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哲
职业定位是每个高校学生在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明确学生在市场上的价值与职业发展趋势,教师才能更好地根据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适配的教育模式。如果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认知出现偏差、定位错误、定位模糊等问题,那么会对自身未来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如今高职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而言,普遍存在就业压力大、职业规划形势严峻等问题[1]。并且,在声乐表演专业成为艺术类院校的常规专业后,每年选择此专业就读的学生人数也呈现剧增的趋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此专业在艺术类院校中已成为热门专业。因此,毕业生人数正逐年增长,这也给未来的学生就业增加了无形的压力。
随着娱乐网络化的逐渐深入,进一步拓宽了高校学生的就业渠道。但是,在与高校学生深入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及时做好娱乐网络化时代新型就业市场与学生的对接工作,导致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固执己见,无法准确了解到新形势下娱乐网络化对学生职业发展的规划与就业需求。高职院校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教育机构,需要在相关工作中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找准专业学生在未来发展中的定位,致力于在新的就业模式下培养学生,解决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扩招等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呈大幅度增长的态势。为提高声乐表演专业学生在职业发展中定位的准确性,应结合娱乐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对学生的职业定位展开分析。现如今,大多数专业学生在职业定位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当前就业形势和娱乐形势的快速变化。目前,高校就业还是以传统的就业渠道为主,在迅速变化的形势下,就业数量被大幅压缩。从表面上看,这种现象虽然可以看作是娱乐网络化带来的“内卷”问题,个人未来职业发展应该审时度势,寻求更广阔的空间。但是从本质层面的分析来看,如果不能及时地在职业规划中考虑当前娱乐形势的变化,就容易使声乐表演专业学生对岗位认知出现错误和偏差[2]。
除了相关学生存在认知方面的偏差之外,还存在学生自我认同方向与就业方向差距较大的问题。即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能胜任新型的就业市场,但在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定位中,却认为个人水平符合其期望岗位的需求。声乐表演是一门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学生在定位职业发展时,往往只将自身的声乐演唱能力、表演能力与基本的音乐素养进行岗位匹配,通常具备的艺术审美能力、美学鉴赏能力等,与当前较为流行的娱乐网络化形式差距较大,很难在新的就业环境中顺利应用自身的才能。从学生自我认知现状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此方面存在缺失,甚至在工作中因所学与应用的错位而产生失落感。
尽管高职院校已经正确认识到职业定位的变化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对专业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规划指导时,仍存在墨守成规的问题,对学生职业定位的干预有明显滞后[3]。
另外,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时,高校教师在执教过程中,缺少与当前娱乐网络化形式相对应的具体目标。在完成书本知识后,学生便认为已完全掌握了职业规划的基本要领,而教师却忽略了就业形势快速变化对学生职业定位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当教材内容与学生就业需求存在严重的不匹配问题时,学生对原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最终导致学生在就业中迷失方向。因此,课本内容与就业形势不匹配是造成学生职业定位发展偏离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教师角色转换不准确、教学模式与学生职业规划不适配等外部因素,均会直接影响和干预学生职业定位。例如,教师没有严格把握自身在教学中对职业发展的指导,或者没有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行职业发展的专项引导,导致学生在面对严峻的市场就业环境时,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式,并出现了岗位选择困难的问题。
在娱乐网络化的背景下,声乐表演专业学生需要更加精通网络的使用方法,同时也要保持对网络资源的敏锐性。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受众逐渐开始通过网络获取资源与娱乐。因此,娱乐网络化对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职业定位产生了很大影响,改变了以传统的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文化公职单位音乐团队为就业前景的就业目标。但是,目前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声乐表演专业学生无法更加深入地了解娱乐网络化对自身就业的影响程度。而且随着娱乐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声乐表演职业的发展方向也有所不同。例如,就就业价值取向层面而言,高校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从事声乐表演岗位的学生人数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但随着娱乐网络化的发展,专业人才的就业选择也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舞台表演。借助逐渐趋于网络化的表演模式,创新表演手段,拓宽表演范围,更好地发挥声乐表演特点[4]。通过深入研究娱乐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为声乐表演学生提供精准的职业定位和广阔的就业平台。声乐表演学生不仅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网络上传播专业性的表演视频,通过点击率获取关注度,还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开展线上声乐表演,提高自身表演能力的同时,扩大受众范围。声乐表演演员可以利用娱乐网络的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创新表演方式,以大众化手段促进音乐与审美的融合。
为帮助声乐表演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规范网络表演形式,声乐表演教师加以引导和帮助。目前,高职声乐表演专业学生教学主要采用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活动为辅的授课形式,对当前市场上相关声乐表演方式转变的关注不足。在娱乐网络化推动下,文化类产业发展日渐繁荣,声乐表演专业学生将面临更加多元化的就业选择方向。为此,需要声乐表演教师加以帮助指导,可通过增设声乐网络实践应用等课程,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在对声乐学生进行专业培训的同时,对其进行网络媒介融合等新媒体课程的执教辅导[5]。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对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规划其职业生涯的过程中,给予正向的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创新表演形式,通过与娱乐网络化相结合的表演方式积累表演经验与表演技巧。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鼓励学生抓住创业机遇,建立网络直播平台,通过线上授课、演出等表演形式增加就业选择。针对部分高水平声乐专业学生,可以将其作为高职院校的培养骨干,充分发挥表演才能,着重培养专业能力。
综上所述,在娱乐网络化发展趋势下,可将高职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职业定位置于专业教师的辅导中。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授课等形式对表演专业学生进行网络化方向的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在校学习期间,由于学生的思想意识还未成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角色转换,以朋友的身份主动干预学生的职业定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通过自身修养的提升,加强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能力,根据声乐表演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对其进行娱乐网络化的职业发展专项引导。通过主动干预学生职业定位,拓展学生就业选择范围,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高校教师在声乐教学专业指导过程中,应结合娱乐网络化的发展特点,创新声乐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并考虑当前娱乐网络化形势,开设声乐网络实践应用课程、线上直播理论课程等。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声乐感知能力。通过更新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更好地结合网络,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影响学生的职业定位和未来发展。
文章通过多方面研究了娱乐网络化对高职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期望通过此次研究,真正意义上落实音乐教育学生职业发展专项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择业能力。尽管此次的研究成果,经过第三方专业机构认证,具有一定的效益,但仍需明确的是,该研究成果仅属于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无法作为最终制定学生培养方案的依据,未来还需要结合市场变革需求进行相关产业与就业单位的发展趋势研究,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学生培养方案,提高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市场相关领域内的就业能力,从而解决毕业生“毕业就失业”的严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