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会展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2021-12-22 13:28:22李学刚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2期
关键词:体育用品会展场馆

李学刚

(天津农学院 天津 300381)

体育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幸福产业、朝阳产业、绿色产业[1]。在“全民健身浪潮”的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得到飞速发展,2014—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35 万亿元增长至2.2 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约18%。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会展产业已逐渐成为体育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体育会展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围绕体育用品、体育服务举办的展览、会议、旅游、节事等活动[2]。体育会展的成功举办能有效拉动体育用品产业升级、提升主办城市国际影响力、推进体育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我国体育会展产业发展现状

1.1 体育会展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体育会展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体育产业的推动下,体育会展产业正在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体育会展产业的发展可划分为3 个阶段[3]。一是前期发展阶段(1972—1992 年),体育器材与运动服装订货会举办了30余次,在资源匮乏的年代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4]。二是中期发展阶段(1993—2001 年),1993 年首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顺利召开,正式取代了运营20多年的体育器材与服装订货会,标志我国体育会展产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三是近期发展阶段(2002 年至今),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与国家体育总局举办了首届冬季体育用品博览会,此后,广州国际台球及配套设施展、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上海国际户外用品及时尚运动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效促进了体育会展业乃至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

1.2 体育会展产业发展规模

以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为例,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化、专业化、国家级体育用品会展,同时也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体育用品会展,依托主办方强大的行业资源优势与国内广阔的需求市场,中国体博会已成为全球三大体育博览会之一[5]。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体育会展参展商、观众人数、展厅面积等规模迅速扩大,1993—2021年体育博览会参展商从230家增至1189 家,展厅面积从4150m2发展到150 000m2,增幅分别达416.96%、3514.46%,展览品牌、种类越发齐,展览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展览作用、影响日益明显。中国已逐渐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体育会展大国。

1.3 体育会展产业发展结构

除体博会之外,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还有碧海(中国)钓具博览会、中国国际高尔夫博览会、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博览会等(见表1),国内杭州、上海等城市也先后举办体博会,极大地推动了当地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

从表1可知,我国体育会展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以体育用品及其相关产品为主,缺乏体育服务类展会,这与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不匹配。《2020中国体育价值报告》显示,2019 年我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总产值为4051 亿元,增加值为2562 亿元,仅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22.8%,为此我国体育会展产业亟需优化结构,加快发展体育赛事、体育媒体等服务类展会,促进体育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

表1 我国体育展会主要产品或服务

2 我国体育会展产业发展挑战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形势稳中向好,体育赛事的举办提高全民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体育赛事得到民众的喜爱与认可。目前,我国体育会展产业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今体育市场主体的规模普遍较小,国际竞争力较弱[6]。在各地相继举办与体育相关规模不等的会展时,迎来了新格局下的挑战,使体育会展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迈向世界先进水平出现了瓶颈。

2.1 场馆建设规划与布局不合理

中国是目前全球可供展览面积及展览场馆数量最多的国家,据《2019 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全国148个城市建有展馆,其中展馆数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杭州及临沂(并列第三),大型城市场馆总数为98个,占我国场馆总数的66.22%。可见,体育会展中心场馆大多分布于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一城多馆成为常态。在此常态下,体育会展主办方对于场地具有更多选择,展馆空置率扩大问题凸显,其利用率未达到发挥较好市场效益的域值50%~60%。同时,我国中小型城市会展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中小型城市大多缺乏设施完备的会展场馆。在我国288个中小型城市(指我国城市划分为三、四、五线的城市)中,仅有100个城市具有会展中心,中小型城市体育会展中心这一基础设施的缺乏是体育会展产业发展滞后的首要原因。

2.2 体育会展产业效益不足

体育会展产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是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结构化的产业机制及良好的商业环境为前提条件的,然而在全国各大城市体育会展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大多未重视体育会展这一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没有科学制定符合当地现状的体育会展发展规划与相应的扶持政策法规,导致体育会展产业结构模糊,商业环境得不到优化与提升,造成体育会展产业经济效益不足。同时,有大批群众对体育会展缺乏了解和认识,这也是制约体育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7]。

2.3 缺少行业协会与官方网站的统一协调管理

体育会展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一直没有专门的体育会展协会或机构对全国的会展进行协调和服务,也没有官方的网站对全国各地的体育会展活动进行公示和宣传,缺乏全国性的展览指导意见,各个区域、城市的体育会展活动也无法展开经验交流,欠缺互相学习的平台与渠道,导致体育会展重复、水平难以有效提升,缺乏行业评估和自律[8]。

