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武术教育实践策略分析

2021-11-23 01:51
武术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武术教学内容

李 茜

长治学院体育系,山西 长治 046011

1 前言

武术是进入高校体育较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经过了十几年的开展,在学科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个层面的探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自执行套路和散打模式化教学内容标准以来,武术教学在提升学科标准和开展规范化的同时,也出现了重运动技能、轻武术精神的现象,使武术教学在与现代西方运动项目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新时代背景下,武术教学需要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趋向,积极探索武术教育成效落实策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使该学科实现良性发展,获得更大生存空间。

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武术教育实践策略解析

2.1 基于身体素养概念,科学定位武术教育功能

学科定位对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武术教学之所以在高校的开展历程中由繁荣走向制约,主要是由于学科教育功能定位的问题。在武术最早引入高校的20世纪70年代,除了三大球之外的西式竞技运动较少被介绍到高校,武术作为具有深厚民众情感基础的传统民族体育运动形式使学生具有较多新鲜感和运动情感,因而能获得较好发展。但由于上世纪末西式体育的大量介绍和引进,加之学生群体所生活和成长环境的多元化、文化宽松化和自由化,使得学生对瑜伽和啦啦操等新式竞技运动项目具有更高的运动情感和兴趣,因而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过去较长的时间内,武术教学急于走竞技化和国际化,衍生出套路和散打两种主要形式,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标准化,从而降低了武术原有的中华民族精神、武德和武术文化教育比重,有的高校甚至无暇顾及该部分内容,致使武术教学长期缺乏创新和吸引力,逐渐走向衰微。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武术教育成效的落实策略,首先要科学定位武术学科教育功能,才能为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指导。笔者根据大量的文献检索、专家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认为基于身体素养概念和新时代背景下科学定位武术教育功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明确武术文化的重要价值,基于时代要求找准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方向,即“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因此,武术文化的内容应基于时代要求和文化发展趋向进行甄别与精选,与儒家思想和民族文化进行结合,重在提升学生的民族情感、爱国情感、文化情感和归属感。

其次,武术教学内容进行具有特性、时代性、发展性的多元化发展探索,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武术教学在高校的开展并不是竞技化和标准化,而是通过武术运动这种介质,使武术获得发展和传承,重在提升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品格教育水平。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武术教学内容应改变当前散打、套路表演为绝对内容的局面,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和时代发展要求,进行具有特性、时代性、发展性的多元化发展探索,以提升武术教学的活力和学生参与度。

再次,在教学手段和评价手段上,应着力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高达874万,不仅面临更为激烈的择业竞争,也面临更残酷的生存和发展竞争。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武术教学应在教学手段和评价手段上着力进行全素养教育和提升教育结果。

2.2 基于素质教育要求,寻求多学科联合培养途径

随着当今社会分工和合作的不断细化,当今职场对高校学生不仅有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还具有交际能力、适应力、创新创造力等多个层面能力和素养的要求,因此,单一的学科教学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高校武术教育成效落实策略,必须要在培养结果上下功夫。根据笔者对我省20所开展武术的高校所进行的100堂课堂观察发现,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在内容上具有孤立性,武术校本课程的编写主要围绕太极拳、套路和散打三个主要内容进行运动技能和方法的教育,以及占比极少的思想道德和武术文化教育,缺少与其它学科及主要专业间的融合和结合;在培养途径上当前的武术教学主要注重武术运动技能的标准和正确,几乎不涉及社会适应力、交际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等对学生发展和创造创新更为重要的能力培养,因此难以实现学科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责任与价值。鉴于时代发展对当今人才素养和职业素养的新要求与新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探索武术教育成效落实策略,我们应基于素质教育要求,寻求武术教学与多学科间的联合培养可行性途径与结合点。笔者认为高校武术的现代融合发展可从以下三点着力进行探索和建设:首先促进武术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价值观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高校学生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期,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敏锐的判断力才能帮助他们立足于社会。因此,武术教学的融合发展首先要实现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融合发展,通过武德和武术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成效,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水平,使其具有真、善、美的良好品性。其次,发挥武术教育的介质价值,寻求武术教学与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的结合,为高校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找到结合点,为高校学生实践水平和理论应用水平提供更多机会,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胜任力。三是寻求武术教学与学生创造创新力的结合。更加开放武术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管理的参与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武术概论、基本动作的技法原理、技法运用等内容的教学进行参与,让学生具有更多创造创新的参与机会。

2.3 创新武术教学实践体系和武术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分化出了诸多流派和拳种,在价值理念教育、强身健体和民族精神教化等多个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价值,成为民族教化的重要介质。因此,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武术教育需要基于时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回归武术原有价值和特色,积极走出散打、套路这样的模式化和僵化的教学内容。在新时期背景下进行高校武术教育成效落实策略的探索,笔者认为从武术运动发展脉络出发,回归武术运动原有的活力和发展价值是我们不可绕开的话题。笔者认为,应创新武术教学实践体系和武术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根据相关调研资料显示,我国当前活跃于民间的拳种多达数百种,具有地域影响力和特色的门派有上百个,我国武术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呈现方式富有特色的特点,现代武术教学也不应该囿于当前寥寥无几的几个内容,应在内容上进行丰富,呈现方式进行多元化,使高校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武术内容的丰富性和武术式样的多样性,从而保持较高的武术运动情感和获得丰富的武术运动体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建立高校与民间武术团体的联络渠道,为武术教学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体验。高校武术教学部门积极与民间武术团队、团体以及门派负责人建立教学联系,通过联合授课的方式,将更多拳种和武术种类介绍到武术课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体验不同的武术类别,既是对我国拳种的一种保护,又是对武术传承和武术情感培养的一种途径。二是创造专门性武术表演和展示机遇,提升学生的武术实践与展示的频率。武术是一门表演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只有不断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才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团队凝聚力和表现力,培养更深的武术情感。因此,我们应创造专门的机会展示武术,注重武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参与度,为武术的校园发展赢得更多活力和空间。

3 结语

本研究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需求和当今学生群体发展要求,对当今高校武术教育成效的落实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富有应用价值和发展价值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科研意义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武术教学内容
中华武术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武术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