会女性还因社会、历史和传统观念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了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制约了女性对体育的认知,参与体育运动更是无从说起。在新时代社会发展下,女性的体育态度即女性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愈发积极向上,主要表现在:(1)体育认识的增强。随着传统固有观念的逐步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男女平等”意识和女性审美多元化,加之西方先进理念的传播,女性自我意识得到了很大提升:自己不再是家庭附属品,不能再受限于传统思想强加的定位。于是越来越多的女性主动寻求改变,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和锻炼中来,将体育锻炼当作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2)体育情感的表达。长久以来,女性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个性发展受到了极大束缚。随着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女性选择走出家门,尝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排解生活压力,并且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她们参加体育活动不再是为了娱乐健美或者取悦他人,而是体现做人的价值与尊严,把参加体育活动视为自己的权利与独立的象征。同时,女性运动员更加尊重自身职业,端正训练态度,提升自身素养,约束自身行为;并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了体育技能的提升方面[2]。甚至在某些项目中,女性的训练强度、训练效果都不逊于男性,并取得了更加优异的运动成绩。女性地位的显著提高,使男性给予了女性更多的尊重,女性体育认知不断完善,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1.2 对女性体育内容的影响

由于女性受到自身体能、性别差异和女性爱好等自身因素的影响,除了女性运动员的职业需要,普通女性很少选择竞技性、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她们更多地集中于健步走、广场舞等大众化、易于锻炼、经济投入成本较低的社区体育项目,这些项目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她们暂时摆脱琐事,愉悦身心,但达不到锻炼的效果。现如今女性对其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体育活动内容也有了更新,更享受户外运动带来的体验,比如攀岩、马拉松、高尔夫、网球等休闲体育,甚至竞技体育也登上了普通女性体育的舞台。除此之外,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同样呈现出了不同的选择。中年女性越来越注重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修身养性,倾向于选择瑜伽、普拉提等温和的项目;年轻女性则更愿意参加一些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体能训练性的体育活动,展现力量美。体育逐渐渗透到女性生活和工作之中,不仅为了身心健康的发展而运动,更是为了拓展人际交往、调节情绪,培养女性全民健身的意识。

1.3 对女性体育形式的影响

女性体育形式不仅仅表现为参与形式,还体现在她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集中时间段以及体育场所等。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以职业女性为例:在教育过程中,职业女性形成了不同于一般女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了独有的体育消费观念和休闲生活方式,因此她们会更加响应“全民健身”计划,树立健身观念,会在余暇时间独自去健身房进行有氧无氧训练,有人还会一周三次的定期科学训练,以维持训练效果。也有人会选择团队活动,如攀岩、高尔夫、骑行等。相反,家庭女性更依赖于同家人在晚饭后进行体育活动,活动场所也局限于社区公园,这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娱乐性更强,锻炼性被削弱;但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家庭女性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和层次在不断的拓展和加深,不止于体育锻炼的健身和娱乐功能,而是更广泛地从多角度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部分家庭女性开始选择晨练,团建等方式,在增强体质的同时,结交朋友,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1.4 对女性运动时空的影响

社会对女性社会形象和地位的固有认知,主要是受到历史发展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女权运动的不断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有所提升,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女性地位也出现上升趋势,新时代的女性在生活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她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以及运动项目的安排。职业女性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会在下班之后,利用瑜伽垫完成锻炼任务,家庭妇女也有了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通过与家人孩子一起运动增进情感交流,或者在休息日从家中琐事中抽身出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进行爬山、马拉松等有氧活动。体育运动的参与不仅是一种身心实践,也是一种空间体验。性别差异直接影响了空间体验上。根据性别这一标准而进行的传统社会分工表现为:“公共”领域由男性占据,而女性则在“私人”领域活动,即女性顺理成章的被束缚在家庭这一单一的狭窄空间,而男性成为其它社会空间发展的主导力量。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女性通过体育活动改变了她们的空间体验、增加了她们在公共领域中社会交往的机会,例如健身房不再是男性的专属场所,有些女性的训练强度及训练效果并不亚于男性,甚至超出男性,使其成为健身房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3]。

2 发展女性体育的意义

2.1 消除女性歧视、促进地位平等

19世纪末女性开始参加体育运动,在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女性地位得到了相应提高,优秀女子运动员的出色表现收获了大批男性粉丝,她们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使男性愈加尊重女性。女性体育所取得的进展离不开网络媒体的帮助,在“男女平等”、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网络媒体不再一味地报道德甲、NBA、欧冠、等充满速度、力量和激情的赛事,展现乔丹、阿隆索等清一色的男性形象,而是一改大众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在传统观念中,女性总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她们所应该具有的特质并非进取拼搏、坚强勇敢,而是温柔贤惠),致力于构建丰满立体、充满力量的女性运动员的形象,由此“跳水皇后郭晶晶”“大魔王张怡宁”等女性运动员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首先利用她们的赛场风采,训练日常,甚至情感生活吸引大众眼球,接下来再针对不同选手的表现进行技术解说等,这逐渐提升了女性运动员的整体地位。借助不同的宣传方式,女运动员、女性体育参与者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受到了更好的待遇,这不仅激发了她们取得更大的进步,也促进了体育界女权运动的发展,进而有助于消除性别歧视并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普通女性出入运动场所也已经司空见怪,与女性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成为不少男性的选择,这些都表明发展女性体育对促进女性解放、消除歧视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2.2 促进女性身心健康

