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欣
将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将知识教学与实践应用融于一体[1]。这一教育模式的构建能够提升高职思政课程的针对性以及使用价值。
现代教学,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参与到思政实践活动中,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已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体化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提升学习兴趣,才能够将晦涩的思政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才能够“德才并重,内外兼修”。
通过开展对高职学生的实际调查发现,以实践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远超于教师直接对知识讲解的效果,可帮助学生达成对知识内容的深化。过往的思政课教学,教学内容显得空洞,让学生很难与实践联系起来,课堂所学知识对实践指导意义不大。事实恰恰相反,思政这门学科,理论知识对于指导一个人的生活实践帮助和意义巨大[2]。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应该尽量采用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思政课的知识要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将原本对于学生过于抽象的知识具体呈现,为学生带来深刻的感知与体验,有效解决教学空洞的情况。
在当前的多数高职院校中,大多还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理论性知识,以致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对于思政知识学习的参与程度不够。如今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网络中的资源尤为丰富。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利用好信息技术,满足新时期学生的需求。但是目前还有很多教师无法熟练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教师尚未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转变过来,还是应用从前的教育手段[3]。基于此情况,想要增强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主动性,就要尽可能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将理论内容与当下的热点问题相结合,利用现代交流工具与学生共同探究。同时,也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案例转化为学生所学习的思政知识,实现学生应用意识的增强。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以多种方式授课,促使学生保持积极情绪参与,强化学生思政学习成效。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方面与本科学生有着一定的不同。高职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较为薄弱,无法精准高效地获取信息。而且,也未能在从前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有着一定的惰性心理,对于思政知识中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无法领悟,需要利用不同渠道进行大量资料的查询,甚至需要学生亲自在社会中实践。因此,多数学生认为思政学习的难度过大。学生出现以上情况不仅可以体现出自身德育意识的不足,也会通过自己的态度影响他人。高职院校在思政实践方面的目标不够精准、清晰,不关注思政相应知识内容对于学生在思想、行为等多方面培养的重要价值,也对学生自己真实的学习需要较为忽视。只是对学生开展知识性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改变学生的个人情况,教师需要全面调查学生,进行针对性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思政知识,意识到其重要性意义。
当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一般都是大班授课,甚至有些时候,是一个教师带几个大班。同时,从事思政课授课的教师,数量也相对较少,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客观说,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改革,是在加大思政课授课教师的工作量和任务量。在授课教师“一人管多人”,且整体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往往授课教师只能应付日常教学工作,根本无法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工作。
在多数高职院校中,思政教育体系会由几个部门分别承担。实际工作中,各个部分分属于不同线路,很难让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形成合力。授课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从教学角度出发,负责相关知识的授课工作。这样的工作情况,恰恰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改革并不单纯是授课教师的任务,而是需要更多部门的配合。客观说,带有缺陷的教育体制给思政课的改革带来了一定的掣肘。
在高职院校中,思政是公共课程,也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大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反馈情况,利用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及课后作业等相应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依据学生反馈得到理解不足的重点知识针对性讲解。而且,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了解每位学生的喜好、思维等。在社会实践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个人情况分析,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提高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播放专题电影等。利用生动内容与相应案例强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形成良好思维习惯,能够保持理性态度对于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各类情况有效分析。也要组织不同类型的实践性活动,将学生的合作、动手等各项能力充分锻炼。在中秋节、寒暑假等时间,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性调查活动,依据某方面热点问题开展调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查询、整合等,最终形成小组调查报告。对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情况较好的学习小组予以一定的奖励,激励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思政学习中,也得到综合化发展。
高职的思政课应该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以此来增加学生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使其相关能力得到锻炼。其中,在“请进来”方面,可以考虑聘请校内、外,多年从事与思政教学有关工作的教师,或者有此领域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来进行思政课的兼职教师。例如,有些高职院校,就会让各系辅导员、团委书记等专业人士,作为思政课的教师,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教学。在“走出去”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实习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例如,到企业和基层中去参加实践,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化与智能技术得以发展,思政教育紧跟时代发展,需转变从前的教育方式。教师要全面应用互联网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线上学习活动,也应用多媒体以不同方式将教学模式优化,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信息工具的应用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缩短,当学生在现实生活或者是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会直接应用微信等软件与教师达成全面沟通,对于尚未深刻理解的知识,也可以利用交流软件与教师深入研讨。利用网络进行知识教学与从前的教育方式对比,更便于当前学生的学习与接受。以学生的个人角度分析,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参与程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得以增强,对于思政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好感。以教师层面来讲,大幅度减少课前备课的工作量与时间,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但是,在应用互联网技术中,也需要注意,利用此方式教学是辅助性手段,在教学中应将相应比例合理调整,避免学生被信息技术吸引全部注意力。
在开展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的热点、新闻,通过微信群等交流软件与学生一起探究其喜爱的话题,并将其与相应的思政知识结合,实现知识与实践的同步教学,让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充分地体会到思政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到思政学习的趣味,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
思政课的教育模式的改变,将原本理论与实践的界限打破,实现相互协作教育机制的有效构建。也真正达成理论、校内活动与社会实践的综合[4-6]。例如,在高职教育中,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强化对学生思想以及政治观念的引导。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社团活动多元、形式丰富,对于学生在思想上的影响力较大。同时,学生参与社团相应活动的主动性强。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中,学生会依据自己的喜好、专业等全面考量,加入到自己喜爱的社团中,有效锻炼自身严谨、耐心等个人品质。此外,社团也具有价值导向的功效。社团会结合社会现象、新闻等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等思想,巩固思政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