2.4 体育会展专业人才较少

体育会展业相关行业多、专业程度高、涉及面广,需要会展、管理、语言、公关、广告、物流、运营服务、金融投资、商品贸易、法律咨询等各类人才及复合型人才,同时还需要了解体育相关基本知识。国内从事体育会展行业的人员大多是会展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等管理类专业,难以满足体育会展产业的发展需求。截至2019年,全国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超过450所,但存在着毕业生专业辨识度不高、行业就业率偏低等问题。同时,针对体育会展开设的相关专业课程的高等院校较少,未形成体育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3 我国体育会展产业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提出我国的体育会展产业的发展几点建议。

3.1 长远规划场馆的建设布局,实现体育会展产业的市场化

针对大型城市,需合理控制场馆数量,采取有效的手段宏观调控体育会展展览数及多样性,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发展具有主题特色、品牌效应的体育会展,体现体育会展的“国际化、专业化、常年化”等特点,充分发挥场馆的经济效益。同时,根据中小型城市体育会展基础设施不足的现状,引入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建设体育会展中心。体育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资金投入量大、建设风险高、施工期长的特点,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主体的PPP 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伙伴关系,从而有效保证体育会展场馆建设,并逐步走向市场化运作[9]。

3.2 提升体育会展产业粘性,带动其他行业共同发展

体育会展产业是集交通、物流、餐饮、旅游娱乐、商业贸易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对于与会展相关的行业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在发展体育会展产业的过程中,需要行业联动,发展一批以体育会展业为核心,集体育会展施工、广告宣传、会展运输、会展服务为一体的体育会展产业[10]。体育会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消费发展,应重视体育消费发展的综合效应,坚持体育消费的协同创新,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平台,促进第三产业消费链的发展,提高体育经济的发展水平[11]。注重为参展商、采购商及观展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服务水平的提高不仅指硬件设施、场馆配套设施的完善,更需要提高软件服务,完善相关的服务商、法律咨询机构、专业的观众检录系统等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政府部门应以完整的营销网络、有力的组织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结合体育旅游、体育赛事,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协同企业、行业协会、研究学会通力合作,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体育会展产业。

3.3 成立专业的体育会展行业协会及官方网站

成立专业的体育会展行业协会及官方网站可通过以下手段与措施,促进体育会展产业发展:通过体育会展行业协会的成立,制定体育会展行业的相关守则,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秩序,提供良好的展览环境;搭建起当地政府与体育会展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加强政府对体育会展业扶持力度,实现全国体育会展举办统一协调管理;组织体育会展的专家在各地对展会进行考察,形成报告,为体育展会的举办提供建议与参考;重视互联网在体育会展产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体育会展官方网站,搭建起体育会展专业人员、参展企业与观展人员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体育会展产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拓宽体育展览的宣传渠道,扩展宣传领域和扩大宣传效应,从体育领域扩展到经济、旅游等领域[12];吸引培植专业观众,将热爱体育的群众发展壮大,主动参与到体育会展中,购买和消费自己信任的体育产品,促进体育用品市场的扩大,提高体育会展的经济效益。

3.4 强化体育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

体育会展产业要取得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之处。体育会展产业的发展要找到适用于我国国情的专业人才培养途径:首先,要鼓励高等院校开设与体育会展相关的专业课程,建立体育学院、经济学院与管理学院联合培养的机制,组建一支懂展览、知体育、识市场、明管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借鉴国内外体育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经验,培养具备体育基础知识的展览专业复合型人才、高层次的体育会展管理人才;其次,要培训现有的体育会展从业人员,开展体育会展专业业务培训;最后,要完善体育会展专业的知识与能力体系结构,形成专业资格证制度,实现体育会展专业人员持证上岗,提升体育会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4 结语

随着5G 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信息化与体育会展产业密切结合,“体育会展+物联网”“体育会展+VR”“体育会展+AR”“体育会展+人工智能”“体育会展+大数据”等领域有更大的施展空间,体育会展产业要不断探索发展新路径,实现线上与线下同步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的体育会展经济不仅需要适应本国国情,还要在体育经济国际化进程中担负起国际大国的责任,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培养高素质体育会展人才,长远规划体育会展产业的发展,实现体育会展经济的联动效应最大化。

猜你喜欢
体育用品会展场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浙江人大(2022年4期)2022-04-28 21:42:36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 14:32:30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金桥(2021年3期)2021-05-21 08:05:42
3KG北京智滔伟业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应用于体育用品的先进复合材料的高性能脱模系统
场馆风采
丝绸之路(2016年19期)2016-11-17 03:07:31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娃娃画报(2016年9期)2016-11-12 11:22:35
3项体育用品国标将成国际标准
会展列名
中外会展(2009年5期)2009-06-30 01:01:08
会展推介
中外会展(2009年5期)2009-06-30 01:01:08