在当今良好的体育人文环境下,加之互联网,KEEP等手机APP的观念渗透,我国女性逐渐认知到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并主动的参与其中。在体育锻炼中,女性不仅可以增强其体质,拥有健康体魄,而且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全身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有益于预防慢性疾病和促进康复。比如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可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预防肥胖症和糖尿病,更好的调节内分泌系统,从而更好地享受生活,而且也有利于优生优育。女性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可以使自身在短时间内从繁忙的工作和家庭事务中解脱,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体育活动为人们接触自然、接触不同人群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使得人们可以借此机会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磨炼意志品质,增强责任心和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帮助女性找到归属感,完善自我价值,提高女性的人际交往能力,寻求更优质的生活。通过体育文化氛围的影响,使其自觉参与体育活动,体会体育带来的快乐,把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培养。

2.3 提高女性对自我的认知

首先,体育活动是一种改变女性身体形象的有力身体实践,打破了女性对自我认知的限制,她们不仅仅把自己定位为贤妻良母,而且是追求全面发展的社会一员。体育活动在帮助女性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也可以唤醒女性对自我身体和权益的关注,比如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管理自我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为了取悦自己而不是他人等,体现了女性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其次,女性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摆脱了性别角色的束缚,逐渐培养出了自身勇敢、独立、竞争、富有冒险精神等性格。一些组织也致力于鼓励女性参与更多竞技类、探险性、团队性、技术型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女性全面的人格发展创造条件。例如《泰晤士报》及《伦敦时报》对李娜的报道,展现了李娜作为一个优秀的网球运动员的个人魅力,并深入挖掘了李娜追求自由、奋发向上的现代独立女性的形象,同时也结合了本国的价值体系,像文中出现的“李娜把职业目标定得很高,并在实现目标之前永不停歇”则体现了美国的个人主义和追求个人卓越的价值观,

3 新时代我国女性体育发展趋势

3.1 “全民健身”号召带动女性主动健身

过去女性受生理心理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健身意识比较淡薄,偏远地区的女性甚至没有接触过这一概念,工作、家务或经济各方面的原因使女性健身参与性不强。但是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开展,一个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逐渐形成。现代女性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健康意识的提高,体现出了她们参加健身锻炼的潜力;并且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减肥也是中国女性亘古不变的话题。如今在健身热潮的影响下,女性纷纷走进了健身房,在健身视频或者私人健身教练的指导下,规范健身动作,塑造完美身型;借助健身APP时刻关注自己的体脂变化。大多数女性养成了正确的健身意识和健身习惯,减脂并不是女性的第一诉求,而是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达到减脂增肌、健身、健心的目的。由此,在促使女性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生活质量,并养成了终身运动的好习惯。

3.2 借助榜样力量引导女性科学运动

在社会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大众传媒以其强大的扩张力高速发展,铺天盖地的大众传媒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眼睛耳朵,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有影响力的体育媒体也将视野更多地投放于女性喜爱的体育项目和女运动员上,发挥出了大众媒体的积极作用,不仅引起女性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而且使女性自觉自发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同时为女性运动员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女性以其为榜样,通过运动员的励志赛事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的鼓舞,学习女性运动员的精神和运动项目,增强了女性群体自身的体育运动意识以及对体育的积极态度,使更多女性自愿地投入到体育事业中,为女性运动员的人才培养积累人力资源,展现新时代女性独有的魅力。

3.3 科学化、组织化和法制化的建设保障女性体育权益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女性体育发展大多以社会力量为主体,以女性自发的体育锻炼活动为主要内容,导致其知识性和科学性的不足。近年来,针对女性身心特点研发的运动项目和体育服务越来越多,并且通过互联网、手机软件等方式传播了科学化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让女性正确地、科学地从事体育运动。其次,针对当下体育参与人数的显著增加以及参与活动种类多元丰富的现象,组织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无论是小区自发形成的广场舞队伍,还是在专业组织带领下的户外活动,都正确地引导和积极地投入了女性体育组织化建设,保障了女性体育参与权有利,方便了女性体育的管理。与此同时,不断推进的法治化建设,不仅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并且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保护了女性体育的发展以及女性体育运动的权利。女性在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下,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各地区也增加了体育经费投入,改善了体育设施条件,更加适合女性运动,充分考虑到了女性群体的需求。国家的高度重视推动了女性体育的发展,女性也承担起国民素质健康的相应责任。

3.4 女性体育管理人才助力女性体育发展

自古以来,体育管理层、决策层都是由男性组成,女性几乎没有发言权,长此以往在管理和决策中的弱势地位造成了在体育资源分配、政策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性别偏见与不平等现象。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发展,培养了女性体育领导人,争取到了话语权。我国女性体育的发展也借鉴该法,不但从女性群体内部培养体育管理和领导人才,增加女性在体育发展中的话语权,而且从女性的经验出发,充分考虑女性个体、群体的特殊性和特殊要求,在体育资源配置、体育文化活动组织、体育文化市场协调等方面向女性倾斜。女性领导者真正地站在了女性的立场,为女性体育事业做出努力,为女性的体育权益发声,促进了女性体育事业的发展。

4 结语

新时代社会发展对我国女性体育发展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更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建设好、发展好女性体育,不仅让其成为保障女性体育权益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成为助力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1]苏炜.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女性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世界,2018(8):48-49.

[2]万一春.赋权极化与异化:女性体育参与的逻辑展演[J].体育与科学,2015(1):66-68.

[3]刘红.王福秋.刘连发.网络传媒对女性运动员形象的构建及其生活空间表达[J].体育与科学,2017,38(11):81-86.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omen's Spor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GUO Yuxiang, etal.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Heilongjiang, China)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8TYB093);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7TYB056)。

郭宇祥(1996—),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发展
体育运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教师发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