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坤权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南阳 473000)
血脂是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固醇、类固醇、磷脂、糖脂等类脂的总称,在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脂类物质,一方面来自机体合成,另一方面来自食物供给,故体内血脂含量受饮食、营养、疾病等影响较大。测定体内血脂含量,可了解机体血脂代谢情况,评价机体营养与健康状况。基于近些年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血脂异常人数增多。据调查,我国40%以上成年人患有血脂异常症,且多表现为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多数研究表明,长时间血脂升高,将提高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风险,加剧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心律不齐、动脉炎、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严重降低血脂代谢异常人群生活质量。因此,加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势在必行。运动训练是改善体质,促进病人身心健康恢复的重要方法。研究证实,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运动疗法的应用价值显著。该文旨在通过综述近些年关于运动训练对血脂代谢影响的研究,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组织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健康人群开始关注保健和康复,开始积极参与运动训练。在此背景下,关于健康人员运动训练与血脂代谢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多。测定与比较运动训练健康人群与非运动训练健康人群血脂代谢指标,发现长期运动训练对血脂代谢有着积极影响,有利于健康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预防[1]。
一项以45 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显示,参与有氧训练的大学生总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未参与有氧训练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研究指出经常性、规律性的有氧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脂代谢模式,通过血脂代谢调整进行心血管疾病科学防治。研究对象、研究方式不同,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也不同。有学者在研究中让18~24岁年轻女性进行为期56 天的有氧训练,结果显示,受试者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提高,但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无明显变化[3]。也有研究发现,经运动训练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4]。但从整体层面来看,运动训练对健康人群血脂代谢存在影响,尤其是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影响较大。
为进一步了解运动训练对健康人群血脂代谢存在的影响,有学者以运动强度、研究者性别等为变量进行了相关研究。有学者以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运动强度不同将其分成控制组、中强度组、高强度组,测定抵抗训练后三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炎症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发现较控制组而言,中高强度组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水平差异不大,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加大;较中强度组而言,高强度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更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5]。这说明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存在积极影响,高强度运动训练对纤维蛋白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改善效果要好于中强度运动训练。也有学者认为,运动强度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和性别相关,即训练强度不同,受试者血脂水平、脂蛋白水平差异不大,但性别差异明显,即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要显著高于男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要显著低于男性[6]。这说明在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相同情况下,运动训练对女性血脂代谢的影响要高于男性,通过运动训练可有效降低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柳叶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肥胖与超重人群数量已位居全球首位,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超过34%,肥胖率超过16%,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肥胖率达到8%~20%。随着超重率、肥胖率不断上升,相关疾病患病率上升,因超重与肥胖死亡的人数增多。因此,减重、降脂、肥胖症及其相关并发症预防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肥胖人群,尤其是腹部型肥胖人群患高血脂风险更高,绝大多数肥胖者存在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血脂蛋白水平异常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异常降低等现象[7]。了解运动训练对肥胖人群血脂代谢、身体质量指数等存在的影响,对肥胖症运动疗法的科学应用存在积极影响。
一项以久坐女性、肥胖妇女为研究对象的报道中,运动训练前后研究对象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运动训练对久坐女性、肥胖妇女血脂代谢影响不大[8]。探其原因,是由于运动训练时间与运动方式有限,尚不满足研究对象血脂、脂蛋白水平改变需求,适当延长运动训练时间,增加运动训练强度,可引起研究对象血脂代谢改变,满足久坐女性、肥胖妇女血脂状况改善需求。
总体来说,运动训练,尤其是长期运动训练能够改善肥胖人群的血脂代谢,但其影响指标、影响程度对于男性与女性来说各不相同。
血脂异常多是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其发生与遗传因素、年龄因素、饮食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9]。我国血脂异常症患病率较高,超过34%,其中15%以上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2%以上为甘油三酯水平升高,8%以上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7%以上为总胆固醇水平升高。血脂异常作为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因素,其患病率增高,不仅降低了病人生活质量,也将提高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加重了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的损害,提高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因此,血脂异常的有效防治对心血管疾病预防、控制、改善存在积极影响。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运动疗法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证实。有文献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炎等)经运动训练后入院率、残疾率、死亡率明显下降,住院时间有效缩短[10]。关于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用机制的研究表示,运动训练可通过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脂代谢调节、炎症反应减少、心肌细胞活动增加、呼吸功能状态改善、骨代谢改善等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11]。
总之,运动训练对不同人群血脂代谢存在积极影响,可根据健康人群、肥胖人群、血脂异常人群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制订运动训练方案,改善血脂代谢,以更好地维护和保障居民群众健康与生命安全。
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方式不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也不同。要想通过运动训练进行血脂异常科学预防,应对不同运动训练存在的影响具有一定认知和掌握。
受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影响,多数人群处于久坐状态,这导致其餐后血脂水平升高,提高了该类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而一次有氧运动能够通过抑制肝脏、脂肪对甘油三酯的合成,促进血浆中甘油三酯分解,降低餐后血脂。有学者以超重男性青年为研究对象,为其实施60min 5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训练干预或2min 25%最大摄氧量联合2min 9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训练干预,结果显示,接受运动训练干预的超重男性青年餐后血浆甘油三酯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未受运动训练干预的超重男性青年,同时接受高强度一次有氧运动训练干预的研究对象甘油三酯水平低于接受中强度一次有氧运动训练干预的研究对象[12]。这说明一次有氧运动能够改善餐后血脂代谢,且一次短时间高强度有氧运动的改善效果要好于一次短时间中强度有氧运动。一项以18名中年超重者为研究对象的报道显示,经一次有氧运动训练后,24h血清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发生明显改变,下降了4mg/dL,说明一次有氧运动能够引起超重者血脂代谢改变[13]。也有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高脂血症大鼠经有氧运动训练后,肝脏LDL-R mRNA 表达增加,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说明有氧运动训练可影响动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进行高脂血症防治[14,15]。
运动训练类型多种多样,除一次有氧训练对血脂代谢存在影响外,一次力量训练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血脂代谢改变。有学者根据运动训练方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成静坐组、跑步组、举重组、跑步联合举重组,运动训练结束后测定研究对象血脂代谢指标水平。结果显示,静坐组、跑步组运动训练前后血脂代谢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举重组与跑步联合举重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升高(3~4mg/dL),甘油三酯有所降低(2mg/dL)[16]。一次力量训练强度不同,受试者血脂代谢改变情况也不同。一项以17~22岁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的报道指出,以50%1RM、110%1RM 强度训练后,受试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所升高,且运动后24h 50%1RM 强度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要低于110%1RM 强度组,运动后48h 50%1RM 强度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要高于110%1RM强度组[17]。这说明低强度一次力量训练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要好于高强度一次力量训练。值得注意的是,一次急性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具有一过性特征,即运动后随时间推移血脂代谢指标水平将逐渐恢复到运动前。
对于健康人群、肥胖人群、血脂异常人群而言,经常性、有规律的运动训练对血脂代谢可产生长远影响。中年肥胖女性进行为期15 个月有氧运动(每周运动5d,每天坚持90min)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运动前明显下降,但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这说明长期有氧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肥胖人群血脂代谢[18]。
有报道显示:健康男女以55%~75%最大摄氧量的强度进行20周有氧运动后,血浆载脂蛋白AI水平显著升高,血浆载脂蛋白B水平无明显变化;高胆固醇血症中年患者经24 周50%~85%有氧运动干预后,血浆载脂蛋白AI水平与血浆载脂蛋白B水平均较运动干预前降低;中年肥胖男女经90d中强度有氧运动后,血浆载脂蛋白AI 水平升高,血浆载脂蛋白B 水平降低[2,5,16,19]。通过这些研究可知,长期有氧运动可通过改变载脂蛋白水平,来影响不同人群血脂指标水平,且所产生的影响多为有益影响。
长期有氧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效果受运动项目、运动强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一项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的报道显示,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类型将入组研究对象分成陆上运动组与水下运动组,均接受为期12周(每周训练3次,每次60min)运动训练干预,结果显示,运动训练后研究对象的血浆载脂蛋白B、血浆载脂蛋白A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水平发生改变[20]。具体表现为:陆上运动组血浆载脂蛋白B减少幅度,血浆载脂蛋白AI增加幅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幅度,明显高于水下运动组;陆上运动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所减少,水下运动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所升高。
在运动训练与血脂代谢关系的研究中,学者们探讨了长期力量训练对血脂代谢改善存在的影响,指出力量训练的强度不同,对受试者血脂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也不同[12,16,21]。既往研究发现:关于年轻肥胖女性,低强度力量训练并不会诱发血脂代谢指标发生显著改变,适当增加力量训练强度,能够促使其血脂代谢指标发生有益改变,但多以血清总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为主[22];对于老年肥胖女性而言,中高强度力量训所带来的血脂代谢指标改变不如老年肥胖男性,可能与女性绝经前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因此不建议老年肥胖女性通过长期力量训练进行血脂代谢指标改善[23]。
运动训练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虽然各学者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多数研究结果显示,运动训练在血脂代谢调节与改善方面存在积极影响。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一次有氧运动虽然能够促进健康人群、肥胖人群、血脂异常人群血脂代谢改善,但随时间推移血脂水平仍会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要想保证运动训练对血脂代谢改善作用的持续性、有效性,训练持续时间较训练运动强度更为重要。对此,建议在运用运动训练进行血脂异常防治时,应根据不同人群制订科学运动训练方案,保证运动强度适宜的同时,实现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